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分析及辅导员介入浅析

时间:2022-08-18 08:27:22

“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分析及辅导员介入浅析

摘要:现在“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的主要群体,也即将成为社会的新兴力量,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他们个性突出,特点鲜明。根据“90后”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等个性特征,以西部某高校“90后”大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他们的个性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简要引出辅导员的介入对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具有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开放的态度,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特点,也有比较自我、任性和依赖性强、学习主动性不够等缺点。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介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61-02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90后”一般是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2008年以来,“90后”开始进入大学,如今“90后”已经成为大学的主要力量。伴随着“90后”大学生的成长,时代也发生着重大的变迁。从20世纪步入21世纪,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进一步加剧,大量的信息对他们的心理、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益增加的社会竞争压力,潜移默化地转加到了他们身上,使他们形成了多元化的性格特点。这些新的特点也使得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变化和挑战。通过对西部某高校“90后”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90后”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掌握“90后”大学生现阶段个性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以便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大学教育,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介入思路。

二、问卷调查

为了客观科学地概括“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通过对西部某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此次调查共获得152个有效样本。在参与调查的“90后”大学生中,性别方面,男生占被调查总数的44.1%,女生占55.9%;出生年份方面,1990年出生的占被调查总数的29.7%,1991年出生的占36.2%,1992年的占21.7%,1993年的占7.2%,1994年的占5.3%;所在年级方面,大一占被调查总数的11.2%,大二占13.2%,大三占57.2%,大四占18.4%;所学专业方面,工科类占被调查总数的51.3%,理科类占42.1%,文法类占2%,经管类占3.9%,艺术类占0.7%;。

三、个性特征分析

1.思维理念超前但判断能力不强。由于逐渐开放的教育方式和的便捷的网络世界,传统教育方式和学习模式逐渐发生变化。“90后”大学生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他们拥有比身体早熟的思想,自己对事物有一套独特的看法,而不是盲目地接受一些观念。信息的极大丰富让他们敢于想象和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争论去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养成了他们追求自我、自信、不迷信权威和敢于怀疑的超前思维理念。但是过量的信息和自身阅历的不足,容易让他们深陷信息的漩涡,盲目地追求某些事物,相信某些片面的观点,不易判断其真伪。

2.个性丰富但具有依赖性。“90后”大学生具有较新的思想和理念,个性丰富、充满激情、喜欢追求时尚和展示自己,通过不同的方式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他们期待被了解和被认同,但还心理素质还不太成熟,脆弱且缺乏挫折承受力,一旦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就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和关心,表现出依赖感。如果没有及时地解决,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导致精神上的疾病,甚至会出现一些很不理智的行为,比如自我伤害和伤害别人。

3.民主和自我意识较强,团队合作能力较差。“90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小就是家庭生活的中心,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希望,同时父母养育的方式更加民主、开放。因此,他们自我意识较强,对任何事情开始时都充满信心,处事方式民主化。然而,因为他们大多没有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与他人分享的能力较差,处理人际关系时,常以自我为中心,交流合作性较差,且缺乏团队精神。

4.树立了良好的学习目标但执行力不强。据问卷调查显示,80%的“90后”大学生在入校前意识到要做职业生涯规划和明确学习目标,65%的“90后”大学生认为大学里需要轻松、愉快的度过,70%的“90后”大学生认为未来就就业形势非常严重。但令人担忧的是,进入大学以后,只有50%的“90后”大学生偶尔做学习计划计划且没有持久性,可见他们普遍缺乏恒心和毅力,坚持学习的动力不足。

四、辅导员介入对策

1.因材施教、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90后”大学生身上有很多的共同点,但同时他们也很有个性,作为辅导员,应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因人施教,站在他们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并用他们喜欢并能接受的方式与他们进行适当的交流和沟通,如QQ、飞信、微博等,在和他们建立了一定的信任的基础上,再面对面的接触。引导他们发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积极引导他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并且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经常组织社会活动,让他们对社会,国家和集体有一个下面的认识,同时学校应该变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寻找更有效果的教学方法,并给学生灌输全面发展的意识,并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以核心价格体系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在发扬其个性的基础上加强团队协作意识。“90后”大学生都有突出的特点,他们个性鲜明,富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但是他们也有很多的缺点,比如,团队合作意识较差,应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创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发挥。鼓励大学生组织有共同兴趣的团体,并让他们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表现自己,通过团队的这种合作和成员的共同努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个人的努力和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是分不开的。

3.预防为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主动性。根据一项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是也有特别情况,少数学生患有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自卑、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作为辅导员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采用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建设,积极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自信心的训练、语言技巧训练、挫折应对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叶翌晖,袁义论.“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及教育引导方法[J].高校管理,2010,(3):253.

[2]周国莉.从“90后”的心理特点看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消费导刊,2009,(1):169.

[3]刘艳艳.“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探索,2010,(2):174.

[4]史永安,王东莉,裴学进.科学认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37-39.

[5]齐平,桂莉娜,蔡宝鸿.我国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报,2007,23(4):437-444.

[6]佟瑛,芦海英.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教育途径[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上一篇: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下一篇:基于提高产品模型制作课程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