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走向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9 03:01:51

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走向及对策研究

摘要:校园文化是校园内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在校园内,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在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也无法独善其身,而是受到了社会各种文化观念的相互撞击,表现出了社会化、大众化、市场化和创新化的特征。在各种文化观念的冲击下,高校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问题,需要每一所高校提出新的对策,努力营造科学、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富有新时代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

关键词 :校园文化;发展走向;高校

一、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走向。

(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化。

从传统意义上讲,高校校园文化是纯洁的“象牙塔”文化。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以其特有的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深受广大青少年和教师的喜爱。广大师生可以及其方便地登陆校内外网站,接受各种信息,发表言论,参与活动等。以网络为平台的各种交流增多,打破了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界限,加快了高校校园文化社会化的进程。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易受社会流行时尚、热点问题等的波及和影响;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辐射作用也不断扩大。

(二)高等教育的普及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大众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过渡。自然而然,原本属于社会精英的高校校园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了大众化的倾向。再加上高校部分知识分子因政府、市场、利益驱动等多种原因在各种媒体上频频露面,成为社会所追捧的“教授明星”。而今流行的百家讲坛、论语解说等就是高校校园文化大众化的典型代表。

(三)市场经济、实用主义思想的冲击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市场化。

在“知识就是金钱”口号的影响下,在大学毕业生不再是社会精英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进入劳动力市场,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的激烈竞争。因此,知识的实用性,个人的能力成为大学生今后找工作的基础。市场利益的驱动为高校校园文化打上了市场化的烙印。不少学生竞赛类活动,比如市场营销大赛等进一步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市场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高校的校园文化,已经不仅仅是自发沉淀的结果,而是一个自觉建设甚至是市场包装的过程。

(四)社会对新奇的要求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创新化。

“创新”是现代社会的流行词语,随着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化发展,创新成为高校校园文化追求的灵魂。校园内部具有卓越创新能力的人成为校园文化的代言人,学校也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抵制主流教育,叛逆支持非主流文化。

随着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化、大众化,不少大学生对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流教育产生质疑,使我们长期坚守的主流意识面临被削弱的危险。现代传媒以无所不在的形式冲击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在校的大学生们对我们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人民服务等报以嘲讽的态度,而对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崇洋、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化殖民意识,淡化了中华民族的意识和爱国精神,片面追求去道德化和非政治化的娱乐方式和消费方式。

(二)抵制校园集体活动,组织策划市场性、功利性的活动。

校园集体活动本是学校为巩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新时代主题或者某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如国庆、校庆、纪念五・四)所开展的一系列主题活动。然而,学生对这些学校所组织的主题活动缺乏热情,而热衷于组织策划有商业单位赞助的营销活动,面向学生的销售、盈利活动等。学生急于把所学的知识与市场相联系,与经济利益相联系,功利思想严重。

(三)抵制传统的师生关系,片面强调民主平等。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的权威、学生对教师的服从。而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和现代传媒的发达,为青少年了解世界了解社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学生更愿意用自己的眼光去探索客观世界,而对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和家庭里家长耳提面命的说教不屑一顾,传统的“师道尊严”被弃之如敝履,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极大地冲击。其实,这本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更加平等的象征,教师也应该变教育观念,以开放的姿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者。但是,不少学生片面强调师生的民主平等,认为教师只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完全忽视一个大学生对教师对长者应有的尊重,大有颠覆传统师生关系的倾向。

(四)抵制学校知识课堂,积极参加各种校外辅导班。

大学生逃课如今已经成为了高校校园的普遍现象,学生更多地凭借自身对课程的兴趣或者对某位老师的兴趣有选择性地去听课。如果学生对本课程不感兴趣或者对老师本身有抵触情绪,就会选择逃课。但是对校外的各种辅导班,如英语四六级,各种上岗证的培训班却较为热衷,认为这些培训班更有针对性,可以为自己今后的就业增加砝码。

三、解决高校校园文化中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正确处理高校校园文化中主流价值认同与多元化的关系。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必须防止主流价值观的削弱,只有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文化发展才能具有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包容性,利用好信息网络化的优势,减少信息网络化和高教大众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丰富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为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正确处理学校课堂能够和校外辅导班的关系,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和师资建设。

学校课堂与校外辅导班并不是冲突的关系,学校管理者应有意地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辅导班来充实提高自己,填补学校课堂的空白。同时,要不断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校园硬实力和软实力对师生的吸引力。校园建筑既有满足教学、科研、生活需要的使用功能,又有审美方面的要求。校园建筑的总要求是使校园内每一种物化的东西都能体现学校的精神和特色,都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用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努力使学校的墙壁说话。有了融物质生产与艺术创造于一体的校园建筑,会自然提升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和依恋之情,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地和谐、健康、积极发展。

(三)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现阶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跨文化的交流日渐增多,这对于高校师生形成更开放的视野是极为有利的。然而,不少师生却因此而盲目推崇西方文化,抵制中国的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殖民倾向在高校内蔓延。因此,高校校园文化要正确处理好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关系,努力找到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途径,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崇洋,走出一条既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属于中国先进大学的文化发展之路。

(四)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用主义思想的关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针对高校校园文化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正确把握实用主义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排除“去政治化”、“去道德化”的娱乐文化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占领学校的思想阵地,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课堂、社团、论坛、网络等,对事关政治方向,重大原则问题,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决不能给错误的言论提供传播的场所。其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不能单一、刻板,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他们的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最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实用主义思想之间并不是完全冲突的关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的择业观的教育,更要看好市场办教育,更好的缓和、解决招生与就业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李忠红.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走向探析[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15卷第2期:77-79页.

[2]苏国红.当代校园文化新变化[J].青年研究,2002(1):7-13页.

[3]庄汉文.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校园文化整体化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3-24页.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上一篇:中国城镇化随感 下一篇:浅论语言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