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中生反叛行为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8-18 06:03:29

当前高中生反叛行为的调研报告

摘 要 通过对高中生反叛行为的调查,了解高中学生追求“独立感”时的各种外在行为表现,了解高中学生对个体、同伴及异性、父母、教师乃至学校和社会、媒体影响等教育各因素的最真切的认识;对高中生具体反叛行为和心理进行分析和描述,将引导教育者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思考。

关 键 词 高中生;反叛行为;调查;独立感

作者简介 刘甜甜,广东省佛山市桂城中学,教师

1.引言

急剧变化和不断更新的社会环境、观念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青少年独立感和成人感逐渐增强,开始注意“自我”,进入“心理性断乳”期,能接触和了解到更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社会角色,思维具有批判性和独立性,也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反叛的行为和思想必然浮现,青少年教育变得“扑朔迷离”,常使人困惑。及时了解、发现青少年个性发展及其障碍的产生原因、特点以及解决的方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为了对教育生活世界中与高中生有关的各种关系做出审慎的描述,我们对当前高中生反叛行为做了一些侧面的调查,试图从各种表征中厘清当前高中生发展的特点及变化。

2.研究方法

被试:向珠三角某地多所高中学生随机发出调查问卷,共收回682份,其中男生298份,女生384份。

问卷设计:针对当前高中生反叛行为可能出现的表现及其原因,通过文献调研和师生访谈,考虑高中生心理特点,设计问题涉及当前高中生的同伴及异性关系、学生与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社会的冲击和学校影响等各个方面。

题目分成两大类:排序类和选择类。排序类问题要求被试对所列选项分别按由重到轻排序。记分办法是:A×1+B×2+C×3+D×4……=该项总分。其中,A代表某项排在第一位的人数,B代表该项排在第二位的人数,依次类推,最终得分最少的项目排在最前面,表程度最重;反之,表程度最轻。选择类问题要求被试从多项分级量表中选出符合自己认识的一项,进行百分比统计分析。问卷不记名,并由陌生老师组织进行。

3.结果

高中生性开始成熟,性意识开始萌发,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高中学生表示有喜欢的异性,有11.9%的学生表示在谈恋爱。(如图1)

在调查的学生中,有240人把“”看作是高中生反叛行为之一,占35.2%;而对可以接受的为67人,约占9.8%,这亦表明在谈恋爱的学生(11.9%)中,大部分并不拒绝,而且“曾违犯过”这一行为的有1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3%,占谈恋爱的学生人数的23.9%。

当要求对“你认为造成青少年反叛的因素由大到小排列”时,60.1%的学生首选“家庭关系”,排序分值高居第一位,表明其影响力最大。其次是朋辈影响,“传媒影响”“突出自我形象”列在第三、第四位。

395人(57.9%)认为“缺乏沟通”是使青少年变得反叛的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后面依次是“管理自由度”“期望过高”和“家庭经济问题”。在沟通问题上,13%的学生经常觉得父母很唠叨,有时有这种感觉的占33%,偶尔或从不的占41.5%和12.5%。(如图2)

对“是否很想受到他人的重视”和“是否觉得自己太普通”这两个问题,表示经常有这种感受的分别有29.9%和18.9%,有时的分别占38.7%和34.9%,偶尔的24.8%和31.5%,从不的分别占6.6%和14.7%。

在建立自我形象方面,超过三分之一(37.7%)的学生认为时下的青少年最想建立“有性格的形象”,27%的最想建立“独立的形象”,有23.8%的学生 “自信、领导性形象”,认为是“前卫的形象”最少,占11.6%。(如图3)

当问及“是否常常崇拜影视、歌坛等明星”时,表示经常的仅有9.4%,有时的占26.1%,偶然的占45%,表示从不的有19.5%;并问到“是否常常喜欢模仿自己所崇拜的人”时,仅有5%表示经常模仿,有时的占12.9%,偶尔的占39.3%,42.8%的表示从不模仿。在影响力的大小方面,父母对学生的影响力仍然是最大的,其次是朋友和兄弟姐妹,再次是老师的影响力,社会偶像的影响力排在最后。(如图4)

有4%的学生“被学校处分过”。当列举出若干常规或热议的学校制度给学生根据讨厌(或不合理)程度判断时,有37.4%的认为“不准留长发”最不合理,34.8%的学生认为“不准带手机”最不合理,认为“必须穿校服”和“不准谈恋爱”最不合理的分别有17%和10.9%。(如图5)

在所有的调查学生中,有39.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教师的“不尊重行为”情景下最有可能作出反叛行为,有33.5%的选择在“学校教育、制度对学生不认同、不信任”的情况下作出反叛行为,此外,当老师的不认同,对老师及其相关学科学习出现滑坡时有15%的学生会作出反叛行为,当老师管教不符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标准情况下,有12%的学生会作出反叛行为。

高中生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时,73.3%的教师会“询问原因后指正”,高声大叫的、责备的有21%,不理会或无所谓的有3.8%,打骂的极少数,占1.9%。惩罚仍然是普遍现象,31.8%的学生反映罚站是最为常见的惩罚方式之一,曾被辱骂、赶出教室的分别占19.2%和12.6%,有6.3%的学生表示曾被打,除此以为,有28.9%的学生表示受过其他惩罚,如罚抄书、搞卫生、跑步等,表示没有受过惩罚的仅有1.2%。

78%的学生都有对老师处理问题不服的情况,57.3%的学生会对老师的话据理力争。有2.6%的学生会经常与教师抬杠,9.4%的学生有时会与教师抬杠,41.3%的学生偶尔与教师抬杠,46.7%的学生认为自己从不与教师抬杠;而与此相对的是,有5.4%的学生常与家长抬杠,超过21.1%的学生有时会与家长抬杠,超过半数(51%)的学生偶尔与家长抬杠,觉得从不与家长抬杠的学生仅占22.4%。(如图6)

高中生对现在的生活状况非常满意的只有7.6%,满意的有48.7%,不是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占36.5%和7.2%。(如图7)与之相对的是,学生认为自己经常发火的有10%,有时发火的占28.7%,偶尔或认为从不发火的分别占52.5%和8.8%。(如图8)当问及“父母唠叨或你精神压力过重时,你的态度通常会是怎样”时,31.5%的学生表示会发脾气,15.1%的学生我行我素,23.6%的学生会顺从,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29.8%的回避冲突。

上一篇:从容而有力 下一篇:用“吸引教育”拓展德育工作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