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讨在高中生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

时间:2022-08-18 06:17:39

试探讨在高中生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

摘要:新时期,应试教育的矛盾越发激化,高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要从教学模式入手,改变一卷定胜负、以考卷为中心,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也是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生物研究性教学的探讨,进一步认识研究性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对高中生物研究性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对于实验教学这一块,较以往的老教材相比有了重大的突破。根本就在于增加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项目。比如“媒体针对生物科学技术的报道”、“被子植物花粉管的观察探析”、“人类的遗传病探析”等等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版块,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生物教学死板单一的模式,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

一、学习内容的选择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基于一定的总体原则指导下的,具体可以分为五项基本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

对于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遵守需要性原则。一切研究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事物,处理事物,并且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研究性学习要选择那些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项目进行研究,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生物研究的价值。

(二)开放性原则

高中生物研究的内容要是开放的、广泛的,不能只局限某个领域的某项实验,要结合当今生物界的整体发展方向,对于研究内容进行选择。

(三)实践性原则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不是简单的课后作业,靠的是学生切身参与到研究学习的所有阶段,不能简单地糊弄了事,要让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新颖性原则

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

(五)可行性原则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要以可行性原则为基础,不能天马行空的发挥想象,从实际出发,对最贴近学生本身的内容进行着手。

二、学习的基本方法

在坚持上述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还要讲求科学的方法,这样才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认识。

(一)观察与实验法

观察与实验法是进行生物研究最基本的方法。观察法就是通过肉眼直接观看或是借助仪器细致观看的方法,对所研究的事物或者现象进行仔细的、直观的认识,比如对植物的花粉管研究时的仔细观察。实验法就是参杂人为因素,对所研究的事物和现象就行干预并获得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得到研究结果。比如在研究生长素对于植物发育的影响时人为的对植物添加生长素,以此来获得实验结果。

(二)调查法

调查法也是研究性学习常见的方法之一。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各种方式对所研究对象的调研、考察,并且结合相关的理论,从而得到研究结果。这主要适合研究范围较大的使用。例如研究人类遗传病,就需要做大量的调查记录才能获得较为有代表性的结果。

(三)文献法

文献法本质上属于调查法。但是由于它主要是针对各类历史文献进行的调查,所以可以自成一法。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通过翻阅相关内容的文献资料,既可以指导自身的研究活动,又可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此外,对于时间较长的文献,由于事物的变化发展,可能在数据上偏离真实水平,这时也可以起到纠正的作用。

(四)比较与分类法

生物研究结果的最终得出,往往是通过多次重复实验的结果,而每次实验的数据对比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尊重事实,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对比,保证实验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另外,为了使研究学习更加富有代表性,常常会将实验的对象内容进行分类。

三、学习的实施过程

(一)确定研究课题

在研究课题的确定上,要注重和老师的合作。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坚持研究性学习的几项基本原则,结合学校或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讨论之后确定研究课题。课题的选择最好是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从小问题进行着手,这样实施起来效果会事半功倍。比如食堂中的饮食问题等。

(二)搜集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

在成功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成立课题小组,由课题小组围绕研究课题先行收集研究资料,为研究课题制定方向、目标以及研究计划。计划中要尽可能符合生物研究的规范,名称、目的、内容、步骤、预期等等都要体现在书面计划上,为研究学习的具体实施提供基础。

(三)分析资料并实施研究计划

上述准备工作均已顺利做好后,就要进行实质性的研究。首先要结合搜集的资料,对此次研究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把所有能想到的可能出现的结果都要预测到,对于超出自己知识水平能力范围的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做到不盲目、不回避,细致认真地做好资料分析与知识储备,并按照研究计划,一步步的实施。比如在研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过程中,综合分析可能出现的结果,可能是促进植物生长,也可能是损害植物生长,还可能是不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要重视过程,重视体验,在相同的条件下滴入不同剂量的生长素,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详细的记录在案。

(四)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整个研究实验的集中体现,学生在研究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实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报告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报告格式上要符合相关的规范。比如在研究人群中的传染病的报告上,要结合研究小组的调查统计,将各种传染病的比例、传染方式、传染几率等都要详细的体现出来,并且要提出如何预防在人群中被感染的方法和建议。

总结:

现在高中生物教学,一方面要向学生讲解足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实践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深化学生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在高中生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注意保护学生的人生安全。在坚持开放性、需要性、新颖性、可行性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计划,并认真的实施,科学的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在生物学习上不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杨雄珍.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1,(08).

[2]招清.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11,(01).

[3]霍益萍,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12,(1).

[4]王荐.把生命科学史引入中学生物学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11,(1).

上一篇:“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语文教材单元整体性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