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社会发展论文

时间:2022-08-18 07:54:38

职业教育社会发展论文

一、职业教育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似乎非常重视“科学”人才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中国培养了大批的“科学”人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今年,这一问题的现实性与挑战性凸显。对于学生和家长,尤其是城乡中低收入阶层而言,要不要读高职已成为一道艰难的选择题。然而,另一方面:“技工荒现象”。2005年的《中国教育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浙江一家企业以年薪73万元聘请精通模具制造的高级技工,在国内遍寻无果,最后却是在日找到了中意的对象;上海一家私企也是在遍无果的情况下,从日本引进了一名退休高级工。有资料表明:在北京,高级技师岗位与人才的比例是7.3:1,在西安甚至达到43:1,一个比电荒、油荒、煤荒、水荒、地荒等更为严重的技工荒、技能人才荒,在各行各业迅速蔓延开来。从现实需要来看,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是解决就业总量矛盾、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最有效的举措。未来二、三十年,我国劳动力规模都保持在8亿人以上,就业总量压力长期存在。与此同时,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愈加凸显。”

二、存在问题

我国政府始终坚持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主张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建立了发达的、学校形态的公共职业教育体系,并把它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来发展,除了收取相对高额的学费外,并没有把职业教育体系的运作完全市场化。因此只能通过收取高额学费的方式,把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部分责任转移到学生及其家长身上。这样,职业教育的高额学费和预期并不高的办学质量形成了鲜明对照,挫伤了学生、家长选择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多数企业发展的动力仍然在“市场”,而不在人力资源开发。许多企业并没有体会到人力资源开发对其发展的重要价值,劳动力的高流动率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较大风险,致使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非常有限。而且企业实行的仍然是管理者、专业人员与一线工人严格分离的两级管理模式,生产仍然是批量生产,个性化生产在我国并没有得到普遍推广。这种错位最终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导致目前劳动力紧缺的局面,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严重短缺,从而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和评价,加大宣传职业教育力度。通过多渠道向社会宣传当前人才市场上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情况,让家长等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教育,是就业、致富的路子。相关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大对职业学校的重视,在统计升学人数时将升入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也计入学校或教师的考核成绩,从多方面鼓励学生填报职业学校的积极性。这样,各地的招生秩序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同时,也有利于学校之间的正常竞争和良性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校。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双向挂职”,让专业教师去企业定岗工作学习,最重要的是一定制定合理的考试办法,督促教师真正在企业学到对教学有用的知识,使老师真正成为理论上的讲师,实际操作上的技师。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当兼职老师,实现真正的优势互补。尤其是对于校企合作的企业,在学生上学期间应该进行技术指导,尽量不留保留的让学生掌握先进技术。并且资源配置与企业工作现场对接。实践教学设备基本与企业同步;专业课程全部按照小班教学,帮助学生尽早适应未来职场上的组织规模;学院考核采用全员5S考核和师生末位淘汰制度,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自主管理能力和进取意识。

(三)地方政府部门加大对升入职业院校的学生的优惠力度。首先,凡是升入职业院校的学生政府给给予一定的学费补助,减轻困难家庭的负担。其次,提供提供就业保证,当毕业的学生回到生源地时,政府给予工作,让家长、学生打消就业难顾虑,真正实现“用得好,留得住”大学生;或者鼓励其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这样不但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且从很大程度上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

(四)建立包括企业投资在内的职业教育资金筹措的多种途径。目前对于企业投资职业教育,我国目前尚无明确、细致的法律规定。只有激发企业自愿投资的动力,而这个动力只能通过产学合作,让企业看到投资职业教育带来的收益。职业教育要在当今严峻的形势下求的发展,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是个很艰巨的任务。当然,只要我们能够严格围绕提高职教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我们相信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作者:孔佳利李锋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

上一篇:高中实验课生物教学论文 下一篇:闽东畲族银雕图案审美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