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8 04:12:19

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基本农田保护的质量,本文分析了目前基本农田保护研究的现状,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我国基本农田保护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对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经济会议要求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同年年底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又联合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基本农田保护在我国意义重大。

1.基本农田保护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基本农田保护研究现状

我国早在五十年代,就有了对农田进行保护,同时避免农田被非农建设占用的法规。《关于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和《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方法》中都强调凡属于荒地、空地可利用的,国家建设应尽量不征用或少征用耕地。这段时期我国学者对基本农田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基本农田的建设和提高质量,如黄秉维曾对高质量的农田建设进行了自然条件、形成因素、划分指标以及相关地图编制等问题进行过探索。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开始重视基本农田的保护,尤其是数量上的保护,同时也开展县级基本农田保护试点工作,另外有些学者也开始重视现有农田保护及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问题。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已全面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这段时期,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和总结。进入本世纪之后,随着“3S”技术与土地评价理论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实现了基本农田保护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的突破和创新。

1.2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基本农田划定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如何对基本农田进行划定已经成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新时代的要求提出实行基本农田永久划定也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基本农田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和人为主观性,同时基本农田划定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划远不划近等问题,对于当地政府和农民而言,基本农田保护仅仅是上级下达的任务和义务,而不是能够给当地带来实际生产效益的权利,因此政府和农民没有内在的意识和经济能力去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在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在基本农田划定实施工作中,常常忽略了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长远意义,仅仅从形式上满足上级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规模指标。此外,过去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都是由长期从事土地科学和农业生产的专业人员通过调查,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基本农田进行划定和空间定位,这样的划定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容易忽略那些由于新生事物而出现的基本农田划定问题,也会由于自己理论和经验的局限而不能得到解决。基本农田划定的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

(2)基本农田被建设用地占用

实际上,区位条件好的基本农田,很容易由于附近建设用地的扩张而被占用,虽然基本农田保护政策规定城镇、村镇和道路两旁的耕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但是实际生活中类似这样的耕地往往最终被建设占用,而补划的耕地却大部分质量不高,位置偏远,生产条件差,不利于灌溉的耕地。

2.基本农田保护对策研究

2.1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在占补过程中严格实行“占一补一,占补平衡”的政策,要保证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并落到基本农田保护图件上。要尽量保留原有基本农田中的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补划后的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坡耕地的比重应有所降低,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划定前的平均质量等级;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应当有所提高。要杜绝基本农田“保远不保近,保劣不保优”等问题。

2.2加强基本农田信息化建设,实现动态管理

按照《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1019-2009)要求,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管理,并逐步实现海南省内数据库联网互通,同时建立数据日常更新维护制度,图、表、册内容发生变化的,数据库相关信息要实时更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基层国土所的建设力度,强化动态巡查,切实发挥其日常监管作用。要充分发挥全社会共同监督作用,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网络公开查询系统和畅通的、12336举报电话等群众监管渠道,方便公众查询和监管。要充分运用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重点区域的监控。

2.3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提倡和鼓励乐东县的农业生产者对基本农田增加投入,加强乐东县的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保持和培肥基本农田的地力,为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农业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乐东县政府要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对有利于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增加有效利用面积和改善土地生产条件的活动给予大力支持。重点扶持和开展一些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农地整理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基本农田质量和生产经营者收益都得到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章

[1]黄建平,刘建军.彰显保护的刚性—划定与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的思考[J].中国土地,2009(3):54-56.

[2]林依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路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3):4-6.

[3]孔样斌,张凤荣,姜光辉.国外农用地保护对北京耕地保护的启示[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5):50-54

作者简介:

周永来,(1970.10- ),男,四川仪陇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国土管理。

上一篇: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方法浅析 下一篇:都江堰市龙池镇老场镇泥石流形成成因及防治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