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艺术与科学的桥梁

时间:2022-08-18 09:23:01

架设艺术与科学的桥梁

摘 要: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学科间高度融合的时代,产业结构也向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对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笔者通过对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两所重点综合类高校的非音乐专业的教授与副教授等高层次人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和总结,探究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艺术;科学;复合型人才;艺术教育;人才培养;音乐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

艺术与科学都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的伟大创造。伴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艺术与科学相互交叉融合所激发出的强大动能,对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成为促进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21世纪的国际竞争,既是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时更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越来越被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看作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获得原始性创新成果的重要基地。我国的高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要高度重视交叉学科教育和综合教育,重视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里所说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于自身专业,还要涉及其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融合两个或多个学科知识和能力,既要具备全面的人格,又要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心理素质。

一、关于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理论的调查研究

本调查研究是针对国内两所重点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大学)的高层次人才而进行的调查。这里所说的高层次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共8位)、非音乐专业教授与副教授(53位)。调查问卷主要包括音乐对审美能力和智能水平的提高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内容,并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

1.关于音乐提升审美能力的调查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其实是一种主观的心理过程,是人们对世界和大自然的一种看法。在调研过程中,几乎全部院士认为音乐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激发了他们的乐趣,并认为欣赏音乐能够提升审美能力。研究采矿工程的院士十分坚定地指出:“欣赏音乐一定能提升审美层次。我最喜欢阿炳的《二泉映月》,每每听到那些旋律,都感动不已。”

以情动人是所有门类艺术的一条共同规律,但与其它艺术相比较,音乐更容易表达感情。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感性的,是从听觉上满足情感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表达更深刻的理性思想,欣赏者要用耳聆听,用心灵感悟。

2.关于音乐提高智力水平的调查

脑科学理论与思维理论认为,“智能是在大脑功能的基础上形成思维,人的一切智能都来自大脑的思维活动,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思维的产物,同时智能行为又取决于知识的数量,一个系统之所以有智能是因为它具有可运用的知识”。

如统计表1、2所示,绝大多数院士和教授认为欣赏音乐能够开发人的智力,能够拓展人的知识结构。在调研过程中,研究物理声学的院士认为:“音乐好像与智能、智力的关系不大,其实欣赏音乐能够提高人的注意力。我认为注意力提高了,当然就能够开发智力。我本人比较喜欢听音乐,不会唱歌,更不会演奏乐器。当音乐声音出现的时候,我的注意力就被音乐所吸引,我往往闭着眼睛仔细倾听。后来我发现这种专注与我在实验室进行声学实验时的注意力差不多,但是却比做实验的时候轻松很多,心情也比较愉快。”

智能的开发需要左脑与右脑的共同协调发展。研究证明,人的左脑较之右脑在利用率和发达程度方面要高很多,但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活动常常离不开灵感、直觉、顿悟等形象思维,而这恰恰是右脑的优势功能。[1]音乐是开发右脑最快、最有效的选择。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着重强调听辨、识谱、演唱、演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大学生的听觉、视觉及耳、口、手、腕等得到了锻炼,他们的大脑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敏捷反映能力等智力因素也经常得到锻炼,音乐教育的这种锻炼对右脑的开发和智能、思维的发展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

3.关于音乐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调查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中最具活力的一种思维形式,也是人类产生创新能力的根本缘由。随着科学技术与教育的不断发展,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越来越被世界各国看作是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智力资源。[2]

如统计表3、4所示,超过七成的院士和教授认为音乐能够开发右脑、激发想象力和灵感,音乐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在调研过程中,院士们纷纷表示音乐能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能够促使他们在遇到科学难题时调整思维状态,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研究雷达信号处理的教授提到:“有那么几首经典音乐作品非常令我感动,如《梁祝》、《多瑙河之波》、《军港之夜》、《蓝色多瑙河》、《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三套车》等。科研有的时候需要灵感,但是灵感这个东西,不是说来就来的,音乐可以激发科研的灵感和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体,但是占主导地位的是形象思维,其思维的主要表现方式为:想象、直觉、灵感及顿悟。事实上,很多重大的发明创造活动常常离不开想象、灵感、直觉及顿悟等思维形式。首先,音乐是想象力的产物,没有想象就没有音乐,音乐是在想象中创造产生,想象力在音乐中展开翅膀自由翱翔。在欣赏音乐中,人们的思维可以跨越音乐本身所意味的情态,而辐射到更远、更深的地方,甚至可以跨越时代、超脱民族的局限性。其次,灵感是一种突破性、独特性的创造活动,它常常打破人们的常规思维方式,为创造性思维开辟崭新的路径,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音乐创作与科学创造都离不开灵感。

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学科间高度融合的时代,产业结构也向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对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来说,应当及时的、积极的掌握相关的动态与信息,把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努力架设艺术与科学的桥梁,加强艺术与科学深层次、全方位的融合,达到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1.重视大学音乐鉴赏课,是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大学音乐鉴赏课是面向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课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对音乐的聆听、感受、理解和认识,塑造音乐审美修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音乐虽然没有文学作品的文字描写,也没有绘画所呈现的具体形象,但它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声音形态直接传递感情信息,许多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感受,却可以在音乐中得到体验。

大学音乐鉴赏课的目的不是培养专业音乐人才,也不是让大学生掌握深奥的音乐知识和复杂的技能,而是使大学生加强对艺术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把学习音乐是作为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为目的。同时,课程内容的教授应重视音乐知识与社会、历史、文化、哲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文化的视角下和历史的维度中分析与评判音乐作品的内涵与外延。音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任何一部作品的背后,都包含了作曲家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作品所包含的文学意义、作品所反映的以及时代哲学等多学科知识。因此,教师既要讲授诸如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构成以及音乐风格特点等基本理论,又要引导学生运用其自身所具备的不同专业知识与思维能力的特点与优势,来分析与评判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与精神内涵。

上一篇:要闻 第27期 下一篇:高校艺术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