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迪斯尼看中国经济之变

时间:2022-08-18 05:50:01

从看迪斯尼看中国经济之变

启动内需,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模式将是中国未来三十年经济的发展方向,旅游业应该将在这样的增长方式转变背景之下获得较大的发展机会。

迪斯尼成转变标签

迪斯尼要落户上海的消息已有十年之久,但迟迟未见实质结果,而今上海与迪斯尼方面终于迈出实质一步,分析其背后的因素,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上海可借此机会大力发展服务性产业,刺激内需,保证经济增长。

关于迪斯尼项目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但参考香港等地公开数据,似乎可以预见一斑。香港特区政府前后动用224.5亿港元,同样控股香港迪斯尼57%股权。未来40年内,迪斯尼将为香港带来800亿~1480亿元的巨额收入,资金回报率高达25%。

单纯从旅游业来看,比照东京、巴黎、香港等地迪斯尼的人流量,保守预估,因迪斯尼项目上海游客人次增长应该会在4成~7成(上海2008年的旅游人数预计上为1400万),这将对上海的酒店旅游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迪斯尼项目落户上海应该不仅是上海一地的选择,而是暗含了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大背景的契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启动内需,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模式将是中国未来三十年经济的发展方向,旅游业应该将在这样的增长方式转变背景之下获得较大的发展机会。迪斯尼项目是个商业综合体,将会拉动酒店、餐饮、交通等服务业消费,并将显著提升周边地产价值,在特许产品生产经营、电视频道广告等其他领域也将提供更多增长机会,更创造了大量的就业职位。

从空间和地域来推断,上海迪斯尼乐园将专注于整个长三角地区以及华北市场。随着长三角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在上海往周边地区两小时车程覆盖范围内的游客,将是上海主题公园的主要客源。而这个地域范围,正好覆盖了长三角最富裕的地区。

历来最大的外来投资项目之一

早在迪斯尼集团做出宣布之前,1月9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已披露了该方案的具体细节。报道指,迪斯尼集团和上海市政府已达成了初步协议的。“上海方案”的总值为35亿9千万美元,将会成为中国历来最大的外来投资项目之一。尽管方案在未来仍可能要接受长时间的审查和大幅修改,但是这个初步协议的达成,象征了迪斯尼集团和上海当局双方在持续十年的、断断续续的商讨过程中,已踏出了至为关键的一步。

报道引述消息人士指,在这个筹划申的项目,迪斯尼集团将会占43%的股份,上海有关方面则会占股57%。项目的第一期面积占地约1.5平方公里,包括一个主题公园、一家酒店以及购物中心,最快可以在2014年落成启用。项目兴建期间和落成后,预料可为当地创造5万个新职位。消息人士指,中国经济目前面临放缓的危机,为这个大型项目的,上马带来了迫切性,促成了协议的达战。

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节点上,投资拉动、外向依赖、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方式似已难已为继,转变经济增长,了式,启动内需,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模式将是中国未来三十年经济的发展方向,而旅游业可能将在这样的增长方式转变背最之下获得空前的发展机会。

日前,有媒体报道美国迪斯尼总部与上海市政府签订关于迪斯尼项目的框架协议。随后,美国华特迪斯尼公司打破缄默,发表声明指出,将把与上海市政府共同拟订的申请报告提交中央政府审批。知情人士透露,上海已经做好建设迪斯尼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项目获批原则上没有障碍。

未来三十年,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说,最根本就在于我们选择和坚持了走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我们一直在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而且始终坚持了改革开放的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各项体制机制。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与此同时,我们非常注重借鉴世界各国有益的经验,这使中国的发展保持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基于这些经验,如果我们展盟未来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我们必须坚持成功的经验。

张晓强说,未来的三十年,中国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首先,中国仍然将继续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现在,中国的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我们要采取政策,使得消费、特别是消费者的消费和投资、出口相协调,继续采取新兴的道路,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其次,我们要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因为这是中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然,与此同时,中国要加强社会安全体制建设,包括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以便使全国人民的福利得到全面改善。

再次,中国要进一步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我们有沿海城市,比如说天津、大连,而且都是比较发达的地区,但是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继续发展。

最后,就是我们要继续推动改革,来完善各项体制和机制,比如要继续完善宏观调控机制,要使市场机制能够起到更好、更大的作用。通过促进自由市场的发展,使市场在资源分配方面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提到改革的内容,张晓强说,中国还要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包括促进民主和法制的发展,目标是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中国的发展无法离开世界的发展,所以中国将继续在深度和广度上扩大开放。所有国家的人民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比如说气候变化问题,无法由一个国家来解决。

对于中国在未来三十年里应该做什么?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提出了未来发展成功的三大要素。他说,中国过去三十年取得成功的要素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第二个是中国的开放,第三是政治稳定,包括外部环境的稳定和内部的稳定。未来三十年,中国可以保持高增长速度。在三十年之后,我们可以成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我们的优势就是已经有一个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经济改革不可能逆转。

为了使中国未来三十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成功,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认为应该重点解决三大要素。首先是人力资源的发展问题,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处于经济发展低层次阶段,主要是要素驱动型发展,但在未来十年甚至是二十年,我们就需要转变发展模式,要发展人力资本、智力和革新驱动型的经济,中国在这方面,包括科学技术的机制和体制改革,这是非常重要的巨大的挑战。其次,我们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我们需要把政府和市场的功能区分开来,明确政府的职能和市场的职能。比如消除城乡差距这是我们的政策,我们要确保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有同样的身份、户口等。第三,就是我们的法律制度还要继续完善。

制造业向高科技转型

改革开放让中国已经具备全球领导力、可持续发展等未来三十年的成功要素,面对中国在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难题,美国德勤全球首席执行官JamesH.Quigley认为,中国现在是一个非常创新的国家,下一步中国应该继续促进创新,增加附加值,进入高科技的生产。以前做的一些事情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中国在今后继续保持成功,所以中国需要转型,要进入到一些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中国在未来若干年中需要克服的最困难的因素是把技术集成到原来的平台上去,不仅仅是发展低成本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还要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含量型转变。

从上世纪90年代的1300人的企业,发展成为拥有1.4万名员工的大企业,东软集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企业入选“年度亚洲创新企业”。在未来三十年企业如何发展,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表示,中国有一个很好的服务业,但是务业中30%的发展是来自于制造业的,比如说手机、汽车等,它们在这方面产生了很多的机会。通过研发把制造业的工作机会转到了服务业,我们必须仔细考虑这些模式,而不是把制造业和服务业完全分割开来。

中国是否应该重点发展服务业?放弃制造业的观点,刘积仁认为中国并不会放弃制造业。服务业方面,在短期获得这个竞争优势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中国真的想从制造业过渡到服务业,这个机会也会来自于制造业,这些公司能花那么多钱在研发上,不仅仅是组装,而且是创新,如果他们这样做的话就会创造更多服务业的机会,这也就意味着服务业在中国的创新将来是源于制造业。

中国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含量型转变,必须一步步来做,我们有一个非常稳健的政策。他认为,中国将在制造业方面进行创新,我们将减少资源的使用,使它变得更加有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有一种核心的竞争力,我们可以从世界先进国家吸纳这方面的营养,找到正确的方法,在我们的产品制造工艺中进行创新,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品牌,这样将会继续促进中国的发展。

上一篇:真假概念,谨慎对待 下一篇:义乌玩具率先加入授权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