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 看水 品香茗

时间:2022-08-18 05:31:10

看山之一:天游峰

天游峰海拔409.6米。最为精彩的是从茶洞起步沿陡峭山崖爬越828级石阶。登天游览胜,如登天云游、有惊无险,九曲奇观,尽收眼底。可观日出云海,可赏晴空月色。徐霞客曾评价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看水之一:大峡谷漂流

武夷大峡谷长14公里,相对落差150米。桐木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岗山,为九曲溪的源头之一。大峡谷漂流即在桐木溪河段,全长6公里,漂流时间约1.5小时。所用橡皮艇可乘坐游客6人,由2位训练有素的水手划舟。桐木溪漂流是一种有惊无险、野趣横生的体验。两岸高山峭壁,森林铺盖,猿啼鸟鸣,溪水怪石嶙峋,水质剔透,鱼石相趣。舟行其间,水路弯弯,下险滩,浪花扑面,惊心动魄。过深潭,波澜不惊,悠然自得。在险滩与深潭、激跃与平凡之间,充分体验和品味人生的内涵。

看水之二:龙川大峡谷

位于景区通往保护区的途中,距度假区22公里。龙川东侧为来龙岗,西侧为狮子山,终年飞瀑流泉,川流不息。春和景明,万木葱笼,雨后初睛,山泉鼓足了劲奔腾而下,飞花溅玉、气势雄浑,尤如大自然的交响曲章,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秋高气爽,层林尽染,丹桂飘香,山泉细致而柔情万种,沿山崖变化着姿态,展示着少女般的柔情,耐人品味。山泉流淌的红岩上生长着大量的珍稀植物,如竹柏,其叶形似竹叶但更厚,与水杉、银杏等被称为植物的活化石。还有一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蛛网萼,属虎耳草科,因其形密集如蜘蛛网状而得名。这种植物只能在毫无污染的环境里生长。峡谷内有几处落差百米的瀑布,坠落击石飞花间,产生了大量的负氧离子,龙川大峡谷内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万个/立方厘米,是绝佳的天然氧吧。

武夷品香茗

武夷岩茶种植区的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18-18.5度之间;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日照较短,更无风害,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岩茶独特的韵味。武夷山之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茶园土壤之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砂岩及页岩组成。《茶经》称茶山之土“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茶园土壤系烂石或砾壤。明代徐渤《茶考》所述“武夷山中工气宜茶”。适宜的土壤,造就出岩茶的优良内质。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中的珍品,讲究品质。品赏武夷岩茶是一种极富诗意雅兴的赏心乐事,自古以来,文人学士非常崇尚这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品赏武夷岩茶讲究环境、心境、茶具、水质、冲泡技巧、品赏艺术。

环境:品茶的环境、场所,要清雅、明)争。厅室布置可悬以国画、诗文,摆以兰花。古乐低回,古色古香。品茗不宜人数过多。明代张源《茶录》说:”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日趣,五六日泛,七八曰施”。五六人就嫌多,七八人则是喝茶解渴。这当然指品赏而言,否则平常难以做到。

心境:品茶先品人,品茶讲人品。品茶者心境要平和、矜持、不躁,这样才能体现传统茶德:即信奉人与人之和美、人与自然之和谐、人与社会之和静。这是茶之精神、茶之风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茶具:武夷山品茶茶具有茶盏、白瓷壶杯、紫沙壶杯等等。但较为通用的是宜兴紫砂壶,配以白瓷杯或外紫沙内白瓷杯,茶海(可漏水、盛水的托盘)。茶壶大小如拳头,杯小如核桃。紫砂壶有良好的保味功能,它质地细密,不易散热,宜于保温,又不炙手。紫砂壶使用越久,器身越加光泽油亮,光滑古雅,冲泡出的茶味更加醇郁芳馨。使用白瓷杯主要是便于观看茶之汤色。

水质:泡茶与水质关系极大。陆羽《茶经》云:“山溪泉水为上,河上之水为中,井中之水为下。”若用自来水最好放上半天时间,待氯气挥发。煮水最好用砂壶或铜壶,并用炉子、硬木炭。如此煮出之水无杂味、无油腻。所谓“活火煮活水”,即用有焰无烟之炭火煮流动之山泉。冲泡岩茶宜用刚开的开水,煮至“水面若孔珠,其声若松涛,此正汤也。”汤未熟则茶浮于上,香不能出;过熟则茶沉于下,而味则多滞。科学而言水煮过老则缺氧,于身体也无益。

