九寨沟县发展柿产业化探讨

时间:2022-08-19 05:37:32

九寨沟县发展柿产业化探讨

一、九寨沟自然条件与柿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九寨沟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量552.9mm,年均温12.7℃,年日照时数1637小时,以山地褐色土为主,特别适宜于各种干水果生长。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加之干旱,粮食作物产量低,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因此,走出一条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且有长期稳定效益,让干旱地区农民走出困境的路子是当务之急。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认为利用九寨沟独特的气候生态条件,发展柿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柿树根外皮呈黑褐色为深根性,直根发达,细根较少。5月上旬开始生长至10月下旬完全停止生长。因含大量单宁,受伤后愈合能力差,栽植时尽量保护根系。柿干性较强,幼树生长旺盛,顶芽萌发力强,有明显层性,随生长势减弱层性不明显。随树龄增长梢顶有自枯现象,但柿树老干老枝上的隐芽多,寿命长较易更新。柿树嫁接后栽植4~5年开始结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以雌性腋花芽结果为主。柿树是喜光植物喜温树种,但耐寒性较强,可抗-25℃低温。对雨量要求不严,在382.6~1 947.2mm范围内均可种植。对土壤适应性极强可在pH4.5~8.68的范围内栽植。

二、发展规模现状

九寨沟县原有柿树5 000株(1995~1996年以工代赈栽植保存3 200株),已进入盛果期和衰退期,极少数刚进入初果期,年产鲜柿25万kg,大部分是零星种植于路、河、沟渠、宅边等。2003年春季结合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片规划在九环沿线陵江、白河、郭元等7个乡(镇)栽植柿树3 400亩,共计13.2万余株,预计2013年后每年可产鲜果500万kg以上。在上至陵江、下至青龙桥及至“汤珠河”流域的上甘座之间的100km九环线公路两旁各1 000m范围内,形成了“绿色柿子林带”和晚秋“金色柿子长廊”,为我县观光农业奠定了基础。

三、发展柿产业有利条件

1.栽培历史悠久,培育技术成熟,并形成新特品种柿树在九寨沟县栽培有上千年历史,主要以君迁子作嫁接砧木,在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能抗干旱、耐瘠薄、耐寒冷、抗逆性强、有顽强生命力的特有地方品种。其特点是:果大、皮薄、单果重300~500g,肉质细腻、口味优良、单宁含量低;半成熟时外表呈黄色,果肉甜脆;成熟时外表呈红色玛瑙状,果肉甜软、光亮,商品性能优;树龄长达150年以上。由于我县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资源条件,特别适于柿子树生长,形成天然的生长基地,当地农民又有繁育柿子的优良传统。柿子作为水果,富含钙、磷、铁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成分。加工后成为柿饼,有生津止咳、化淡、平喘、降血压和治疗口腔溃汤等食用和药用价值。在多年生产实践中已总结出提高嫁接成活率和种植管理技术,已有一定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加强对2003年新植13.2万株的柿子基地管理,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势必成为我县农村一大支柱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2.品种品质区域性强,应加强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九寨沟县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特别适宜柿树生长,形成独特的甜柿品种,品质优良,其产品在2001年11月北京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得到好评;2002年10月在中国西部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名优农产品金奖。曾经将其引入陕西、山西等产区栽植,但柿子个体变小,单宁含量增加,品质变劣,其品种区域性强。作为我县独特的柿地方品种,建议加强地方品种资源保护。

3.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户种植积极性高九寨沟县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农户积极性高,技术熟练,因此柿产业有良好的发展机遇。除已有13.7万株外,还有1.5万亩的土地可栽植。在8.5万亩土地的退耕还林后有11 231个剩余劳动力,经技术部门的培训指导,加之各村寨原有众多的果树嫁接、修剪、管理技术能手,可保证柿子基地产业发展对技术的需求。另外,农户有生产栽植柿树的愿望,种植积极性高。

4.交通便捷,基础设施为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九寨沟县交通便捷,以其为中心,南经平武、江油、绵阳到成都,西经松潘、茂县、汶川到成都,形成了九寨旅游环线公路;东经甘肃省文县可到广元;北经若尔盖可达甘肃省兰州。九寨黄龙机场的通航和扩建,实现了九寨沟交通史上的新跨越。同时项目区水、电供应充足,通讯通畅。近几年,全县先后建立了数据同步网,开通了光纤传输、数字通讯移动电话、图文传真、数字九寨,并实现了旅游景区和沿线移动通讯全覆盖,县城和风景区都可直通全国各大城市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能充分满足企业对邮电通信的需要。

