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中的情感适用探讨

时间:2022-08-18 06:17:01

英语教育中的情感适用探讨

一、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国家的现代化与未来,为了能与国际接轨,同时也为了让孩子较早地接触一门外语,使相关智力得到较早开发,国家高瞻远瞩,在全国小学阶段现行开设英语课程。当然,确实取得了不少成绩。现在全国的英语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好像有些学生天生就不是学习英语的料,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他们从一开始就落后给别的孩子了,现实果真如此吗?究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缺乏。情感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大家对它早就不陌生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就是强调“仁”,以和为贵,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却又如此的缺乏。虽然情感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具体的情感教育任务的实现都与教育内容本身,与情境、个人目的、个人经验、个人需要,以及教师的人格特征息息相关,但只要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我们就能帮助这些同学也取得好的效果,至少不会在起跑点上就输给别的同学。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去实施呢? 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1.情感应答。小学生初学英语,这完全是一种全新地接触,不但没有母语那样熟识的环境,而且还要接受来自异国他乡的不同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本来在幼小的生命里连母语都还处在混沌之中,那么这种外来文化的学习,如同外星人入侵地球一样产生种种不可理解与疑惑,如果在这个起步阶段没有老师情感的投入,老师和学生没有产生情感应答,不但很难引起心灵上的共鸣,而且还有可能出现某些抵触情绪,那么这些学生还会努力去学吗?会有好成绩出现吗?就犹如在生命早期,如果没有恰当的情感应答关系,儿童的正当情感需求无法得以顺畅表达,那么就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在人生早期,不管学什么、处在什么环境状态,都要求我们引导者要有充足地情感投入,并产生情感应答。只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切活动才会得以开展。 2.生活教育。任何一种教育都要与生活紧密相关,才不会丧失其生命活力。初始阶段的英语教学尤其如此,我们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具体的、让学生确实凭真情实感能感觉到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让他们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发现学习并没有与社会生活相脱离,而是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周围,存在于我们当前的学习中。这样他们通过生活中的接触又能起到重新记忆与巩固的作用,还能时不时地获得来自大人们或者他人的赞许。这种强化学习的效果,远比我们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强化来得快、来得多、来得好,进而对学习英语产生更浓的兴趣,所以我们初始阶段的英语教学千万不能脱离生活,不能靠灌输,并且内容不能过于追求知识性。这要求我们在一线的老师要学会灵活变通,不能一味追究于书本,可以自我编制校本教材进行教学,这是在具体教学当中值得鼓励的,同时也体现了一线教师的创造性。 3.需要教育。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在此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环境,引起学生的缺失感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兴趣,并且有想一探究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学习的动力之源,是一种个体的内驱力,只有调动起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内驱力,才不会产生落后或者不想学习的学生,教与学才会相长,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当然,这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满足于当前的所教,倾情投入,不断创新,通过自身地不断进取为同学竖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也要逐渐渗透,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这样学生在不断需要中获得满足,在满足中不断地进取,那么也就不会有所谓枯燥乏味之谈,更不会在起步阶段有掉队的学生。 4.学习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有好有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正迁移效果,对当前英语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让学生学习起来倍感轻松,使他们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有意义”的学习,使当前的学习与先前的学习发生关联,建立学习中的相关性。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强行地主观制造人为的关联,而是要积极探索知识内部的相关性,虽然之前的学习可能与当前英语知识的学习表面上没有关联性,但任何一种知识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就会找到,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变得轻松容易,自然而然的为以后的学习迁移打下基础。再者,我们在平常教学中要增强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使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学习之中无形地感觉到学以致用,更能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人格差异教育。由于遗传因素和各人成长环境的不同,形成的人格特征也就千差万别。在学习中,这种差异性是最为明显的,学习过程有快有慢,成效有高有低,也有早有晚。因此,我们在教育中尤其要注意学生在初学英语时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要正视而不是采取回避,并且要求我们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教育方式相结合,尽可能地满足于孩子的各种需求。对于初学英语就感到吃力的学生尤其要予以多关注,这样才能培养其对学习英语的信心与动机。同时对孩子们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要多鼓励少批评,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因势利导,帮助其取得更好的成绩,即使成绩不理想,也不要以这种唯一的方式来评价,否定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因为人发展过程中的互补性决定了一个人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如人,但在另外一些方面可能会有超常地发挥,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周围生活中举不胜举。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要以博爱的精神来面对和进行教育,只有这样孩子们在开始阶段才不会对学习丧失信心,失去乐趣。 6.教师心理。中国古代《孙子兵法》里对士兵管理就已经提出过要“爱兵如婴”,在军队军事化管理中尚且要具有情感,何况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尚待培育的学生,那更毋庸置疑。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态、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小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才能以客观的心态看待周围世界,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才能进行科学分析,逐渐形成正确的“归因分析”,最后知道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要有同理心,即能以客观的心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能从学生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问题及如何看待周围世界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真正进入儿童世界,才能与他们同欢乐共甘苦,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共鸣,才会真正为他们所接受。那么,在这种充满温馨状态下的教与学,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也是最成功的。#p#分页标题#e# 总之,我们的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与生活紧密相联,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求进步与创新,在当前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充分予以利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更是未来之所需。

上一篇: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探讨 下一篇:中等英语语法有效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