冲泡技巧:泡茶前要洗净茶壶、茶杯,然后用开水烫过。

加放茶叶因人而异。嗜浓者多加,喜淡者则少放。将沸水冲入,满壶为止,然后用壶盖刮去泡沫,再用开水冲净盖上泡沫。盖好后,用开水浇淋茶壶,既提高壶温,又能洗净壶的外表。约过1―2分钟,即可斟品。现今流行的是不喝第一道,而是用第一道茶水烫洗茶杯后注入茶海,第二次冲泡的茶才开始斟品,有“头泡汤,二泡茶,三泡五泡是精华”的说法。斟茶有讲究,各杯先斟少许,然后均匀巡回而斟,喻为“关公巡城”,茶水剩少许后,则各杯点斟,喻为“韩信点兵”,以免淡浓不一。冲水要高,让壶中茶叶滚动促进出味,斟茶要低,防止茶香散发,避免产生不雅之泡沫,这叫“高冲低斟”。献茶讲究礼节,朋辈对品时,应先敬长者;以茶待客时,则先宾后主。接受敬茶时,不必起身迎接,只要以食、中二指轻轻敲桌,如下跪状即表谢意。据说是,清乾隆皇帝化装为仆人,微服私访,当众给随员斟茶时,臣慌惶不安,急中生智,用双指点桌,以示下跪。后人沿袭成为礼仪,很是方便。这样免于杯小不使双手递接,防止起坐纷纷,干扰静寂秩序。端茶杯时,宜用拇指和食指扶住杯身、中指托住杯底。如此端法,既稳妥,又高雅,喻为“三龙护鼎”。

品尝艺术:武夷岩茶首重岩韵,味以”香、清、甘、活”者为上,十分讲究“山骨”“岩韵”“杯底香”等。品茶时,应先闻其香,再看其色,三品其味,后观叶色。品茶是精神感应、高层次文化享受,因而要慢助细吸,徐徐入口。古人云:小杯曰品,大杯饮驴。牛饮只可解渴,小杯方能品出真味、领略情趣。初品者体会是一杯苦,二杯甜,三杯味无穷;嗜茶客更有“两腋清风起,飘然欲成仙”之感。品茶时,如将所泡过的茶叶放入清水中,观看叶色,为“绿叶红镶边”,这是武夷岩茶之特征。品尝岩茶时,也可备些茶点,一般以咸味为佳,如瓜子、菜干、咸花生之类,也可用咸味糕饼。因为咸食不会掩盖茶昧、“喧宾夺主”,不会影响品茶的效果。品茶不仅是一种享受,而且是交友联谊、沟通情感的好形式。以茶会友,和敬谈心、说古论今、吟咏诗词、欣赏茶歌、探究茶道、切磋茶艺、熏陶茶德。武夷山人不但擅长种茶、制茶,而且精于品茶。在挖掘继承古人煮茶、斗茶、鉴茶的基础上,把品茶和观景、赏艺融为一体。

九龙窠“大红袍”

九龙窠是“茶中之王”――“大红袍”的生长地。

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从峡口高处往下看,两侧长条状单面山,左五右四, 九座石骨嶙峋的岩峰漆黑如铁,仿佛九条将要腾飞的巨龙。峡谷里岩石错落,岩缝中渗出细细山泉,汇成小涧清流,曲折东流。沿峡谷往里,一路上有一片片、一层层的茶园,映衬着竹木花草。有些武夷岩茶的名丛就生长在这峡谷的岩壁上,小涧边,像盆景一样争奇斗巧、充满生机。因此,人们把九龙案称为“茶树王国”。

“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最后一窠的岩壁上,环境得天独厚:一是峭壁的岩缝,终年不断供应富含有机物质的泉水,且以点滴方式浇灌,不急不缓,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二是土壤湿润肥沃,是包含有机物质的砂岩碎屑土;三是四周崖壁耸立,阳光照射时间适度,空气湿润,气温稳定;四是茶农精心呵护、栽培管理;五是制茶名师的精湛制茶技艺等使得“大红袍”品质优异,具浓郁的桂花香味,可冲泡九次仍有余香,饮后口齿留香,舌下生津,缓缓回甘。

