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培育及种植技术

时间:2022-08-18 08:10:31

马尾松培育及种植技术

摘 要:马尾松是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荒山造林的重要树种。它的经济价值高,用途十分广,松木是工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用材,主要供建筑、枕木、矿柱、制板、包装箱、火柴杆、胶合板等使用。且木材极耐水湿,有“水中千年松”之说,特别适用于水下工程。因此,加快马尾松使用技术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马尾松;栽培;种植技术

前言: 马尾松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松树,在南方各省森林蓄积量中,马尾松占一半以上。马尾松除了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之外,它还有涵养水源,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于一身的优良树种。因此,我们要从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大对马尾松的栽培技术探索,充分发挥马尾松的经济社会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木材价格一路攀升,且由于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大力推进,林农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虽然马尾松林面临马尾松毛虫、松突圆蚧、松材线虫等危险性病虫害的威胁,而且随着树种结构的调整,以桉树等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和营造针阔混交林的不断增加,马尾松造林比例相对减少。但马尾松作为造林先锋树种的意识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烙印,而且造林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在福建省的广大地区还没有其他树种能够撼动马尾松肩负的消灭荒山、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兼产松脂和木纤维树种,它树干较直,树皮深褐色,耐水湿,可作建筑、板料、家具、包装、胶合板、造纸材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经防腐后供枕木、电杆、矿柱等用,树干可供采割松脂。

1.选择优良种源

1.1 种子的选择:种子尽量选择黔南的种子,因为黔南州境内的气候,立地条件因子相差不大,种子适应性强。种粒要饱满,黄亮,发芽率达85%以上的一年生种子(育苗前要做发芽试验)。马尾松苗喜光,怕水涝。因此,要选择地势平坦,易于排水,土层深厚,要周围无大树或山峰遮荫,阳光充足,靠近水源和交通便利,同时要有利于看管,又要相对接近利于取土育苗的地方。

1.2育苗营养土的选择:土壤应选择微酸性的沙质壤土或微酸性的轻粘壤土。土壤必须用生土,不能用熟土。用表土(腐殖质层)和黄心土均匀混合打碎,筛细。含沙量不能超过40%,若含沙量过高,容器不保水保肥,在出圃运输和造林时易散,形成裸根苗,达不到容器育苗的作用;若含沙量少或没有,容器内的土壤粘性大,不利于种子发芽出土,也不利于浇水,浇肥。由于粘性重,还会导致容器的表面结壳形成青苔,浇水浇肥不易浸到根部,苗木难长高长粗,若用熟土,病菌多,易生草。

1.3马尾松育苗的种子处理

播种前,进行净种,去掉小粒种子,种子用40℃温水或冷水浸种12~24小时,将浮在水面的空瘪粒的种子去除,下沉的种子捞起。经过消毒后播种,消毒方法与杉木种子消毒相同。

1.4马尾松育苗的播种期选择季节

一般在春季3月上中旬播种最佳,当日平均气温约10℃以上,土壤水分条件适宜,一般约25天即可发芽出土。适时早播可增强苗木抗病抗旱能力,提高苗木质量。太早播种易受种腐、冻伤及鸟兽害,太迟、苗木产量低、质量差,易遭日灼之害。

1.5马尾松播种方法

播种量随着种子品质不同而异。种子净度90%,发芽率达70%以上,每亩播种4~5千克,产合格苗9万~10万株。采用撒播或条播,播后用火烧土或黄心土经过过筛覆盖种子,厚度0.5~0.8厘米。覆土后随即盖草。

