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护理实验师资队伍培养对护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

时间:2022-08-18 12:07:21

摘要:目的 探讨"双师型"护理实验师资队伍培养对护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32名入选"双师型"护理实验教师随机分为培训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教师均接受《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学习,但培训组按照"三性"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规范化培训,随后分别对2012级的护理班学生开展《基础护理学》的护理实验教学,由评估小组进行督导考评,并制作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教师对教学工作开展的满意度及学生对两组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认可度。结果 培训组教师的实验教学准备、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能力和实验教学效果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组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培训组所教学生对教学认可度评分远高于对照组所教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三性"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训的"双师型"教师具备了更强的实验教学能力,更受学生的欢迎,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修养和教学自信心。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双师型;师资培养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受我国国情的影响,护理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我国当前高等护理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作为护理教学的核心部分-护理实验教学的师资尤为薄弱,以往的护理实验教师大多都是来自临床的"双师型"教师,他们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但作为"非科班出身"的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1]。笔者所在单位近年来对"双师型"护理实验师资进行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初筛在附属医院选择具有本科学历、工作3年以上的护师32人,年龄28~42岁,女30人,男2人;采用SPSS15.0产生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培训组和对照组各16人。培训组中男1人、女15人;年龄28~40岁,平均(34.2±3.7)岁;工龄3~19年,平均(9.7±2.5)年。对照组中男1人、女15人;年龄28~42岁,平均(35.1±3.9)岁;工龄3~22年,平均(10.3±2.8)年。所选学生为我院护理系大二(2012级)学生,共6个班级257人,男生32人,女生225人;其中1班、2班、3班接受培训组教师教学,4班、5班、6班接受对照组教师教学。经统计,两组护理实验教师和学生的性别、年龄、工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32名护理实验教师均接受《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学习,但培训组的16名教师则按照我们制定的"三性"相结合的"双师型"护理实验师资队伍培养模式进行规范化培训,具体包括:①专业理论性:完善"双师型"护理实验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渠道,系统学习教育科学知识,强化专业知识,扩展人文学科知识,使"双师型"护理实验教师尽快掌握高等教育的规律及大学教学的原则及方法;②专业技能性:通过与临床合作培养教师,借助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等途径来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③实践指导性:对实验教师实行导师制,从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通过让其观摩教学及加强教学各环节的督导、实施集体备课制度,培养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把握教材的整体内容、结构、知识体系,准确熟练地掌握并扩展充实教材的内容。实施听课制度,要求教师做好听课记录,尤其是参加观摩教学时,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法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实施新教师试讲制度,进行模拟课堂教学,培养教师组织教学、传递教学信息及良好沟通的能力[2]。

1.3评价方法①由学校专家督导组、护理学院和实验室的5名专家组成评估小组,通过现场听课对两组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督导考评,从实验教学准备、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能力、实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比较两组教师,每个方面采用10分制进行评分(0分=最差,10分=最高,打整数分),分数越高,表明实验教学效果越好。同时制作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教师对教学工作开展的满意度及学生对两组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认可度,每份问卷含10个小项,每项采用5等级评分(1分=最不同意,2分=不同意,3分=一般,4分=同意,5分=完全同意),分数越高,表明教师对教学工作越满意或学生对教师教学越认可。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教师教学情况评估结果比较将5名评估专家对两组教师的四项教学情况进行累积评分,培训组教师的实验教学准备、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能力和实验教学效果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教师和学生调查结果比较对教师和学生分别发放调查问卷,教师32份问卷回收32份,回收率100%,培训组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7名学生的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9份,回收率96.9%,结果显示培训组所教学生(2012级1班、2班、3班)对教学认可度评分远高于对照组所教学生(2012级4班、5班、6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医学的快速发展,护理人力资源短缺加剧,而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的扩招则导致护理师资资源相对匮乏。为改善护理师资尤其是具备良好临床能力的护理师资的资源这一局面,21世纪初,卫生部和教育部共同制定了《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批"双师型"中青年骨干教师,至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日程纳入到各高校的教育改革中[3]。

然而高校中具备教师任职资格的专任护理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大部分教师无暇投身于护理临床实践工作;受薪酬与人事编制的影响,部分来自临床一线的高级护理人才难以进入高校任教,这直接导致了"双师型"护理实验师资队伍的不足[4]。而不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中中、低级职称教师多,高级职称教师偏少;本、专科学历较多,硕士较少;职称和学历层次的普遍偏低,使得这支"双师型"师资队伍难以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成为制约高校护理教育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双师型"护理实验教师我们认为应该具备以下条件:既是一位优秀的、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师,又能从事临床护理理论、实验和技能讲授,还能在临床见(实)习中指导好学生的老师。这样的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将临床护理理论和技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教授给学生,又能在临床见(实)习带教过程中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6]。

鉴于此,我校护理学院开始着手对"双师型"护理实验师资进行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制定护理实验师资队伍的遴选标准、管理制度、考评指标、激励机制等,以充分调动实验师资队伍的积极性,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通过建立"双师型"实验教师的培养模式,构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对两组"双师型"实验教师的研究发现,接受"三性"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训的"双师型"教师具备了更强的实验教学能力,更受学生的欢迎,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修养和教学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沈军,吴友凤,陈小菊,等.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28):3002-3003.

[2]陈立红,张海燕.双师型师资在护理高职教学中的优势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5,5(1):60-61.

[3]贾萍.探析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接轨的问题与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54.

[4]查道德.论高职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96-97.

[5]赵嘉,陈盛智,陈运香,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4):86-87,119.

[6]邢彩霞,王丽.护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1):94-96.

上一篇:中医骨科的优质护理探析 下一篇: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