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固定资产核算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8-18 06:11:46

关于固定资产核算问题的探讨

摘要:医院财务管理是一项具有较强复杂性、系统性的工作,随着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使得现行的医院会计工作在很多方面的不足与缺陷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方面。新实施的《医院会计制度》使医院在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面更加科学、合理,为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良好进行提供了保障。本文将就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后,医院固定资产的变化进行探讨,并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提出新的建议。

关键词:固定资产 核算 探讨 医院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在发生着变化与创新。现行的医院会计工作制度逐渐显现出不足与局限性,主要是体现在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方面,这为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固定资产是医院经营中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医院医疗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固定资产在医院总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可见,医院经营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我国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都要求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进行改革。固定资产的完整、安全直接关系着医院的正常经营活动,这对医院的经营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不足

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前,医院会计工作中固定资产的核算一方面传承了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基本方式,在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实现医院的经营目标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还对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进行了借鉴。但是,不论是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的秉承还是对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借鉴都很难反映出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一)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设置较为滞后

传统的医院会计核算中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在一年以上的,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在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的制定中,将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的物质资产确定为固定资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这个标准很显然是不科学的,这种严重缺乏科学性的确认标准严重影响着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方法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所采取的会计核算方法并不科学,并不能正确的反应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例如:当医院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或购买新的固定资产时,其资金来源通常是由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来计提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院需要扩大规模,来提高医疗水平而购置大型设备时,如果购买固定资产的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账户余额不足时,而政府的财政支持又没能及时对医院进行补贴,这将使医院失去很多良好的发展机会。例如:某市级医院目前的“修购基金”账户余额为500万元,医院为了发展需要购入一项大型设备,价值1000万元,医院目前有银行存款余额1500万元,即使此时银行存款账户有余额,但是,修购基金余额不足,在会计账务处理中这种状况无法解决。由此可见,修购基金的本质就是一种固定资产的折旧基金,是作为一个备抵账户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用以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净值。

(三)固定资产购置造成成本的重列与多列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分析医院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对成本的重列与多列问题。例如:某医院的修购基金账户有余额500万元,住院楼建设期内的业务收入为5000万元。医院通过向银行贷款筹到1亿元资金用于建造医院的住院大楼,贷款还款期为10年,医院通过年度的结余和折旧资金来解决还贷资金问题。此时贷款资金与修购基金的差额9500万元不可能在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的当年全部计入“医疗支出”账户进行核算。按照会计实务的处理方法,医院根本不可能实现规模的扩大式、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事实表明,很多医院已经通过别的途径解决了这一问题。大部分医院将超过的“修购基金”的余额款项计入了“待摊费用”,进行分期摊销,并视其经营状况的不同计入成本、损益。表面上,这一处理方式解决了资金的来源的列支渠道,但是在今后的经营中计提“修购基金”时,将从相关成本中进行提取,从而造成成本的多列、重列,最终导致资产的成本信息的人为失真。

(四)财务指标失真影响着医院的决策

由于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失真,造成了财务指标与实际发生偏离,这严重影响着医院的决策。例如:某医院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为30%,流动比率为120%,医院净资产率为70%。仅就这三项指标上看:医院的净资产率居然高达70%,这说明医院具有足够的实力进行进一步的扩大和发展,同时,资产负债率和流动率的比率也比较合理,因此,由此看出,医院可以利用自己拥有的净资产来进行各种项目的投资并获取更大的利益,以免资源的浪费。但如果从医院的资产负债表中进一步深入研究会分析发现:净资产中的固定资金占到了95.4%,固定资金反映的是医院固定资产的原值。经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医院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是亏损的,只是净资产虚高了。因此,医院并没有实力再进行投入,甚至是医院的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可见,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与实际严重偏离,将对医院的进一步决策带来了重大影响。

三、新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对策

新实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单价标准提高了,即:一般设备的单位价值为1000元以上,而对专业设备的单位价值为1500元以上。同时还增设了“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待冲基金”等会计科目,并取消了“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会计科目。

(一)重新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标准进行确认

医院的财务人员必须要明确掌握新制度的变化,对医院的固定资产在划分标准和划分类别上认真确认。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已经明确了关于医院固定资产确认的统一标准,并对其进行了分类与细化,这样主要是为了便于财务人员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确认和管理,有利于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例如:对于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工具或其他物资要通过“低值易耗品”、“库存物资”这两个账户来反映、核算。

(二)完善并做好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

新医院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医院必须按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根据其具体用途冲减当期的待冲基金、事业基金,并设立一级会计科目“累计折旧”,进行总分类核算。每月末要按照上期计提的折旧费用为基础编制固定资产折旧集体的汇总表。医院属于事业型单位,但是其核算方式还与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存在着差别。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并不需要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而医院需要按固定资产的原值来计提折旧额。同时,考虑到会计准则中的谨慎性原则,要对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进行计提,可以增设:“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这两个会计科目。例如:由于技术的进步、人为的损坏、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如果其可回收的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就需要对其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夯实医院的资产价值,并有效的避免出现固定资产的虚高现象。另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来核算固定资产发生清理时出现的各类费用及固定资产的残值的收入情况。

(三)不断加强对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规范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要求取消“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这两个会计科目。这主要是由于这两个科目在设置、应用、清理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合理、科学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控制,容易出现净资产的虚增现象。同时,新实施的医院会计制度将“在建工程”科目所核算的范围扩大,在其下面专门设置了“基建工程”二级明细科目来反映医院的基建变账问题。对于固定资产的毁损、报废、出售等也要及时进行处理,这样才能正确的反映出医院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不断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为医院的发展决策提供科学、真实的数据依据。

总之,随着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施,医疗事业――这一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正加快改革的步伐。医院为了改善医疗条件,加大了对软件硬件设备的投资。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因此,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对医院的进一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玉霞.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J].现代医院,2010(12)

[2]雷三宏.对医院成本核算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29)

[3]张麟.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之我见[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7)

[4]王靖,逄青,李贝贝,孙晖.浅议医院固定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对医院净资产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1(05)

作者简介:周敏(1977-),女,汉 ,江苏武进,本科,中级会计师,常州市中医医院。

上一篇:写真实的文 做真实的人 下一篇:大鱼大肉饱口福 大肠癌缠身后悔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