1.6马尾松苗期进行抚育管理

播种后,约经20~30天发芽出土,应适时适量分批揭草。种子萌发顶壳出土,易遭鸟害,揭草后应注意驱鸟,直到幼苗的种壳脱落为止,约需10~15天。

幼苗出土后,苗床出现杂草,要及时拔除。撒播苗在拔草后,要进行适量培土,防止因拔草带去泥土,引起苗床凹陷,苗根。条播苗除草和松土结合进行,株间除草应用手拔除。

在土壤黏重的圃地,幼苗出土后,受到大雨冲击,泥沙沾上苗茎,俗称“穿泥裤”,应及时用喷雾器洒苗茎的泥沙。可用锯屑、谷壳或切碎的稻草撒盖床面,以防幼苗“穿泥裤”。幼苗生长过密的要间苗,生长过稀的要补苗,做到移密补稀。移苗最好在种子萌芽后进行,这时苗根短,移植方便,成活率高。移植后要进行灌溉。间苗一般分2次进行,第1次在5月下旬,第2次在7月上中旬。定苗每平方米保留270~300株,或每米播种沟保留50~60株。久晴不雨或夏季高温干燥时,要适时进行灌溉。雨后或灌溉后要及时排水,使步道不积水,以免引起苗木生长不良和病害。遇到幼苗发生猝倒病,应喷洒0.5%~0.1%硫酸铁或波尔多液,或撒施2%~3%硫酸亚铁粉(拌和细土),每亩施用100千克。药液或药土每隔10天左右施1次,施用2~3次,可抑制病害蔓延。松苗比较耐瘠,除做床前施基肥外,一般根据苗木生长情况,不施或少施追肥。5~6月间出现苗木变紫色、生长停滞现象,大多是由于土壤干旱,有效磷含量和缺乏菌根菌所致,应加强灌溉,增施磷氮肥,苗叶会逐步还青。在生长后期,停止追施氮肥,增施钾肥,防止秋梢徒长,促进苗木木质化。

2.马尾松培育技术

2.1采种

采种时应选15-40年生树冠匀称、干形通直、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球果由青绿色转为栗褐色,鳞片尚未开裂时采集。用人工加热法使种子脱粒(出籽率3%),将采集到的种子经筛选、风选,晾干,装入袋中,置通风干燥处贮藏。种子纯度为80-95%,千粒重10.4克,每公斤纯种子76,000-90,000粒,室内发芽率85%。马尾松种子一般贮藏期为1年,若将干燥种子用塑料袋密封,放在0-5℃低温下可贮藏1-2年。 育苗

2.2育苗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好、湿润、疏松的沙壤土、壤土作圃地。施足基肥后整地筑床,要精耕细作,打碎泥块,平整床面。播种季节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播种前用30℃温水浸种12-24小时。条播育苗,条距10厘米,播种沟内要铺上一层细土。每亩用种子5公斤。种子播后要薄土覆盖,可用焦泥灰盖种,以仍能见到部分种子为宜,然后盖草。播种后约20-30天左右幼苗出土。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后,揭除盖草。幼苗出土后40天内应特别注意保持苗床湿润。5-7月可每月施化肥1-2次,每亩每次施硫酸铵2-5公斤。马尾松苗太密时,可以进行间苗移栽,通常分2次,第1次移栽在5月中、下旬,第2次移栽在7月上、中旬进行。在雨后阴天或阴雨天,略带宿土,不仅可以全部成活,幼苗生长也好。

3.春季马尾松种植技术

春季是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树液流动,春芽萌发,长枝长叶的时节,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现将马尾松种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3.1品种选择:各县市区林业部门培育的当地马尾松母树林的种子。

3.2造林地选择:马尾松对气候、土壤适应性很强,喜酸性和微酸性,怕水涝,更不耐盐碱,造林地应选择花岗岩、砂岩、紫色砂页岩上发育的土壤。造林地最好是经过炼山,穴状整地。

3.3造林树苗要求:提倡使用营养容器育苗,不用裸根苗;使用苗高10—20厘米的容器壮苗造林。种植时,应将穿出营养杯底过长的主根和部分侧根剪掉,种植后要淋足水。

3.4造林密度:造林密度是根据培育目标而确定的,培育中径、大径的松脂材、建筑材每亩种植110—130株,培育纸浆材每亩种植200—250株。

3.5抚育管理:造林后一般抚育1—2年,每年除草松土一次,施肥:结合回土填穴种植时,每穴拌磷肥0.3市斤,第二年每穴施复合肥0.5市斤。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培育好马尾松,就必须懂得马尾松的生长习性,不断总结各地马尾松的栽培技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植好树,造好林,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1]颜大迁.我们该怎样植树造林[j].青少年科技博览,2011(7):22~22.

[2]涂武平,张梦嗣.关于巩固湖北省退耕还林成果的刍议[j].湖北林业科技,2011(3):62~64.

上一篇:基于“消费与安全”视角的河北省农超对接创新... 下一篇:现代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