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淘金”海外

时间:2022-08-19 04:07:56

建筑企业“淘金”海外

近年来,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逐步加快,“中国建造”的品牌在国际上进一步打响。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强调加快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并提出3项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中外标准衔接、提高对外承包能力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此,专家指出,当前,中国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已成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建筑业应充分把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机遇,不断完善自身、加强标准对接,由内而外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及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中国建造”的闪亮名片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建筑业的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16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19.35万亿元。2016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9522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6745亿元,增长4.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1879亿元,增长6.8%。

除了产业本身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1/5以上,有5000多万人,并带动了50多个关联产业发展,对经济社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筑业是一个关联度很强的产业,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建筑业,因此,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随着中国建筑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建造能力的增强,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转为产出的效率不断提高,这种由投资到产出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突出。

在中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少企业在“走出去”方面产生了强烈需求。

中国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已成必然趋势。一方面,扎实的基础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中国建筑业已在不少领域具备了世界领先的技术,且优势很明显,这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基础。另一方面,国外市场需要中国建筑业企业。现在仍有不少国家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亟须高水平的建筑业企业来帮助他们提升建造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实践中造就了大批卓越的建筑企业,在全球工程建设领域权威学术杂志ENR(《工程新闻记录》)2016年“国际承包商250强”中,65家中国内地企业上榜,上榜数量继续位居各国首位。同时,中国企业执行能力强、施工周期短、项目质量高,综合实力出众,在公路、铁路、港口、桥梁、能源、水利等领域都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建筑业企业已经在不少国家留下了“中国建造”的闪亮名片。2015年12月12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中铁大桥院承担设计和勘测的帕德玛大桥项目主体开工。横跨帕德玛河(恒河)的帕德玛大桥主桥全长6150米,是孟加拉国最大的基建工程。2016年7月7日,由中铁大桥局牵头建造的非洲最大斜拉桥――摩洛哥六世大桥(布里格里格河谷斜拉桥)正式通车。这是摩洛哥王国投资兴建的第一座斜拉桥,全长951.66米,被当地人称为“梦想之桥”。

打铁还需自身硬

加快中国建筑业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将成为重要着力点。应加大中国标准外文版翻译和宣传推广力度,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优先在对外投资、技术输出和援建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我国建筑业企业在高铁、公路、电力、港口、机场、油气长输管道、高层建筑等工程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有目标、有重点、有组织地对外承包工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到2025年,与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订双边工程建设合作备忘录,同时争取在双边自贸协定中纳入相关内容,推进建设领域执业资格国际互认。

事实上,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建筑业企业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260.3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完成营业额759.7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7.7%。

就发展前景来看,相关报告显示,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名义GDP共计2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0%,但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水平亟待提高。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测算,2016―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按最低方案估计在1.3万亿―1.9万亿美元,市场空间广阔。

应该看到,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建筑业企业既可以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又可以充分满足这些国家对于基建的需求,这是一个共赢的局面。未来,中国建筑业企业在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还需加强联动机制的建设,大小企业之间加强合作,积极有序地开拓国际市场,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应强调主动适应当地环境,积极提高属地化经营水平。

专家指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中国建筑业仍然“大而不强”,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工程建设组织方式落后、建筑设计水平有待提高、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较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工人技能素质偏低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并影响了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遵循4个方面的改革思路:一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安全、美观、绿色的建筑产品;二是坚持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为保障,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创建适应建筑业发展需要的建筑市场环境;三是以提高建筑工人素质为基础,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现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四是坚持以加快建筑业产业升级为核心,转变建造方式,提升中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进行内部体系整合、完善的同时,中国建筑业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标准问题也需加快解决。当前,中国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的技术差距仍较大,我们仍没有形成独特的、高水平的标准体系,在建筑当中的能耗、智能及采光等方面标准仍需提高。整体来看,中国建筑业的标准体系仍未完全融入全球标准体系,在标准互认、互通方面需要多下功夫。

到2025年,与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订双边工程建设合作备忘录,同时争取在双边自贸协定中纳入相关内容,推进建设领域执业资格国际互认。

上一篇:重建流动性框架共识 下一篇:费城的三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