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花青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抗体表达的影响

时间:2022-08-18 09:57:30

原花青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抗体表达的影响

原花青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抗体表达的影响

【关键词】 花青苷类;乙型肝炎病毒;生物学标记

【摘要】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将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加入不同剂量的葡萄原花青素(gpc),于37 ℃下作用12 h后用elisa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吸光度值。临床试验:选择处于非活动期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治疗组给予gpc 100 mg/d,对照组不给药,连续4周,在试验前后分别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七项指标。结果体外实验:在培养12 h后,各剂量gpc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临床试验:治疗组试验后hbc?igm和hbsab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而pres1和hbsag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2.340~4.885,p<0.05)。结论 gpc可能对乙型肝炎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花青苷类;乙型肝炎病毒;生物学标记

the effect of procyanidin on expre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antigen and antibody yin lu, wang zhe?ling, zhong jin?yi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rape procyanidin (gpc) on the expre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antigen and antibody. methods in?vitro assay: different doses of gpc were added in serum of hb patients and cultured at 37 ℃ for 12 hours. the absorbance of hbv serum marker was then detected by elisa. clinical trial: twenty hbv carriers were enrolled and evenly randomiz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medicated with 100 mg/d, continuous for four weeks; no medication was offered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pres1,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and hbcab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 results in?vitro assay showed tha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various indexes of hbv above mentioned of different?dose groups; for clinical trial: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hboigm and hbsab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and that of pres1 and hbsag were lower (t=2.340-4.885,p<0.05). conclusion gpc might play a certain role in suppressing hepatitis b virus.

[key words] anthocyanins; hepatitis b virus; biological markers

目前,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已多达3.6亿,我国则占1.2亿。慢性hbv感染者中的50%~75%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但尚未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也存在疗效低或耐药的问题,目前亟需探索抗hbv治疗的新方法或联合治疗方案[1]。本研究旨在探讨葡萄原花青素(gpc)在体内外对hbv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

co2恒温培养箱为日本tabaiesoec公司产品;elisa放免试剂盒由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gpc为青岛海隆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gpc样品和胶囊为本研究室自制。

1.2 体外实验

取11例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各50 μl,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0、100、200 mg/l的gpc各50 μl,在37 ℃共同培养12 h。对照组不给gpc,只加50 μl生理盐水。各组均采用elisa测定试剂盒分别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v?m),操作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临床试验

1.3.1 病例选择 根据2000年西安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选择处于非活动期的hbv携带者20例,两两匹配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异无显著性。参加试验者均知情同意。

1.3.2 治疗方法及检测指标 治疗组给予gpc胶囊100 mg/d,温开水送服;对照组不给药,连续4周。试验期间两组均正常生活与工作,均不服用其他抗病毒和乙型肝炎治疗药物。两组均于试验开始和试验结束当天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取血清用elisa法测hbv七项指标:前s1抗原(pres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hbcigm)。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及ppms 1.5[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

2 结 果

2.1 体外实验

体外培养12 h后,各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临床试验

治疗组病人试验后pres1、hbcigm、hbsag、hbsab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t=2.340~4.885,p<0.05)。见表2。表1 各组乙型肝炎相关抗原抗体结果比较表2 两组实验前后乙型肝炎各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3 讨 论

原花青素是植物王国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葡萄、苹果、樱桃等植物中均含有原花青素,其中以葡萄含量最为丰富,尤其是葡萄籽和皮中含量最多。目前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系统、抗肿瘤和抗炎等多方面生物学活性[3]。在观察原花青素对·oh引起的鼠肝线粒体损伤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原花青素能有效增加受损伤的线粒体的膜脂流动性,明显减少受损伤的线粒体肿胀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从而维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4]。丛红群等[5]研究结果显示,葡多酚可明显抑制n?亚硝基化合物诱发大鼠肝细胞p53基因突变率和降低微核率,对n?亚硝基化合物的诱变性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另外,原花青素还可能具有一定的抗微生物活性。subathira等[6]研究原花青素对反刍动物瘤胃细菌的影响时也显示,上述细菌对原花青素非常敏感,即使在100 mg/l时也能产生抑制作用。nair等[7]研究表明,葡萄籽原花青素能抑制hiv?1病毒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复制和表达,可显著降低趋化受体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

pres1抗原具有吸附于肝细胞受体的表位,其抗原性比hbsag更强,消除该抗原能阻断hbv与肝细胞结合而起到抗病毒作用。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hbsag具有抗原性,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保护性的hbsab[8]。hbcigm 的存在常提示病毒处于复制状态。hbcab在血中持续时间较长,为非保护性抗体。hbeag 为hbv复制的重要指标,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液中,与 hbv携带者的传染性有关。hbeab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它的出现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本研究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各组间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提示gpc离开了体内环境在体外无抗hbv活性。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用药后pres1、hbcigm、hbsag以及hbsab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可能提示gpc具有一定的抑制pres1、hbsag合成或分泌,刺激hbcigm、hbsab产生的作用,在体内具有一定的抗hbv活性,但其确切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杜镭,闫兆平.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 45(1):89?90,93.

[2]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ppms 1.5统计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45(1):91?93.

[3]赵艳,吴坤. 原花青素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22(1):110?111.

[4]陈季武,朱振勤,苏裕,等. 原花青素对·oh致损的鼠肝线粒体的保护作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 92?96.

[5]丛红群,成汉义,钟进义. 葡多酚对n?亚硝基化合物诱变性的抑制作用[j]. 癌变·畸变·突变, 2004,16(1):30?33.[6]subathira s, abdul l m, lucy p m, et al. variation in antimicrobial action of proanthocyanidins from dorycnium rectum against rumen bacteria[j]. phytochemistry, 2004,65(4):2485?2497.

[7]nair m p, kandaswami c, mahajaw s, et al. double?bind study on endotelen in chronic venous insuficiency[j]. biol res, 2002,35(3?4):421?431.

[8]王新,张京秀,倪苑. 药物抑制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实验研究[j]. 天津医药, 2001,29(2):97?98.

上一篇:马兜铃酸毒理研究进展 下一篇:肱骨近端骨肉瘤的保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