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军:玩的就是心跳

时间:2022-08-18 08:44:25

他说他骨子里是个艺术家,不是商人,可是他偏偏在商界大放光彩,过着自己富足的人生。就算现在他的人生依然是危机不断,可他说:“没什么大不了的。”

链接

姓名:王中军

出生日期: 1960年

毕业院校:美国密歇根大学

最欣赏的人:

理想: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在这个行业里我是

最好的。

爱好:喜欢艺术品,喜欢马,

喜欢车,喜欢狗

自我评价:一个特别简单的

人,感情用事

身份:从事电影投资、发行,

在娱乐多元化发展,

是内地电影界、娱乐

界巨头之一,华谊兄

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CEO。

黑边眼镜让眼前的这个男人看起来颇显斯文,有点内敛的性格却不乏言语的幽默,时常停留在嘴边的孩子般的笑容,让人实在无法想象,他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大腕中的大腕,王中军,华谊集团总裁。

这个男人,出现在媒体上的频率很高,近期因为华谊兄弟股票解禁和旗下艺人跳槽事件,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头条。面对媒体和股民的质疑,王中军将给出一个怎样的答案?

平淡看待危机

历经一年时间,上市的华谊兄弟迎来了解禁高潮。这一年,华谊的股票稳中有升,所以华谊股票解禁,其股东的动向引来了多方关注。有媒体称,其中几个大股东有抛售意向,例如,李冰冰、张纪中等,再加上前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艺人跳槽事件,王中军这个年底过得有点烦恼。

其实,现在这种令人不快的经历,2005年,王中军已经领教过。那时候,华谊就出现了大量艺人流失。那一年,华谊的一线明星,例如陈道明、夏雨、胡军、佟大为、杨紫琼、关之琳、刘嘉玲、吴君如、袁咏仪等艺人都跟随华谊兄弟经纪公司原总裁王京花转投到橙天娱乐。之后,一线女星范冰冰也开了自己的工作室,离开了华谊。

对影视公司来说,向来是得艺人者得天下,大量艺人的离开,让王中军有点不知所措,但很快他就摆脱了这种负面影响,开始对留下的艺人采取措施。2007年,为了留住李冰冰,华谊开出了8000万的高价。除此之外,王中军也开始自己培养艺人,除了金钱方面的大方,感情上也是对艺人更加宽容和细心。因为2005年的事件,让王中军更加明白人才对影视公司的重要,留住艺人和导演才是影视公司能胜出的王牌。

就是上市的时候,华谊的招股说明书上也清楚地写着,华谊的优势之一是艺人和导演。

如今,王中军不得不再次面对同样的问题,艺人问题。

周迅的离开和坊间盛传的李冰冰和黄晓明的三心二意,王中军已经做出了正面回应,他说:“艺人的流动和更新是必然的,艺人的离开,不会影响公司的业绩。”而且他认为,华谊相对别的影视公司来说,艺人和导演的流动算是轻微的。王中军说,华谊的优势在于管理,而不是艺人,这显然和以前他一直津津乐道的人才是关键的观点有所矛盾,可见周迅事件对王中军其实影响挺大。

除了艺人的离开,解禁股艺人的态度也是难题。专家称,如果华谊的大股东选择现在大量抛售华谊股票,对华谊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说,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坦然的王中军,内心里应该还是有一些担忧的。

也许是多年来华谊的出色表现,也许是王中军对艺人的细心,解禁事件如今已经明朗,除了任泉表示会抛售一部分之外,其他的几个大股东都表示不会抛售,可见他们对华谊的信心。

近期这两个危机可以说王中军已经安然度过,华谊股票的抛售记录显示,11月1日,分别有200万股和50万股两笔股票进行了套现共计7585万元,抛售的这些股票,专家说不会对华谊的业绩造成影响。

就是在这个时候,按理说,作为华谊的总裁,王中军应该兢兢业业地出面解决事情,可是知情人透露,王中军依然维持着原来的上班习惯,早上不见人,下午三四个小时以后就不知去向,可能是去骑马,也可能是去三里屯晒太阳。就是在当初英皇过来挖冯小刚的时候,王中军的朋友说,他依然保持了这份淡定。为什么?冯小刚说:“华谊对我不薄,王中军对我的创作很少干涉,还鼓励我购买公司股份。”

原来王中军早已胸有成竹,该留下的一定会留下,该走的,强留也会走。对一个影视公司来说,艺人固然重要,但是建立应对艺人流失的应急机制更加重要,所以,华谊已经早早出手,在管理上苦下功夫。设立专门的导演工作室、电影制作组、电视剧制作组,对艺人的特长进行挖掘,给他们好的平台等等。

如今来看,王中军的不在意,实际上就是他的成功之处,给予了别人充分的信任,别人才能回报你同样的信任。其实,王中军性格中的这份淡定和自信还得从他人生的前30年说起。

一句话就算数

王中军1960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里,童年是和一帮军队大院的孩子一起度过。那时候,他的梦想是当个画家。但是有一天,他却突发奇想,对自己的父亲说:“我想当兵。”于是父亲出门遛了2小时的弯,回到家里和他说:“你明天就可以出发去当兵了。”结果,第二天,王中军就跟随一个姓吕的叔叔,踏上了自己的军旅生涯,那年他16岁。

