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

时间:2022-08-18 12:37:39

骨碎补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

摘要:骨碎补是我国传统中药,化学成分多种多样,本文重点论述了骨碎补预防骨质疏松在细胞、动物、临床、安全性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骨碎补;化学成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及骨的微观结构退化,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方面的疾病[1]。骨质疏松症多发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人群,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四肢关节痛、足跟部疼痛以及一些抽筋等症状。中医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领域具有很深入的研究,许多学者从"肾主骨"、"脾肾相关论"、"血瘀论"等病机进行组方用药,取得了卓著的疗效[2]。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此药材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产于湖北、浙江等地。现代药理学证实骨碎补具有活血化瘀、促进骨折愈合、防治骨质疏松、护牙健齿、消炎、镇痛、抗氧化、抗过敏、降血脂等多种药理活性[2]。由于骨碎补对骨损伤、骨质疏松症等骨代谢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在此综述近年来骨碎补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已期对该药材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资料。

1 骨碎补化学成分研究

从骨碎补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黄烷挥发油等[3]。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二氢黄酮、黄烷-3-醇(又称儿茶素类)及其衍生物等;其中二氢黄酮的代表柚皮苷是骨碎补的主要成分。目前很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类化合物防治骨质疏松症。

2 骨碎补防治骨质疏松细胞水平的研究

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骨骼的代谢过程是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不断协同代谢的过程,当这种作用过程由于某种原因发生了失衡,将会造成骨质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导致骨质腰酸背痛、骨质疏松、骨折等一系列的骨代谢疾病。随着现代中医药不断研究发现,骨碎补提取物不仅可以促进体内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同时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与增殖。

唐琪等检测到0.01mg・L-1骨碎补醇提液,1mg・L-1骨碎补水提液及柚皮苷显著促进成骨细胞株MC3T3-E1增殖,提高活跃期S期细胞的百分率,减少静止期G1期细胞百分率,增加细胞钙化点面积百分比,促进细胞骨钙素合成和分泌,促进细胞钙化[4]。刘金文等[5]研究实验采用大鼠长骨骨髓体外培养的方法,通过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细胞生成数,发现骨碎补可抑制骨髓体外培养中破骨样细胞的生长,主要抑制破骨母细胞向多核破骨细胞转化,但与浓度有关。

3 骨碎补防治骨质疏松动物水平研究

骨碎补防治大鼠去势引起的骨质疏松:妇女绝经以后,雌性激素分泌会大幅下降,随之骨流失会加剧,骨代谢增加,骨密度下降,从而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率很高,为研究此作用机制,以雌性大鼠去除卵巢为实验模型,研究骨碎补防治大鼠去势引起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

田刚等[6]研究者实验证实,给大鼠灌服骨碎补水煎液3个月后,可使外周血清中异常增高的IL-1、IL-6和BGP含量显著降低,而使异常降低的CT含量显著增加。这一结果表明,骨碎补对卵巢切除所致的骨高转换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进而达到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李展春[7]等研究表明,去卵巢组大鼠的骨密度、微结构和力学性能比假手术组大鼠有明显下降,通过骨碎补治疗后,不论是骨密度和微结构还是力学性能,均有显著改善和提高。

4 骨碎补防治骨质疏松临床个体的研究

研究发现,防治骨质疏松易发生人群为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前者主要是绝经后女性雌激素不足,后者主要是人在年龄增大后,各种生理功能出现退后,这些因素可以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张春琪等研究者通过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治疗,证实骨碎补总黄酮用于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腰背骨痛,腿膝酸软,畏冷肢寒等症状有明显优势,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丁晓刚等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显示:骨碎补总黄酮不仅能缓解患者的腰腿疼痛,而且能提高骨密度。

5 防治骨质疏松的其他机理

血瘀的致病机理为微循环障碍以及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流动力学障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红细胞是影响血流结构及血液流变性的重要因素,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变化和能力降低,使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很多营养物质不易吸收与运输,造成血管堵塞或微循环障碍使骨组织、肾脏、性腺等与骨代谢密切相关脏器缺血缺氧,钙等矿物质不易吸收与运输 。经研究骨碎补总黄酮可降低血液黏度, 抑制红细胞的聚集指数, 并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性,改善血液流变;并具有促进微循环障碍的功能。因此,骨碎补在明显改善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状态,活血化瘀的同时,并升高血钙水平,促进钙、磷沉积,提高骨密度。

中医学研究中没有"骨质疏松症"的这一名词,在很多的中医药文献的记载中"骨痿"、"骨枯"、"骨痹"的描述与现代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极为相似,中医学理论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功能密切相关。肾虚是本病的主要病因,肾为"先天之本"、"其充在骨"。据《雷公炮灸论》记载骨碎补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止痛通络的功效,主治肾虚腰痛、筋骨损伤等症。因此, 按照中医理论骨碎补可以治疗肾虚引起的骨质疏松。

6 展望

骨碎补为历代常用药物,对其应用和药理作用机制已经有了大量深入、广泛的研究,但其在分子生物学方面机制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补肝肾、强筋健骨类中药是否具有相似的调节靶点、调节强度、量效关系及其依时间变化的动态曲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 为了解决骨质疏松这一高发病症,对骨碎补深入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忠厚.中国人骨质疏松症的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 2.

[2]黄炒龋马勇.中医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组方配伍规律探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1):926-928.

[3]彭双,韩立峰,王涛,等.骨碎补中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2):122-125.

[4]陈瑶,刘忠良,赵勇,等.骨碎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药学学报[J].2012,28(5):454-457.

[5]刘金文,黄永明,许少健,等.中药骨碎补对大鼠骨髓破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J].中医研究,2005,18(7):5-7.

[6]田刚,张治国,付小伟,等.骨碎补对卵巢切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47-49. [7]李展春,程光齐,臧危平,等.骨碎补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4):9-11.

[8]张春琪,刘鹏鹤.骨碎补总黄酮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68例临床观察[J].CJCM 中医临床研究,2015,7 (28):103-104.

上一篇:探讨VSD在大面积皮肤脱套伤脱套皮肤回置术中的... 下一篇:胸部CT健康体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