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征房产税目的何在?

时间:2022-08-18 10:45:45

开征房产税目的何在?

争泌日久的房产税正在成为现实。据悉,目前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对198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进行修订,对原先规定的征税对象“城镇经营性房屋”进行扩充,以符合对居住性用房的征税。同时地方“两会”上也爆出消息,重庆、上海已获准成为房产税首批试点城市,两城市正在抓紧完善试点方案,最快将于今年一季度铺开房产税试点。

房产税的开征已然箭在弦上,但房产税的开征目的,由于至今缺乏官方明确的可令人信服的说法,使得一直以来围绕房产税的种种争论,包括房产税改革的法理基础,向谁征,如何征,所征税收用于何处等等,一时之间再度升级。

推出房产税的起因和争论都源自高房价。在楼市调控屡屡失调的情况下,房产税曾被认为是“打击投机、平抑房价”的杀手锏。而今房产税试点破冰在即,种种信息却让人感觉开征该税种的目标又有了新的说法。

新华社近期发表的《透视房产税改革现实意义:分好蛋糕的重要一步》一文中引用专家的意见称,房产税将有助于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房产税的改革将使我国财产税体系进一步健全,更好地发挥财产税在税制结构中的作用。同时,房产税也将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税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政府财力紧张矛盾。

财政部税政司综合处处长周传华近期也在非正式场合表示,由于目前税源少且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能力低,绝大部分靠中央返还和转移支付。因此,“十二五”期间要构建结构合理的地方税收体系,改革重点将是建设一个能够保证地方政府拥有稳定收入的税收体系。而房产税正可以成为地方政府重要且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在“十二五”期间房产税改革将得到稳步推进。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是任何一个税种的必然功能之一,是否在这一功能之外,房产税此时的所谓“改革”,并未被赋予中央政府的其他意图?在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答案的情况下,重庆、上海两市的房产税试点方案出现巨大分歧也就不足为奇。

截至本刊发稿前,重庆、上海两试点城市有关房产税细则的官方版本尚未正式。根据两市官员在各种场合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两市的目的和做法均有很大不同。重庆房产税主要针对高档住房和住房囤积现象,征收对象可能是144平方米以上和评估价值超过主城区平均售价3倍以上的住房,也有可能实行多套住房面积累加制,存量房和增量房均包括在征收之列。重庆市在征收房产时,还将参考台北做法,将当地的房产划分为10个等级,针对不同的等级征收不同的税率。上海确定只对增量房征收,对超过一定人均面积的新购住房按一定比例征收,可能对人均70平米或户均200平米以下面积免征,税率为0.4%左右。

对比两个版本的试点方案可知,重庆版本目标明确,用其市长黄奇帆的话说,就是“不让炒房的人跑到重庆来”,同时挤出泡沫。重庆版本征税对象锁定富豪和炒房者,触动利益阶层,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但效果也会比较明显。至于上海版本,目的则模糊不清,不触动既得利益者,技术层面方便可行,它的立竿见影的效果,是让上海近期新房交易量激增,购房者疯狂抢搭免税末班车。

事实上,存量房不征房产税,就无法挤出这几年房地产疯狂所积累的泡沫。2010年6月央视曾曝光,北京人住1―5年的住宅小区,有超过四成的房子在以各种形式空置着。《证券日报》也曾报道,深圳,上海等地同样出现很多小区大多数买房的都是投资人士,真正的住户比较少的情况,许多小区入住率都不到50%。据房地产业内人士预计,倘若对三套及以上住房征收一定比例房产税,让拥有多套住房的人把空置房“吐”出来,大部分刚性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中国五年内都不用建新房。

开征房产税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确保人民居有其所的权利,而让那些侵害这种权利的人付出代价。它应该成为一种制度保障,而不是一种短期的调控工具。在这个目的之下,房产税所得,应用于反哺保障房建设,促使房地产市场形成正常的供需体系。

上一篇:社会融资规模能替代货币供应量吗?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推广:公务用车与公共交通应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