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象派画家的雕塑作品看当代艺术理念的萌芽

时间:2022-08-18 07:17:01

从印象派画家的雕塑作品看当代艺术理念的萌芽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几位印象主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所创作的雕塑作品的分析,阐述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当代绘画理念萌芽的转折时期,印象派画家在绘画上的探究和对当代艺术的理论发展所带来的启蒙作用。

关键词:印象派、当代艺术立体主义、抽象性表现

西方近代艺术发展到印象主义时期,印象派的许多画家不仅从绘画上做了许多革命性的探索,而且他们对当代艺术理念的探索也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上,例如德加、雷诺阿、维亚尔等,雕塑使得他们的艺术理念以绘画之外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有着种不同的艺术语言内涵,如果我们将他们某时期的绘画作品与雕塑作品对比来看,会看到他们对艺术思考的某些内容呈现。

在艺术语言上,西方艺术史发展到印象派时期,画家们已经摒弃了传统写实主义对形体、体积、空间、透视、质感等等诸多因素表现的追逐,转而去表现光线对物象的影响和情感对光线的感受。到了后印象主义以后,印象派画家晚期的作品中有的已经走向了对个人化理念的表达,以及对内压”存在”感的表达,这是一种本体对“存在”的思考。塞尚的“立体主义”、雷诺阿的“光、色”对物体形态的“解构”、维亚尔对物象的“平面化”“抽象化”概括、高更探讨“原始与人类的现代情感”,他们为近代的“当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首先我们来欣赏德加(Edgar Degas)的作品《十四岁的小舞蹈者》,这件作品和德加的系列油画作品《芭蕾舞者》(《Petitedanseuse de quatorze ans》)一样,都是作者同一思考的延续,在这系列油画中,德加通过对人物形态的简化处理,舍弃了许多人体结构上的细枝末节,注重表达人物内心的状态和精神面貌,突出对舞蹈纱裙的轻盈与光线中色彩变化的表现。可以说在许多时候,对环境场景和服饰色彩变化的描绘同样就是以个侧面方式表达年轻状态的种方式。在这个雕塑中,作者再

次体现了他表达的理念,以实物材料“纱”所制成的雕塑的裙子,非常具有视觉效果和形式感,甚至非常“当代”,这种对材料的综合运用也是当代雕塑艺术常采用的方式之一。纱材料经过艺术家的特殊处理,既和整个雕塑的厚重感协调,又打破了沉寂,给“小舞者”增添了许多“轻盈”和色彩,又从视觉上产生了一种“亦真亦幻”的反差美,当你凑近看时,有看到真实感“裙子”上面那件同样真假难辩的背心,却是不折不扣的雕塑手法“写实”出来的。从整体再注意到女孩的表情,这时她那轻皱的眉头,眯起的双眼就格外触动你的情绪,她似乎在凝视远方,好像在思索,又好像在困惑。这也许也是画家当时的状态,展望艺术的前路漫漫,当代艺术已初露端倪,可又充满迷茫和艰辛。

再看下博纳尔(Joseph Bernard)在(1905-1912)之间的个作品《运水的人》(《Porteuse d’eau》),其表现更加简约,接近抽象化表达,这与这时期他对“几何化”的探索

致,他将画面中的物体与人物的形态作了极简处理,在油画中,几乎不表现“结构的细节”和“单独的线条”,人物变成了“平面化”的色块和“图案”,强调色彩的极致“丰富”感和形体的极致“简化”。在这个雕塑中体现了作者同样的艺术理念,人物的躯体,但没有任何对解剖结构的细节表现,以概括化和接近抽象的几何形态表现人物的肢体神韵和状态,虽然是“简化”表达,但更具神采,人物姿态婀娜但朴实、充满流动的韵律感,体块动态表现得微妙生动,每个躯体的部分都关系精妙,反而在一种“最不写实”之中,表现了“神韵”的最写实。而且画家并不强调女性躯体的性感,这也与之前曾经个时期(如洛可可晚期)的表现不同,他强调的是“人”的一种美,现代的“人”的种状态:自由、平等,精神上,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个体价值的实现感”。他也在传达,在当代,艺术家将开始思考个新的命题:作为纯粹个“人”的意义之上,每个个体将以怎样的思考来面对这个新的时代?他的另外组作品《跳舞的母子》(《Fermne et enfantdansant》)(1914)表现的是对母子手牵手跳舞的场景,母亲双手拉着幼儿,左脚支撑身体,右脚向前轻点,身体微微扭转,但后背平直,目光温柔地注视着膝下的孩子,孩子正在欢跳,重心向后,几乎丧失平衡,如果不是由母亲拉着双手,孩子就会跌倒了,虽无音乐,可是整个作品充满了律动感,似乎可以听到一曲欢快的歌声,萦绕在这对嬉笑着的母子之间。母亲的身体也主要由简单的几何化的圆柱形构成,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人物姿态的变化上,雕塑动态惟妙惟肖,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温柔、恬静的母爱。正如灯光样,从她眼帘中流出,照泻在孩子身上,幼儿的身姿也表现出在这种光辉沐浴下的自在与欢乐。整个作品的表现有如埃及雕刻般的凝练和简约,却传达出人类精神巨大的光芒。

