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8 08:36:41

“魏书生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魏书生教育思想对我的影响最大的一点是关爱每个学生,所以每当我走进教室面对我的学生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萌发一种信念:他们都能成才!我要教他们做人,教他们学会学习,教他们学会做事,使学生们都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关键词】关爱学生;教学方法;求知欲;学习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魏书生教育思想对我的影响最大的一点是关爱每个学生,从最后一名起,所以每当我走进教室里面对40多名学生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萌发一种信念:他们都能成才!所以我对学生的教育不分成绩好坏,而且特别关注学困生,给予他们更好的关心、爱护与帮助。

一、教学生做人

著名德国文化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斯普朗格曾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从生命深处唤醒人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学生不是被动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火把,教育过程不仅要从外部解放学生,而且要解放学生的内部力量,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要实现发展的创造性、唤醒主体性、完善人格个性的崭新目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寻求与人的成长机制相匹配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体验、感悟、交流、探究、反思和创造等。学知识不如做事,做事不如做人,欲教人成才,先教人做人。魏书生说:“我一直觉得自强就是高人,以育人为本,书就教好了。”课堂教学是中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占了他们青春大部分宝贵时间。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给他们做好人生导航工作,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在生命之爱中积极展示生活的意义,还要引导他们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培养健全的人格。总之,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涌动的活力,只有这样,明天他们走向社会,才会生存、会创造。

二、教会学生学习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知识激增,信息猛涨的今天,任何人也不可能在校内学到“实备”的知识,更何况学过的知识还要发展和丰富,这就需要掌握“捕鱼”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得到“鱼”。知识的掌握尚属“移置”,而方法的掌握会造成“裂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形成终身受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培养出会学习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例如魏书生老师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练、六部教学法就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首先这个教学模式给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保证了学生自学的充足时间和机会。其次学中有指导,学生自学遇到的困难能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三、激发求知欲

首先,审题明义,解词引申。课题是课文的窗户,是文章的眼睛,透视课题,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窥知全文的奥秘的欲望,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如小语教材《鸟的天堂》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审文题,鸟的天堂在哪里?作者去过几次鸟的天堂?在鸟的天堂能看到、听到什么?……这些问题形成了一条主线,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思考,激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我用新颖的教材内容吸引他们,满足求知欲,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吸引他们。如设计引人如胜的导语,课上培养学生热烈的讨论,老师设计生动幽默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练习,再多引入一些课外知识,如给学生心理学方面或见到听到的新人新事等,增加这些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有一点是我一直履行的,就是降低对差生的要求,课上用简单的问题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培养学生学习技巧

在我所教的语文课上,每一篇课文都有作者简介,我便让学生仔细阅读,看学生读后能否指出这些文学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作者的,学生认真读后,经几名学生互相补充,最后一致认识到,每一个作者简介都是以作者是谁,什么时候的人,什么地方的人,对他怎样评价,代表作是什么,五个方面介绍的。我在肯定了学生的看法之后指出“这是从人、时、地、评、做五个方面介绍作者的 ,让学生记住每一篇课文的作者简介都是这五个方面。对于小说教学,渗透给学生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一种文学体裁,阅读小说主要是理解人物形象,还要强调小说有主要人物和其他人物形象,让学生判断,谁能体现文章中心,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还要让学生注意在阅读人物较多的小说作品时,把人物分类,即按照不同的身份,性格,最主要的是按照人物的形象划分。那么怎样确定人物形象,教给学生方法,即文中人物都做了哪些事,根据文中的故事确定人物形象。总之教学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内获得知识,学生自然对学习产生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我一直重视的。

五、衡量我的学生好坏从不看分数

在学校,成绩好的学生有特长,成绩差的学生也有爱好和优势,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差但是模仿表演能力很强;有的学生数理化钻不进去,但却能歌善舞;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但酷爱体育和艺术;也有的学生组织能力强,还有的学生善于交际等等。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每个教师对这些学生的特长能及时发现,并正确引导这些被分数一把尺子判决为“不可造就”“朽木不可雕”的学生,很可能在走进社会时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因为我认为一个学生的成长,不能仅限于学生在校内还要看社会实践,如果喜欢美术的学生,到广告公司搞美术设计,能歌善舞的学生当了演员,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当了领导,那样每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差生也就不“差”了。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很相信这些有道理的话,今天我们走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何不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每一个“差生”,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我认为一位合格的老师,要能成为开发人才的科学家,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走路,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是我始终坚持的教学观。

上一篇:善抓“切入点” 巧亮教学“剑” 下一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切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