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改革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8-18 11:00:53

新课程理念下改革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以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实施新课程教学,必然要对传统教学中因循守旧、机械单调的教学行为进行改革。以语文教学为例,中学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科学,必须在发展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恰恰是培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一、改革课堂教学,是大势所趋,我们别无选择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究竟哪些做法抑制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呢?以下的一些教学现象反映了一定范围语文教学的现状。

1.在我们的教学中更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乃至灌输,轻视创造精神的培养。就拿造句来说,许多教师为了学生语言的规范竟然让学生背造句,还告诫学生在答卷时必须写背下的句子,不准当时造没有把握的新句子,而且句子的字数不要多,因为那样会扣错别字的分。

2.把活的语文教成了死的知识。对于许多课文内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许多教师却用成人的观点、政治的观点去套学生,致使最淳朴的认识泯灭了,最真实的认识遮掩了,培养的只是能说出教师“心里话”的“遵命学生”。

3.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缺乏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化。

4.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割裂。我们许多教师的语文教学给学生的感受似乎是:坐在教室里才是学习语文,走出教室就没有语文,语文和生活是割裂的。这种封闭、僵化的课堂教学使课堂少有了生命的活力。

二、改造课堂教学,教师的观念必须要更新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从传统的课堂模式中跳出来,就应首先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课堂上注意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当注意转变以下几点认识:

1.把教学工作视为教师生命的一部分,体现于教学工作创造性的劳动和对学生无私的厚爱上。许多教师把学生的分数作为重要的衡量价值的标准,因此,不能容忍自己在教学后学生会有错题,不能容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自己的提问,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抱怨,或挖苦、或讽刺、乃至变相体罚。在这样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够得到培养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应当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就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之高兴,创造性的教学会使教师的工作“升值”,才能体现出现代教师的教学风范。

2.教学是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靠教师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关注的是知识本身,自然“传授”成为了这一概念下的教学方法,以至发展成“灌输”。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学生很少主动发问质疑,很少和别人争论问题,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老师问,学生答”,学习就是“好同学回答问题差学生听”,学习就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出发,我们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各抒己见的场所,探索问题的场所,思想与心灵碰撞的场所,聆听他人的发言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场所。

3.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应是启迪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树立学习信心,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的一种手段。教育改革中最难的一项就是评价。在日常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把评价作为发泄情绪的一种途径,随意地贬低学生,宣泄心中的愤、怨;有的教师不是把评价作为刺激学生觉醒、进步的一种手段,而是以嘲讽的语言伤害了孩子的心灵,有的教师以“终结性的评价”给学生做出“不可救药”的结论,使学生丧失了不断进取信心……;在这样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的是纯粹的“知识教学观”,学生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才体现了教师的价值。而真正的素质教育,则视评价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

三、改造课堂教学,必须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1.尊重学生的个性。创新性蕴涵于学生个性的学习实践中,语文教学本身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难道不是吗?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一首韵味无穷的古诗,给了人多少回味的空间,给了人多少想象的余地,它会引发学生许多独到的见解。那一篇篇作文,不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在倾吐吗?因此,我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议论,让学生写出鲜活的文章,倾吐出富有个性的语言。我只是指导学生梳理语句,更通畅地表情达意。

2.落实学生的主体的地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动笔、去实践。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落实,主体的能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以生成。怎样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做法是:

(1)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2)精心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

(3)恰当地组织不同形式的小组讨论、辩论。

(4)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质疑问难。

(5)简化教师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议、思、评、写。

(6)重视默读的训练,加强自学的辅导,给足自学的时间。

(7)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丰富学生学习的手段。

3.给予积极的评价。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和上进心为目的的评价就是积极的评价。它不是简单的表扬,而是善意而恰到好处的激励,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美好的学习的愿望,不断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当经常反思自己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当。比如:在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质疑,是责备学生“怎么就读不通顺?”还是说:“相信你能读好,再来一遍怎么样?”是严肃地批评学生:“你想得根本不对!”还是微笑对他说:“这是你个人独特的想法,下面再请听听别人是怎么想的。”教师一句不经意的带有评价色彩的话,就有可能深刻地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总之,改革课堂教学,绝不是简单的方法问题。作为一名新课改的教师必须从更新理念入手,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造我们的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时展的要求。

作者单位:三河市燕郊第八中学

上一篇:教师的智慧,学生的感恩 下一篇:浅谈孟子思想与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