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肥加速产业升级的策略

时间:2022-08-18 11:44:47

关于合肥加速产业升级的策略

摘 要:产业升级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也作为中国的欠发达地区之一,在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抓住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充分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经济效应,并辅以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和适度上调工资水平政策,以此促进合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

关键词:产业升级、合肥、产业转移、人力资本、工资水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指经济活动从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端向高附加值端转移,或是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重提高。

王国平在产业升级规律与中国特色产业升级道路[1](2013)认为优化产业体系,包括完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低碳经济,其基础均在于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既要遵循一般规律,又要与国情相结合,走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的产业升级道路。中国的产业升级应把握三个要点:一是以二次创新为基础,避免单纯引进或盲目追求原创而减缓创新进程。二是决不放弃任何一次原始创新机会。并且,在原始创新过程中,立足于优势,努力争取"人无我有"。三是高度关注集成创新,在特色项目中,力求取得集成创新的历史性突破。

安徽崛起,实现安徽的经济迅速发展和产业升级是安徽人众所期盼。实现安徽产业升级首先涉及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和皖江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合肥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抓住发展机遇,做好安徽经济"增长极"的角色,率先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带动和辐射周边及其他地区的产业调整和发展,最后实现整个安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1.实现产业升级,应首先抓住产业转移机遇

合肥作为二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不上北上广及沿海地区,要想快速赶超发达地区和实现产业升级,应首先抓住当前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重视和利用好产业转移带来的经济效应。

作为我国发达地区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区,改革开放30年来,率先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会,已经走过了初级工业化阶段,开始迈入高级工业化阶段,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市场拓展阶段,加之近些年来,长三角地区土地、劳动力、能源等供给趋紧,工资成本和土地成本等居高,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再加上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使得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向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长三角及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对于中西部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是一次良好的机会,作为皖江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合肥,要充分重视和利用这次产业转移效应带来的契机,积极承接、科学部署和规划,以便能够实现合肥乃至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

现今的生产特点是价值链分解,生产过程细分,原有的生产链条被拆分成诸多环节。每个公司或企业往往只专注于生产的某一个环节或工序,从而实现了生产的专业化,也正因为如此,每个公司和企业之间形成了极强的依耐性,联系越来越紧密。所以现今出现的产业转移不是一两个或某几个公司或企业的转移,而是一群彼此关联度较高的企业抱团转移。

这种抱团转移首先会给承接地区直接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大量资金,其次,有助于承接地在短期内快速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区和产业规模,提升该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所以合肥地区若能科学承接产业转移,能较快的在本地区形成一定程度的产业集聚区,产生集聚效应(技术外溢、信息共享、规模经济等),并提高竞争,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形成,还将有利于吸引更多优质劳动力的集聚,促进合肥地区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提升。随着产业集聚和产业基础的不断发展,加上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和科技的积累,有利于合肥地区实现"引进-吸收---消化---在创新"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产业转移更会催生承接地很多相关配套产业和服务业的诞生。因为很多企业转进后,原来的服务商和中间品或原材料供应商可能不再是最优供应商,而承接地因为本土的比较优势,从而能够代替原来的服务商和供应商,获得发展与转入产业的相关的配套产业和服务业的机会,从而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2.实现产业升级要加大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入

因为产业升级会影响到就业结构的变化,会对劳动力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产业升级是一个系统效应,要求系统内相关要素都能跟上升级节奏,实现升级优化,否则产业升级难以实现和持续。

产业升级必将伴随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技术的进步,而这一切都需要更大规模的高素质劳动力,没有一定规模的高素质的劳动力满足这些需求,这些升级是难以实现的。更进一步,产业升级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对劳动者的素质需求和规模需求也是动态变化的,如果劳动者的素质提升和规模提升的动态变化赶不上生产效率和生产技术进步提高的变化,那么产业升级也将是难以持续的。并且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为提升工资水平打下了基础,促进了良性循环,否则工资上升将成为空中楼阁,变得不实际。

从安徽整体上看,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优势较大,据统计,安徽目前每年向全国各地输出的劳动力数量约有1200万人。但劳动力结构不合理,普通劳动力充足,高素质劳动力短缺。因为经济本就比较落后,大多数劳动力普遍接受教育水平较低,也很少接受过专门的职业技术培训,所以才导致安徽劳动力虽有量上的优势,但无质的优势。

考虑合肥地区,大部分劳动力都来源于安徽其他地区,劳动力素质不高。劳动力的这种结构对合肥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产业升级将产生极大的阻力作用。所以合肥地区要想实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必须加大对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变"有量无质"的情况。只有提供充足的高素质劳动力,才能为合肥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打好基础。

3.做好渐进式的工资水平调整策略

合肥市2011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5442元,约为上海和杭州的83%。长期的低工资水平容易使企业过分依赖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而对技术研发投入动力不足,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低工资使得本地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不利于企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低工资水平不利于需求结构的升级和需求规模的扩大,需求刺激供给,需求结构的升级带动生产结构的升级,所以低工资水平不利于产业的升级;长期的低工资水平也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低工资水平使得人们在自身文化素质提高和工作技能培训方面的投入几乎没有或是很少,限制了劳动素质的进一步提高,甚至低工资收入家庭对下一代劳动力素质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2]。

合理的提高工资水平,首先有利于需求规模的扩大和需求结构的上升,需求结构变动是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先导,产品市场需求也是产业升级的现实动力,市场需求能够为企业提供利润诱导与运营支持,从而使得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成为可能[3];其次,较高工资水平,使得企业迫于成本压力,更加注重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技术研发的投入;再次,较高工资水平能吸引大量优质劳动力的集聚,能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地区产业升级对较高素质的劳动力的需要;同时,较高工资水平也有助于劳动力素质自身的提高和下一代素质的提高,促进生产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所以我们要在企业能承受的范围内,适度的、渐进的提高合肥工资水平。

综上,对于合肥地区,要想快速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应充分重视产业转移效应,积极、科学、有计划、有选择的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并提高本地区对教育及人力资本的投入,适度渐进的提高工资水平,促进合肥持续的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如此才能真正成为安徽经济的"增长极",从而带动并辐射安徽周边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平,产业升级规律与中国特色产业升级道路[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01).P4.

[2]罗来军,史蕊等,工资水平、劳动力成本与我国产业升级[J],当代经济研究,2012(05).P40.

[3]张国胜,胡建军,产业升级中的本土市场规模效应[J],财经科学,2012(02),P80.

作者简介:刘宗普,汉,出生年月:1989.09,安徽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专业: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产业转移。

上一篇:万能的昆虫足 下一篇:商业银行集团关联客户信贷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