1997年,“大红袍”在香港拍卖,以每公斤136万港元之高价出售25克。2002年,在广州茶叶博览会上“大红袍”20克拍卖价达18万元。“大红袍”每年仅产2000克左右,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武夷山茶科所经过多年的研究培育,现已将“大红袍”进行无性繁植成功,并有了批量产品上市,普通百姓也能喝上“大红袍”了。

武夷访古

访古之一:柳永纪念馆

柳永纪念馆位于武夷宫,为纪念宋代著名词人柳永而设立的。柳永(987-1053年)武夷山市上梅乡白水村人,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因在柳姓同辈中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柳永少有俊才,为人风雅,少年时曾有“金鹅峰下一枝笔”之称。他生于北宋前期的太平盛世,受家乡武夷洞天仙人灵气的影响,意气豪放,倜傥不羁,柳永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如意,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参加贡院考试时,因一首《鹤冲天》词铸大错,给之后连续5次科场考试留下祸根,第五次虽得到贡院之榜,却被仁宗批为“且去浅酌低唱,何用浮名”,未被录用。到了宋景佑元年(1034-年),才被赐为进士,那时已年近半百。由于一生历进坎坷,身处逆境,因而把自己人生的无奈,当作茶余笑料,酒后戏言,并以写词的方式尽情地表达出来。他的词多反映下层社会生活,不仅“市井之人悦之”,而且被称为“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笑在青楼,醉在街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正是对一代词人柳永的生动写照。

访古之二:武夷书院(古称武夷精舍、紫阳书院)

武夷书院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于淳熙十年(1183年)建造的书院,世称“武夷之巨构”。朱熹在此广收门徒,著书讲学,培养了大批学生,理学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成为一个有力量、有影响的学派――闽学。

朱熹,字仲晦,号晦庵。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朱熹在武夷山生活、从师、讲学、著述长达50年。在他的一生中著作有《四书集注》等70余部460多卷,创办书院27所,门生数子人。朱熹是中国南宋时期最著名的理学家,又是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文化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为纪念朱熹,同时也为了便于学者和游客研究、了解朱熹和理学,内有朱熹塑像、楹联、匾额,生平介绍图像照片及文字介绍,还有一部分朱熹手迹和著作。

复旦大学蔡尚忠教授有诗赞道: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访古之三:桃源洞

桃源洞因“风光近武陵”而得名。游桃源洞之前,先回忆一下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颇能增添游兴,其开头写道:“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沿着松鼠涧往峡谷有石阶可行,一路上听山泉叮咚,看山岩俊秀,落叶流花,意境无穷。至“疑无路”、“问津处”,似乎山穷水尽,却见有一小岩洞,仅通一人,洞内迂回曲折,走十余步即出洞口。有石门,上刻“桃源洞”,门边是一幅对联:喜无樵子复观弈,怕有渔郎来问津。进入石门,豁然开朗,果然是“洞天绝境”。四周岩峰耸立,遮天蔽日,中间是平旷幽深之谷地,方圆20亩,几间屋舍,有桃园、竹林、石池和流泉。山泉注入醌间,青藤攀附寿桃石,苍松翠竹挺拔于山坡岩崖。端坐的老子岩雕高16米,据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老子坐像,戏称“老子天下第一”。开元堂道观的门联写的是:到此已非尘世客,进来便是桃源人。点明了“世外桃源”之意境。

访古之四:天心永乐禅寺

“子万峰中梵室开”,这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武夷山人)形容武夷山佛教鼎盛的诗句。而最有气派,香火最旺的要数天心永乐禅寺了。它是武夷山最大的寺庙,位于天心岩边上。初建时称“山心永乐庵”,是因其位置处于武夷山景区中心而得名。明朝嘉靖七年(1528),道土韩洞虚重建时,改名“天心庵”,是道教的宫观。

进入天心景区,映人眼帘的是一座弥勒佛岩雕,地处风水宝地,就地取材,依崖打造,堪称天成杰作。正如俗话所说:后面有靠,两边有抱,前面有水,水中有泡。像高19米,宽13米,像后的巨型“佛”字是康熙皇帝的亲笔字,字高11米,宽9米,计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访古之五:闽越壬城