5.消费市场广阔目前全县年产鲜柿25万kg,除少部分由农户加工成柿饼产品及柿酒外,全部由本县及中外游客鲜食。在周边绵阳、江油、遂宁、都江堰、成都等大中城市,具有庞大的消费空间可供开拓。同时依托现有品牌效应和九寨沟旅游,鲜柿可进入省外、国外市场。

四、柿产业发展思路

在过去的历史里,九寨沟县柿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扩大栽培面积来增加产量,从总体上看,其生产者素质和生产力水平与柿子生产先进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生产管理和布局与品种结构有待优化;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果品质量总体较差,生产达到国家标准的优质果比例较低;产业化程度不高,无生产龙头企业;采果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及加工能力十分低下,缺乏冷链系统;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果农组织化程度低,技术培训与推广、质量标准及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等。以我国政府根据水果生产现状和国内外市场分析,九寨沟县提出了“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高标准运营”的思路和“抓质量、走出去、上台阶”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柿产业。抓质量就是要以提高柿质量为出发点,增强柿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走出去就是要以扩大销售出口为突破点,拓展柿子新的消费增长空间;上台阶就是要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为着力点,促进柿产业健康发展。按照这一总体思路,九寒沟县发展柿产业化,今后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接轨WTO我国已加入国际世贸组织(WTO),就应严格按照WTO规则中的“黄箱”政策和“绿箱”政策,对柿子产品实施生产补贴;积极利用“绿箱”政策下的结构调整援助和区域性协助计划,给柿子生产者提供支持;实施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第6条所规定的直接给付措施,以广泛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使得柿栽培向最佳生产适宜区集中。调整配套早、中、晚熟品种,实现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均衡上市。

3.加快良种扩繁与推广加快种苗繁育体系和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推广,提高以质量为主的配套技术措施:综合采用高新技术,提高柿生产的科技含量,对柿生产的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药剂,(或不用药剂)生产出真正纯天然有机食品。

4.开展技术培训与认证加快柿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工作,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对柿生产区域配备仪器设备,培训检验人员,建立检测站点。开展有机食品基地创建活动,启动产品质量认证和标识制度工作。

5.构建信息平台建立信息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现有资源,可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的基础上,搭建九寨沟柿子信息平台,为柿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主体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和产销信息,以此引导柿生产发展和结构调整,促进果农增收,果业增效。

6.建立龙头企业引导、扶持一批柿子包装、冷藏、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可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创办合资和合作加工企业,提高柿加工技术水平,形成规模经营。

7.促进产销一体化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鼓励建立果农协会、合作社等果农专业合作组织,降低农产品和生产资料流通成本,增强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的能力;制定产前、产中和产后3个领域有机结合政策措施,建立和发展柿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鼓励和支持柿合作社、协会、公司或企业等产业一体化组织的发展,促进龙头企业或组织与果农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广“公司+农户”、“专业市场+基地+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专业协会+加工企业+农户”等多种一体化组织模式;推广应用契约制、合作制、会员制、股份制等多种一体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柿产销一体化。

8.加大柿产品次级市场的开发力度

(1)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延长鲜果贮藏期,延长市场供应时间。由于柿子鲜果成熟期集中成熟后不易长距离运输,市场供应期短,经建立冷库或用生物技术处理果品,以此延长市场供应期,增强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和提高产品附加值(处理产品有酒柿、脆柿等以提高硬度,便于远距离运输)。

(2)利用加工厂,将鲜果加工成柿饼、蜜饯、果脯、果浆产品供应市场,提高附加值。

(3)鲜果加工成柿子酒,长期供应市场。九寨沟县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加工柿子酒的习惯和方法,而柿子酒又是一种可长期贮存和远距离运输,且有保健作用的优质果酒。

(4)柿树嫩叶富含多种维生素,可加工成柿叶茶,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饮品,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5)加大对医药用产品的开发研究。

根据以上设想运作,克服不利因素,增加经济、科技与管理投入,将全面提高九寨沟县柿产业化水平,逐步形成柿子产业的区域化、优质化、专业化、基地化、管理规范化、采后商品化、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实现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最终实现由柿生产大县向产业强县的转变。

(通联: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农业水利局623400)

上一篇:川派盆景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