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验教学为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创造能力

时间:2022-08-19 02:25:24

以实验教学为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创造能力

摘 要:本文就以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以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给出了自己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实验教学;培养主体意识;激发创造能力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实验和思考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根本方法,所以重视实验教学不但能体现学科特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激活。本文试图以增补演示实验、改变实验方式、利用实验中的错误及拓展学生实验空间为切入点,力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浅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注重实验教学观察力的培养,夯实主体创造的基础

敏锐的观察力是主体创造的前提,而观察实验现象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观察时,学生往往忽略了对象的本质,表现出目的不明、主次不分等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着重向学生指出观察的重点和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应该观察什么?如何观察?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变“观看实验”为“观察实验”,使学生的观察真正成为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思维直觉。

二、改变实验教学的展示形式,调动主体创造的主动性

许多演示实验,由于可见度的限制,使部分学生很难看清实验现象,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若变演示实验为随堂分组实验,将演示实验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的过程,不仅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笔者认为把操作简单、耗时少、能见度较差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如“二力平衡的条件”“动滑轮的特点”等,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共同完成探究任务,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挖掘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提高主动探究的能力

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以教师所给的启发性问题为引导,通过实验设计、操作、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实验形式。教学中通过猜想、设计、评价、实践、反思等探究环节,无疑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探究力。

四、设计增补演示实验,激发主体创造能力

增补演示实验所用到的器材和方法大多是教材中没有呈现过的,学生会感到特别新奇,兴趣会倍增,因此我们可以不局限于教材中采用的实验,而更多地去设计新的演示实验,创设让学生思考的机会,养成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好习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同时增补演示实验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1)实验的目的要明确,实验的效果要明显。(2)实验要周密安排,精心准备,否则,会失去实验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五、剖析实验教学中的错误案例,引导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不要因为“横生枝节”而一味批评,其实巧妙地将这些问题或错误作为教学的一个生长点来加以积极而合理地利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时,笔者指定了甲同学上台操作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只见他把氯化钡溶液滴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咦!怎么没反应呢?”在很多同学议论纷纷时,乙同学却反驳道:“没看到现象,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反应,可能这个反应确实没有现象啊!”很多同学又点头附和。这时,教师急中生智:“怎样证明它们确实发生反应了呢?”根据学生讨论出的若干设计,师生选定:“先在试管里注入稀硫酸,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再逐渐滴加氯化钡溶液,看红色是否褪去”的方案进行验证,仍由甲同学操作实施,当同学们继续观察到白色沉淀出现、但红色仍不褪去时,议论声又起,这时甲同学恍然大悟的喊到“老师!刚才我把盐酸误当作硫酸了!”笔者再次追问:上述方案是否可行?同学们最终归结为“因为生成物中有盐酸,所以此方案根本不科学”,教师紧追不舍:那么怎样鉴别硫酸和盐酸?“用氯化钡溶液!”最后教师听到了响亮而自信的回答。

笔者感到正是利用“美丽”的错误提升了“反应”是否进行的设计能力,“方案”是否合理的判断能力以及鉴别硫酸和盐酸的能力。原来实验中的错误并不可怕,它恰恰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契机。

六、开放教学实验室,拓展主动创造的空间

实验室是学生获知、激趣、求真的重要场所,如果实验室只是用来做一些课堂实验,其利用率较为低下,学生的实验能力也会受到限制。因此,对于那些在分组实验中做得不够理想的、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的、有待于思考探究的实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实验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当然对实验室的开放也应做到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虽然开放实验室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仍然是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引导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总之,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实验优势,灵活运用多种实验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清时.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七上―九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2]王耀村.初中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王较过.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尝试.重庆:物理教学探讨杂志社,2008.

(作者单位 浙江省嵊州中学)

上一篇:语文中考复习之我见 下一篇:无处不在的幼儿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