闽越王城景区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村,距离度假区28公里,游览时间为半天。

闽越王城遗址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于1958年,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块绚丽的瑰宝。闽越王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是闽越王无诸受封于汉高祖刘邦时营造的王城,总面积48万平方米,干栏式宫殿建筑,封闭式的宫殿组群,极富闽越文化色彩。在西汉初年的近一个世纪内,使福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陶器、铁器、罐、盆、钵、壶蛊、铁矛、铁剑、铜镞、弩机等,现建有大量博物馆来展示这些文物。保存最完整的代表明代皇权的木构楼坊,面阔7.9米,进深5米,高8米。

访古之六:五夫朱子文化

五夫镇位于武夷山市东南,距离度假区51公里。游览时间为1天。汽车站每天有定期班车前往。

五夫镇自古有“邹鲁渊源”之美称,古代名人辈出。至宋代已是鼎盛时期,名人学者云集,工商仕农极为繁荣,抗金名将刘子羽、吴介、吴遴在五夫降生;词圣柳永以及他家“柳氏三杰”在五夫孕育胡安国家族的胡氏五贤出自五夫;理学宗师朱熹在五夫从师就学,可谓“群英荟萃”。五夫镇自然环境幽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省产白莲、板栗、杨梅、香菇、田螺等。

主要景观有二处:一是朱子故居一一紫阳楼;二是兴贤古街,包括兴贤书 院、朱子卷、朱子社仓等景点。

兴贤书院位于五夫镇兴贤古街,建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年),为纪念理学先贤胡宪而构筑,朱熹学有所成后,曾在该书院讲学授徒。之所以名为“兴贤”,民间传说有“兴贤育秀”,继往开来之意。书院门牌高耸,构筑精巧,造型古朴,全部建筑共分三进,前进为正堂、分下廊与上厅,下廊设两厢房;二进为书院,分左右两院,正进为文昌阁。兴贤书院曾是朱熹弘讲理学,以文论道之所,现今在书院内可欣常到仿朱熹笔体而写的“继往开来”等堂匾和各式楹联。

朱子巷,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熹14岁时家里突发不幸,父亲朱松病逝,去世前将儿子托给原武夷山籍的挚友教养。于是,朱嘉随母移居到武夷山五夫里,从此定居五夫里近50年。在这些年中,他无论是幼时上学,还是成年后,探友寻幽问道,每次外出都要路经。这条巷子是五夫中和坊与儒林坊(古名)的交界线,上行是中和坊,下行是儒林坊,原全长300米,现仅存138米,巷子路面全用鹅卵石铺成,巷多曲折,两侧皆是古屋高墙,步入其中,耳边仿佛回荡起朱熹求学的足音。

紫阳楼又名紫阳书堂、紫阳书室,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朱熹从15岁起在此定居,一直到晚年迁居建阳为止,住了近50年。紫阳楼位于屏山脚下,潭溪之畔,周围古树参天,修竹成林,屋前是半亩方塘,屋后是青翠竹林。传说,朱熹的那首《观书有感》就是因朱熹在塘边苦读时,触动灵感,信手写就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紫阳楼构筑风格庄重典雅,一楹两进,前进为朱熹书斋及寝室,朱熹为不忘父老,以父号取名,将寝室命名“韦斋”,将书房命名为“晦堂”。中堂悬匾曰:紫阳书堂。表示不忘其祖籍徽洲婺源(今属江西)的紫阳山之意。

访古之七:下梅古民居

下梅村位于武夷山市东面,距离度假区约10公里。游览时间半天。

下梅村保存了以邹氏祠堂为代表的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于一体的典型清代民居特色建筑群。900多米的人工河穿村而过,沿河两岸有凉亭美人靠,造就了一个江南水乡的风貌。

下梅建筑中砖雕、木雕、石雕十分丰富,多以历史人物、民间风物、神话传说为题,图案讲究精雕细刻,人物造型逼真,环境描绘贴切自然,书法艺术气韵灵活,展现丰厚的文化韵味。

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有邹氏家祠、邹氏大夫第、参军第、达理巷。

上一篇:黄河边上的晋商古镇――碛口 下一篇:去涉县娲皇宫感受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