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气入器,天下无敌

时间:2022-08-18 03:40:38

编者按:医改的必要性全民瞩目,医改的困难性众所周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到,我国的公众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开创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医改之路?如何让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在理念和技术上实现真正的、更高成面上的融合?本期杂志,我们特请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畅谈医改之道。

“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不怕挣得少,就怕走得早”、“脱贫致富三五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些流行语都反映了当前广大公众最盼望的是健康,最担心的是有病。中国社科院一份调查中也表明了“看病难、看病贵”排在当前百姓生活难点、焦点中的第一位。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年轻化,我国慢性病患病率正在加速发展。人口老龄化使慢性病患病率自然增高,而疾病年轻化则使这一趋势雪上加霜。慢性病死亡在全球死亡统计中占63%,而在我国则占80%,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等主要慢性病已从几百万、几千万增加到数以亿万计,尤其是糖尿病,已从2001年的2000万人增至2010年的9240万,还有1.45亿的血糖偏高者,可谓来势汹汹。我国在国际上的卫生状况排位2000年是144位。近日在一项“全球国家竞争力排位”中,在59国中我国的卫生环境排在第53位。

那么如何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卫生状况呢?单靠政府的增加投入,多建医院,面对人山人海的患病人群只是杯水车薪而已。惟一的出路就是从观念上、机制上的根本改变和创新。

这个创新简单说来就是“中医重气,西医善器。以气入器,天下无敌”、“中医调理,西医干预。中西融通,医改成功”。

中医与西医来自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因此虽然本质相同,却风格迥异。中医重哲学,西医重科学;中医重人文,西医重技术;中医重治人,西医重治病;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中医重调理,西医重干预。中医重气,是指“精、气、神”的气,是道,是战略层面;西医善器,是指“机器、仪器”的器,是术,是技术层面。

有战略而没有战术,或者有战术而没有战略,都不是最优秀的军事家。如果能将战略与战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无往不胜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能将中西医的精髓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中医的哲学、人文、整体调理和西医的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是混合而是融合;不是简单焊接而是互相渗透:不是1+1=2,而是有机整合创新的1+1>2,那么,面对无论多么复杂的公共健康问题和疑难疾病,就是“以气入器,天下无敌”了。在这里,不再有中医西医之分,更没有孰优孰劣之争,中西医学融为一体,各展所长,东西文化,情同手足,不再有冲突,就是“中西融通,医改成功”了。

为何医改能成功呢?因为当前医改最大的难点是患者太多,医院门庭若市。而中西医学共同的精髓就是预防。中医有“上医治未病”,在日常生活中溶入自然养生的哲学和文化,西医则有科学的健康教育和一级预防,两者结合能使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下降一半,这是了不起的成就,能使慢性病患者减少数百数千万至亿万人,使医院病人少一半;健康管理和早防早治、二级预防又能使复发病人、中晚期病人和并发症病人再减少一半,这样医院病人就减少了四分之三,而且医疗开支会大大减少;而中医治疗的“简、便、验、廉”加上西医的先进诊断方法互相融合、整合,又能使医疗效果和质量大大提升,使医疗费用再进一步减少。研究表明:SARS期间,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费用,仅为单纯西医治疗的几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而“北京降压0号”更是生动的例子,其采用的药物全是西药,但设计配方时,用的是中医的“君、臣、佐、使”和“阴阳平衡”的原理,结果不仅疗效确切、降压稳定,而且价格低廉,当初每日一片,每片仅一分一厘钱,目前,其价格也仅为同等疗效的其它降压药的几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总之,如果能真正做到中西医从哲学层面、文化层面、精神层面、战略层面上的真正的互相渗透和有机融合,虽然这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但一旦成功,这种新医学将有无穷的生命力。医改的难点,人山人海的患者也将会成倍成倍地减少,医改的焦点――迅猛上涨的医疗费用也会成倍地下降。中西医的真正结合之日将是医改真正的成功之时,尽管前路任重道远。

当年大禹治水的成功经验就是“疏”与“堵”的有机结合。今天,医改的实践与成功也将是“疏”与“堵”、“防”与“治”的有机结合。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如轮,大道如轨。东海西海,此心此理。”如果改动几个字,将其变为“人生如轮,大道如轨。中医西医,此心此理。”再加上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那么,这种博大的胸怀,这种哲学与科学的兼容,人文与技术的相融可以为中西医搭建一个平台,让中医西医亲如兄弟,心连在一起,手握在一起,共同创造造福千秋万代的新医学。

上一篇:让我们重新认识糖尿病 下一篇:牛津大学研究发现大笑具有镇痛功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