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谁能后生

时间:2022-08-18 03:11:52

2000年欧洲杯决赛,法国队直至伤停补时阶段还以0∶1落后,最后却凭借维尔托德和特雷泽盖的进球逆转取胜,置之死地而后生。2004年欧洲杯,希腊队从葡萄牙、西班牙、俄罗斯的夹缝中小组出线,一路淘汰夺标大热门法国和捷克,并在决赛里战胜东道主葡萄牙,成就了希腊神话,又是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范例。

回顾过往的12届欧洲杯,所谓的“死地”有很多,当然绝大多数死地里的球队是在“等死”,而坚强的碰巧又遇上了好运气,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就发生得顺理成章。

荷兰队是置之死地就等死的典型。1996年欧洲杯,在小组赛以1∶4完败于东道主后,荷兰军心涣散,队中帮派矛盾激化,戴维斯被开除,最终四分之一决赛被当时还处于磨合期的法国淘汰。2000年欧洲杯半决赛,荷兰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地在90分钟内两次罚丢点球,把自己逼进了和意大利点球对决的死地,队员在主罚点球时无精打采,从“找死”到“等死”,终究难逃一死。

德法两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成功者。1996年欧洲杯决赛,伤兵满营的德国队连比赛的人数都凑不齐,比赛进行到第59分钟时捷克罚进点球,几乎宣告了德国的死刑。但德国人硬是从死地里爬了起来,替补上场的比尔霍夫在第73分钟时的进球,就好像是德国掉在死地里的一颗种子突然冒出了绿色的幼苗。这一点点的生机,最终在加时赛里结出了名为“金球”的果实,脚踝肿得站都站不稳的比尔霍夫在加时赛第五分钟的进球让德国第三次捧起了德劳内杯。时间回溯20年,1976年欧洲杯半决赛,西德队同样是在0∶2的死地里以4∶2逆转了东道主南斯拉夫。前文所提及的2000年欧洲杯决赛,法国就是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冠军将是意大利时,完成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经典。时隔四年,2004年欧洲杯上,和法国同处B组的英格兰在进入伤停补时前还以1∶0领先,但伤停补时的三分钟成了英格兰的黑色三分钟,法国在“死地”中打入两球,以2∶1逆转。

不过,德法两队同样也曾是对手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受害者。1960年第一届欧洲杯,东道主法国队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比分又以3∶1领先,结果被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南斯拉夫以4∶3逆转;1976年欧洲杯决赛,西德队本来已经把自己从0∶2落后的死地中拯救出来,但看上去似乎是被逼入点球大战死胡同的捷克斯洛伐克却在点球大战中五罚五中,笑到了最后。

自从1980年第六届欧洲杯决赛阶段引入小组赛机制后,“死亡小组”这个称谓在当届比赛的赛前分析中,一直都没有断绝过。1980年的死亡小组是囊括了捷克斯洛伐克、西德和荷兰的A组,前两者是上届欧洲杯的冠亚军,荷兰是1978年世界杯的亚军,在这种死亡小组里,希腊看上去弱不禁风,难免弱肉被强食。希腊其实还算努力,在上届冠军捷克斯洛伐克面前攻入一球,在上届亚军西德身上抢到一分,但三场比赛也就留下了这一分和一个进球的记忆。

在死亡小组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难度,显然要远远大于落后中的逆转。类似于1980年希腊这样的弱队惨遭蹂躏的事例比比皆是,但世事无绝对,有死也有生。1992年欧洲杯,临时顶替南斯拉夫参赛的丹麦在聚集着东道主瑞典、预选赛八战全胜的法国和处于成长期的英格兰的死亡之组中,取得了一胜一平一负的成绩,以小组第二出线,结果半决赛淘汰卫冕冠军荷兰,决赛战胜两年前的世界杯冠军西德,这被认为是丹麦童话。2004年欧洲杯,被夹在西班牙、葡萄牙和俄罗斯一组里的希腊,虽然被俄罗斯击败,但还是从小组中出线,继而击败卫冕冠军法国、头号热门捷克以及东道主葡萄牙,在丹麦童话后,欧洲杯又谱写了希腊神话。

从统计数据上分析,1980年至2004年间的七届欧洲杯决赛阶段一共出现过20个小组,鉴于能晋级欧洲杯决赛阶段的球队都具有相当水准,几乎每一个小组都可以称作是集中了强者的死地。德国七届欧洲杯均进入了决赛阶段,资历最老,但死地生还的成功率并不高,七次置之死地,生还的只有四次。其余置之死地较多的球队分别是:荷兰六次,生还五次;西班牙六次,生还三次;英格兰六次,生还两次;法国五次,生还四次;意大利五次,生还三次。

由此看来,在小组赛这块“死地”上,德老大的表现只能用一般来形容(主要是最近两届欧洲杯均在小组赛灰头土脸地出局),荷兰倒是十分强劲,死地生还率颇高。看来,不同的死地,有不同的活法。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一门需要仔细研读的学问,谁把死地研究透彻了,谁的生还可能性就要大一些。

上一篇:2000低调成就冠军 下一篇:变形金刚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