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狗奇缘》的意象世界

时间:2022-08-18 02:12:47

《人狗奇缘》的意象世界

[摘要]在艺术作品中,创作者常常通过构建意象来表达独特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感悟。电影《人狗奇缘》多次运用到各种意象,对电影主题的表达起到了烘托、提升的作用。整部影片运用了大量含义丰富的意象,各种意象不但烘托了电影的气氛,而且提升了电影的内涵。正是通过对意象的解读,观众在被人与动物间的温情感动的同时,也清晰地看到了主人公背后的社会冷淡以及生存的艰难。

[关键词] 《人狗奇缘》意象 心心母爱

韩国影片《人狗奇缘》讲述一对兄妹与一只名叫“心心”的小狗相依为命的感人故事。11岁的哥哥灿伊有同龄人完全不具备的成熟和责任心,照顾着“爱哭鬼”妹妹苏伊。先是父亲的去世,然后是母亲的出走,接下来是姑父的绝情抛弃,就像是被剥去了一件又一件的御寒的衣服,温情已逝,寒冷来袭。这个时候,唯有灿伊像个坚强的大人,带回来一条刚出生的小狗,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妹妹,天真的苏伊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小家伙,坚定地认为这是妈妈送给她的礼物,并给小狗取名为“心心”。可是一次冬天滑冰的意外,妹妹因为关心掉进冰冻河里的“心心”,永远地留在了那刺骨冰冷的河底。哥哥没有了“唯一”的亲人,他把怨恨都记在了狗的身上,一个人离家出走四处流浪。但是无辜的“心心”没有死心,她一心一意地追随主人的脚步历经千难万险寻找到釜山。当哥哥被专门利用小孩子骗钱的坏人收留失去自由甚至有生命危险的时候,“心心”在几乎失明的情况下,为了救主人而被打死。影片最后狗以自己生命的代价换回了主人的原谅,无不让人潸然泪下。整部影片运用了大量含义丰富的意象,各种意象不但烘托了电影的气氛,而且提升了电影的内涵。正是通过对意象的解读,观众在被人与动物间的温情感动的同时,也清晰地看到了主人公背后的社会冷淡以及生存的艰难。

一、红色的书包:亲情与希冀

意象,即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它是主观化的形象,是被赋予了强烈情感和理性价值的形象,具有独特而外在的形象性、又具备普遍内在的抽象性。“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1]。本文借用电影符号学的说法,意象则更强调自身形象所代表的精神性含义(抽象意味),即是形象化的符号和符号化的形象,也可以说是抽象化的形象和形象化的抽象。意象既是电影叙事的内容,也是一种电影叙事手法。而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其具象性的特点决定了意象是可见可闻的,一方面带给观众新颖的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却在于“立象以尽意”,以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和理念,体现出一定的审美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人狗奇缘》中妹妹苏伊的红色书包,在影片中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它象征着苏伊和哥哥灿伊纯真的梦想和对母爱亲情深深的渴望。因为书包是妈妈买的,妈妈离家出走留下书包时说:当苏伊变成乖女儿时,就为她买书。就是这句话,让苏伊幼小的心灵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但是它都以伟大、无私、无微不至的形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雨果说“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母爱是一种强烈的情感,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然而本部影片中的母爱却与残酷和伤害联系在一起。虽然影片没有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诉说,但是通过书包意象却给我们最真实的诠释。当哥哥知道妈妈“再也不会会来”时,一把抢过妹妹的红色书包,让她忘记母亲,不要有幻想从而不再受到伤害。可妹妹却号啕大哭,认真地说着:“我以后一定会听话,我以后再也不哭了,你把妈妈送我的书包还给我!”顷刻间,兄妹俩抱头痛哭,那一刻,我们深深感受到母爱的地位和力量。另外红色容易使人联想到火焰、太阳等,因而具有多重情感象征,主要有喜庆、繁荣、热情和希望。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在苏伊死后,哥哥灿伊还带着书包去找妈妈。虽然妹妹在世时没有得到母爱的阳光,但是影片最后,渴望妈妈回家的梦想还是实现了。得知女儿去世的消息,剧烈的内疚激活了一个母亲快要死掉的良心。在人生的岔路口,在一个春天,他们的母亲终于搭上了回家的公共汽车。汽车缓缓地驶向家门,路旁是开得绚丽娇媚的桃花,万物复苏,花香怡人,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画。迷途知返的妈妈回来了,下车时她手里依然提着那个红色的书包,虽然满脸沧桑,但是嘴角仍然带有一丝微笑,给人温暖的希望。