如今回忆起这段经历,王中军还会笑着说,真的就是一句话,就让他的人生发生了变化。实际上,王中军后来的人生也都是因为一句话而发生着变化。

军队的时间过得很快,四年的侦察兵生涯结束以后,王中军进入了国家物资总局物资出版社,干起了美术编辑和摄影。但是这种生活并不是王中军想要的,这个话不多的青年,实际上有着一颗热情洋溢的心,对生活的追求,让王中军1985年走出了人人羡慕的国家物资总局物资出版社,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下海者。在中国永乐文化发展总公司,他干起了广告部经理。这段经历为日后王中军在电影业的成功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广告公司也没能成为王中军最后的栖息地,在和伙计们打了一声招呼说:“我辞职。”之后,王中军就真的闲在家里了,那时候的他已经有了女朋友,也是如今的妻子。

记得他在和媒体讲述这段经历时,总是乐呵呵地说,他辞职没有遭到反对,相反,那时的叔叔现在的岳父和他说,“结婚吧!”于是,王中军的婚姻大事就这样完成了。接下来的半年时间,他都没有去上班,只是做一些朋友介绍的兼职,例如设计图案、画小人书什么的,然后就是看着妻子每天上班下班。

不过,即使这样,王中军在这段时间还是获得了不小的收益,他说,兼职他大约收入了30万,在那个时代来说,已经是中产阶级了。可是这个年轻人的心再次不安起来,于是和妻子商量以后,开始了美国留学生涯。

在美国,王中军过着纯蓝领的日子,除了上学,就是每天送外卖的兼职,他那时候的梦想是快点挣够10万美元,拥有一座大别墅,这个情结源于他在送外卖时看到豪华别墅总是心动。

1994年,王中军实现了梦想,10万美元已经攒够,也取得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于是,他和妻子回到了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回国以后,王中军和弟弟王中磊创立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干起了出国前的老本行。

一次偶然和昔日一位初中好友的会面,朋友告诉他,拍电影如何赚钱,吸引了热爱艺术的王中军的注意。于是由英达导演的《心理诊所》,成为王中军在电影领域的第一笔投资,借助广告优势,《心理诊所》王中军收益100%。从此,这个想成为画家的男人的梦想,变成了想创造中国的梦工厂。

王中军之所以能一路这样走来,熟悉他的人都说,是因为这个人总是喜欢玩心跳,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件事情,有一些奇特的想法,而且总是怀有梦想,并且对别人有着充分的信任。

深谙用人之道

《心理诊所》的成功,让王中军尝到了甜头。于是,王中军从1998年起,正式开始了电影投资生涯。那一年,华谊兄弟广告公司一口气就投了《没完没了》、《鬼子来了》和《荆轲刺秦王》三部影片。三部片子社会反响都很不错,但只有《没完没了》赚了钱,其他两部,按王中军的说法,只是赚到了很大的名声。

王中军的弟弟王中磊说,就在那时候也没有想到会变成一个完全的影视公司。因为之前王中军对影视一窍不通,因此在华谊变身之前,王中军觉得,人才才是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力量。那时候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总是能创造票房奇迹,于是,王中军和冯小刚从那时候开始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如今,冯小刚一直作为华谊的重量级导演,这些年为华谊创造了数不清的票房奇迹。和冯小刚的缘分,王中军认为是对华谊做的很正确的一件事。

因为冯小刚模式的成功,王中军开始四处网罗人才,华谊公司先后和多位大腕导演合作,建立了工作室,著名导演有张纪中、路学长、陆川等。名导的集中,自然也是吸引了大量的明星加入。

从华谊兄弟影视公司创立开始,华谊旗下的艺人,尤其是名声在外的很多大腕,李冰冰、陆毅、徐帆、胡静、苏有朋、伊能静等一直让华谊走在影视圈的前列。发展至今,华谊旗下有艺人近百人,其中很多都是一线艺人,华谊堪称是中国艺人数量最多的影视公司。

这些艺人不仅给华谊带来了知名度,也因为广告、影视收入为华谊创造了丰厚的利润。从1998年至今,华谊兄弟拍摄了50部以上的电影,80%都取得了预想的收益。导演和艺人对华谊的贡献,让王中军更加相信人力资源的重要。

圈内人都称,别看王中军自己好像对管理、财务什么的不上心,但是王中军的优势就在于他是伯乐,懂得识别千里马。

前面已经说过,王中军上班有个特点,就是上午基本上都是见不到人影的,下午即使来了也是工作不到三四个小时就闪人。经营如此大的一个公司,他缘何会如此悠闲。

说到这里,王中军还是一句话,因为华谊的人才济济。王中军自己虽然不喜欢亲自打理事情,但是华谊的分工非常明确,每个管理者都分管自己的一部分,王中军认为,管理者只要做好了他们该做的事,到他这里,基本上就没什么事了,因为管理者都已经解决妥当了。就好像这么多年以来,他甚至没有完全读完一部电视剧的剧本。

因为王中军的这种用人模式,华谊这些年壮大的速度很快,而且已经成功上市。在招股说明书里,华谊特别写明,华谊的人力优势。看来,会用人确实为这位管理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富,他自己还因为会用人而过上了自己梦想中惬意的生活,尽管时有波澜,可是他依旧过得云淡风清。

上一篇:锂电池:走出低端陷阱 下一篇:葫芦壁画雕刻第一人――马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