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解析《语文新课标》中古典诗歌的“意境”

时间:2022-08-19 02:01:17

准确解析《语文新课标》中古典诗歌的“意境”

[摘要]意境是诗歌寄意、抒情、达意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学教师在解析中国古典诗歌时,要注意中国诗人久有注重诗歌“意境”的传统,注意用诗歌的主、客观统一之法解读诗歌的“意境”。

[关键词]意境 主客观 赋比兴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129-01

一、“意境”是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途径

中国古典诗歌讲求“寄意、抒情”,讲求“意境”之美的传统非常悠久,且是中国文学的民族传统特征之一。早在西周年间产生的《易经》中的卦、爻辞,以及春秋时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就注意讲究“意境”的表达。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意境”原因很多,从认识论角度看,“中国重直觉、重内省与切身领悟、重先验理性与伦理精神,习惯于对事物作整体的观照和‘即事见理’式的品味”。

陈伯海的这段话概括了中国古典诗歌讲究意境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哲学家没有一种发达的认识意识和逻辑意识,所以在表达思想时显得芜杂不连贯,这种情况会使习惯于系统思维的人得到一种哲学上料想不到的不确定感”。因此,诗人在作诗时,常常不是直接白描,而是要经过一个比附的过程,借用景、物来宣情、明道、达理。最能代表中国远古认识事物方法的《周易》在《系辞》中归纳出“观物――取象――比类――体道”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在文学上,尤其是诗歌创作上就形成了重视意境的传统了。

二、解析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方法――注意诗歌中主客观的统一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一种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表现,是通过精炼、生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来创造鲜明独特的形象,构成优美而深远的意境。这一点使诗歌具有能够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表达作者理想愿望的功能。因此,若想正确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中“意境”,就要注意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客体的紧密结合。正如李泽厚先生在谈意境时所说:“意境,有如典型一样,如加以剖析,就包含着两个方面: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艺术家情思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为简单明了起见,我们姑把前者叫做‘境’的方面,后者叫做‘意’的方面。‘意境’是在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中所反映出来的客观生活的本质真实。”

中学教师在讲授中国古典诗歌时一定要做到将作者的主观和客观物象、事象有机统一,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中国古典诗歌中美好的意境及作者对意境的传达。以《语文新课标》(初二下)中选取的陶渊明《饮酒》(其五)为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课本里的翻译比较接近诗歌的大意,但是没有将诗歌的意境表达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对作者的主观创作与客观景物的描写没有统一起来解读诗歌。首先,对诗歌中客观物象、景象没有理解透彻。其次,对诗歌中物象、景象如何达意没有领会。诗中出现的“结庐在人境”之地、采菊之处“东篱”、傍晚“山气”之象、“飞鸟相与还”之景等,实际上是一种意境,是作者渲染或传达情感的客观基础。将这些客观基础理解错了,诗歌优美的意境必然不会被读者感知。“结庐在人境”若理解成“繁华道”,那作者居住之地可能就会被理解成城市中某个僻静的胡同,而结合诗人写作此诗的时间去理解便可知道,作者写此诗时,他移家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市)的南村,在长江边上。因此,正确理解了这一客观之地后,便会将整首诗歌的创作之境移视到桃红柳绿、梅红李白的让人舒心的静谧山村之中,而不是普通的城市中偏远的路边人家。也正因为在这样一个幽静远邈之地,作者的心才会超凡洒脱。而“采菊东蓠下”的“东篱”也不能简单的理解成“东墙”,而是一种特定的环境。若是理解成东墙,便索然无味,没有了诗意,成了对菊的生长环境的直接描述了。陶渊明特别喜欢,他认为菊有观赏价值,“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菊有食用价值,“酒能祛百,菊解制颓龄”。正因为陶渊明主观的热爱,他才会在有之地随意的采菊,而在菊篱上低头采菊之时,悠悠自然不经意间地仰头见山,在顷刻之间,感受到一种恬然自适的情趣,自己和南山、秋菊之间,真正达到了一种默契,所以才“悠然”见南山。“悠然”这个简单动作,恰是作者身无外物干扰之心在行动上的反映,间接的使内心情感与客观景物紧密结合起来了。“山气”也不能简单理解为彩霞,而应理解为日夕之际的山中气象,包括落日、余晖、彩霞、南山、还有大自然的气息。在这样的有浓厚大自然气息的山间,“飞鸟相与还”自然不能理解为“回翔远山”,而是“群鸟归林”。陶渊明凝视着傍晚的山色和归林的鸟影而引起深思,在那么多景物中,鸟们还会飞到哪里去,当然是回归到大自然中了。因此“飞鸟相与还”既是对回归大自然的欣喜,又为自己生活情趣和人生哲理找到了归宿。

通过分析此首诗歌,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古典诗歌很多诗都是字面上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说的那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因此,正确理解诗歌的主客观统一,使准确解析诗歌“意境”的重要方法。

上一篇:培养学生的“问号”意识 下一篇: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