二、黑暗的冰窟:残酷与悲痛

快乐的时光总是不长久,正当苏伊和灿伊兄妹俩和“心心”过着温馨快乐的生活时,一个冬日,悲剧突然发生了。他们一家“三口”在冰上嬉戏玩耍时,小狗“心心”为了追逐风筝而不小心失足掉进冰窟,妹妹苏伊为了去救她一步一步接近裂开的冰,也就是离危险越来越近。站在裂冰上的苏伊回头看着奔跑过来的哥哥……镜头突然空了,苏伊瞬间掉进冰窟,一番无助的挣扎后,留在电影里最后的苏伊,是一只无助的手。快乐和笑声戛然而止,苏伊最终带着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离开了人世,哥哥灿伊凄烈的喊声刺破了寒冷的苍穹,也撕碎了所有人的心。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美被撕碎在我们眼前且被无限放大时,痛也就弥满了人心。观众看到这里,无不感受到美的骤失和悲剧的力量。 所谓“高明的意象选择,不仅成为联结线索的纽带,而且能以其丰富的内涵引导情结进入新的层面。”[2]冰窟正是冰冷世界的象征,兄妹两人小小年纪就失去亲人的照顾和疼爱,只好蜷缩在被人遗忘的角落相互取暖,但上帝的残酷还不止这些,他还要夺走苏伊。愤怒不已的灿伊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心心”的身上,对她拳脚相向破口大骂置之不理。直到狗将死的时候灿伊才终于吐露了心声,是因为无法面对自己的“过失”,才会把对自己所有的怨恨与自责全都发泄在她身上。这是片中一个极为重要与关键的矛盾点,也是故事的转折点与后续的起因,当这个矛盾随着故事的推进逐步被激化的时候就是被压抑的情感全面爆发的高潮之时,也是能让观众潸然泪下最为直接的导火线。之后,灿伊为了找妈妈过着乞丐般的生活,挨饿挨打险些性命难保。当他瘦弱佝偻的身躯穿行在釜山繁华的街市时,当他和“心心”只能躺在街头睡觉时,他就像是游走于现代都市的一个沉重的问号,拷问着这个城市的良心。社会的不公与残酷成了他们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同龄的孩子可以无忧无虑幸福快乐地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任性,他只能向别人伸出双手乞讨,同龄的孩子可以理所当然地背着书包去上学,他却被身心的伤痕与泪水所浸润和侵蚀。在这里,意象的表述不仅仅给人一种含泪的同情,更是一种对人的生命欲望和感情冲动的肯定与申诉。灿伊兄妹以及这些流浪的孩子正是需要爸爸妈妈呵护的时候,而他们却只能在梦里寻找父母,遥想那爱的感觉。对他们而言,面前只有两条路,不是放逐流浪,就是被关进如同监狱般的孤儿院。正如灿伊对收留他们的骗子说:这不是我们的错,我们之所以留在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在这残酷的社会,年龄大小没有分别。

三、结语:让爱回家

《人狗奇缘》顾名思义,自始自终以 “狗”作为影片的中心意象。狗是电影的一条叙事线索,始终贯穿整部影片。吊诡的是,影片中出现两只狗,一只自然是主角“心心”,另一只是坏人风衣男子豢养的管束威吓乞讨孩子的恶狗Becky。“心心”从小与兄妹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给艰难岁月里兄妹无尽的快乐。后来苏伊死了,“心心”为了寻找帮助主人落得伤痕累累,眼睛失明,甚至失去生命。我们很容易被“心心”的忠诚、勇敢以及执着感动。可是我们所说的恶狗Becky,又何尝不是一条好狗。它为主人尽心尽职,至忠至诚,最后为完成主人命令而命丧车祸。虽然两只狗所处的立场是对立的,但他们同样有为自己的主人而奋不顾身的勇气,同样有最纯真最朴素的品质,同样使人感到忠诚的力量和温暖。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观众一般很难轻易触碰到它们心里那一片最柔软的区域。狗和人一样在互相交往的过程里建立了友情,甚至是亲情。电影用两只狗的死亡寓意美的毁灭,从而有了悲彩。电影中既有让人无奈、喘不过气来社会的冷酷,又有暖阳般融融的温情。而狗在冷与暖的情节场面中,调节着故事的感情,推动着主人公情绪上的变化。“心心”和Becky的死,展示了动物的情与义以及亚洲人的审美观,呼唤人们追求美好的亲情和人性。狗的意象的建构不仅仅令人为故事中人物的悲剧命运而揪心,更令人深思。狗能给我们带来了温情,而人类的世界自然要追求真与善。人类世界共同的主题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亲情的付出以及对生命的珍惜。真情,是人们承受艰辛、战胜灾难的力量源泉;真情犹如春花馨香,似芳草青翠,是人生中最美丽的色彩。欣慰的是,影片的结尾部分,公共汽车的车灯灿烂明亮,那是灿伊妈妈回家的车,它洋溢着明亮的信心和希望之光。爱已回家,世俗的纷扰并没有蒙住爱的眼睛,它让人的心变得格外踏实和温暖。总之,电影《人狗奇缘》以其特有的优势将饱含情感的意象具象呈现,充分发挥了各种意象的作用,把握了观众的审美意向,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不愧是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因为“电影的根本使命则是通过电影艺术特有的魅力,,使得人们逐渐摆脱人性中的假恶丑,使得人们的心理与行为逐渐变得真善美,从而达到自我完善,走向人类的更高境界”。[3] 我们相信通过探索人类的心灵世界,关注人与动物的发展和对真爱的呼唤,一定还会出现更多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王迪.中国电影文学回顾与思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4).

作者简介

朱学平(1983—),女,安徽枞阳人,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上一篇:谈纪录片的市场化过程及知识产权保护 下一篇:基于戏剧表演教学中肌肉记忆法的应用与对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