这样的探索更直接地体现在毕加索的些雕塑中,如他的《女人面具》(《Masque de femme》,1908)中,他表现的

个妇女垂下眼帘的面像,与这时期他绘画中对人物立体分割的思考相同,他将传统意义上的人的解剖结构以直觉和情感进行分析和重组,打破原有空间与结构上的关系,根据情绪重塑人物形象,这点在雕塑作品中更为突出,因为雕塑所具有的三维表现力,画家的思考得以更淋漓尽致的表达,他可以从多个角度更完整地表现自己对所要表现人物的理解和艺术化处理。从侧面看,人物的头像被处理为面具般的扁平状,没有传统写实造型意义上的“体积”概念,把它叫做”面具”,也是体现了画家想要打破传统写实主义“三维”表现的观念,将作品从“视觉”上平面化的处理,这正是许多艺术家在这时期在做的探索,如塞尚,他提出的“立体主义”,其实真正含义是反对传统意义上的绘画追求的“立体感”,将视觉上对现实物象的“立体”感的模仿,变成画家思维和意识中的“主观”“立体”,即画家对客观现实的主观体验的部分。(正如《反对模仿》中,不再是苏格拉底(Socrates)所说“与自然隔着两层”的“模仿者”)。直至晚年,他的雕塑作品与绘画样,都几近完全抽象化,所以这

时期也是造型艺术从具象表达逐步走向抽象表达的重要时期。

从这层意义上我们再看看雷诺阿的作品,他在对光线表现的追求之外,对于人物形态的艺术表现上也有深入思考。他笔下的女子体态和脸庞都很圆润,毫无西方女孩的凹凸有致,反而接近东方面孔的“平”,这与当时以梵高、高更、雷诺阿为首的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画家推崇东方艺术有关,他们追求东方式的美的表达理念,无论在“线条”与“无透视感的空间”,都体现出东方绘画对他们的影响。雷诺阿的大型半浮雕群雕作品《巴黎的审判》(《Jugement de Pairs》,1914)和《头像COCO》。《巴黎的审判》中,希腊神话中的三美神幻化成了雷诺阿笔下经典的邻家“圆女孩”,她们的美充满了当代女性的世俗感,姿态毫无古典形式化的唯美处理,就仿佛三个现代街头休闲中的女性,活力而健康,同时也对许多问题充满期待与迷茫,正如绘画《浴女》(《Les Baigneuses》,19181-1919)中表现的人物一样。

艺术发展到现代,马蒂斯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的他的雕塑就放置在他个人绘画展厅门外,半浮雕式的作品有3件,每个都有近两个人高,大型的裸女雕像有如石刻般的纪念碑,也恰如其分地彰显了现代世界艺术领域所给予他的纪念。《Nude dos,deaxie’me’etat,1913)和他的油画作品样,对人物的艺术表现是种纯个人的情感表达,身体已经不再是艺术研究人体结构、骨骼、肌肉的范本,而是艺术家自由表达的载体,第个作品还有“写实”的痕迹,背部的肌肉扭动,表达这人物的内心,到第二个就已经过艺术提炼,形体结构已变化成线条的节奏,几何的乐章,体块的重组。塑像在另外个精神层面上,一个超越了个体本身,又实实在在表达着每个个体的生命感受,也许,她微小的仿佛路边的沙子,却真实、有力,是平凡的人的本真状态。最后个作品,几乎同样的姿势,已更加简化,接近个木桩般的朴实、厚重。女性,在这里似乎等同于天地问的树木,普通、渺小,却伟大。这种当代艺术形式更加典型地体现了塔希提等原始岛屿文明或黑人雕刻对高更及马蒂斯等的影响,体现了一种“单纯”与“真诚”的艺术美,正如巴尔所说“黑人雕像对马蒂斯雕刻的影响,如果有的话,也已经普遍化和充分地同化了”。在这些人物形象中,马蒂斯突出显示了他对自然的平缓造型和阿拉伯式的场面感的加强和短短续续地强调。马蒂斯自己的话似乎更能说明问题“正是通过它(人物形象)我最好地表达了我对生活近乎宗教性的感觉……最单纯的手段是能够使艺术家最好地表达自己的手段。”。

所有雕塑是画家思维的延伸,是画家对物、对世界思考的空间表达,更是与画家架上绘画作品紧密联系的另种艺术语言,它们共同在对空间与形体的表达形式深入思考的层面上,构建了当代艺术的萌芽基础。这个时期的作品本身就是不断在对形式、对纯艺术语言的创新,是20世纪艺术的特征。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打破了传统写实主义艺术的表现形式,并且对新的表现领域展开不断探索,没有这些艺术家的大胆突破和他们充满艺术理念的作品的诞生,就不会有当代艺术的存在。

上一篇:大力推进辽宁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一篇:爱在驻村扶贫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