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连接探析

时间:2022-08-18 01:52:20

中日韩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连接探析

在当代区域经济合作中,现代物流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和提前,是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器。因此,国际物流合作成为中、日、韩等各国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合作内容。正基于此,本文在详细剖析发展中日韩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连接可行性的基础上,构建中日韩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连接模式,并结合我国物流业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中日韩国际物流发展现状

1.国际贸易往来日益增多,国际物流需求增长迅速。随着东北亚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往来也日益增多,衍生出大量的国际物流需求。1970年以后,韩国、中国、日本3国产业化高速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据统计,2008年中日韩三国的内部贸易额已经达到东亚各国贸易总额的54%,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45%的水平。据预测,该地区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已占世界总吞吐量的1/3以上。2008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达2667.9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10.4%,中国继续保持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日本继续保持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国地位。中韩两国贸易额达186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2%,韩国对中国贸易额年均增速28.5%,大大高于同期韩国对外贸易年均16.3%的增速,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还是韩国第一大投资合作伙伴。由此可见,中日韩贸易往来的日趋频繁,亟需建立中日韩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连接从而有力推动三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2.国家政策环境日益改善,国际物流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多。目前,中日韩三方合作已走过10年历程。特别是2003年10月三国领导第三次会晤后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联合宣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上走出了实质性一步。2008年5月,第二届中日韩海上运输及物流部长级会议在日本冈山召开。会议确定了中日韩运输与物流合作的三大目标,即建立无缝物流系统、发展环境友好型物流业、实现物流安全与高效的平衡,并决定将合作范围扩大到航空物流领域。2009年10月10日的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上再次指出应扩大三国间交通、物流、海关、信息等领域合作,加强优势互补,提升三国合作水平。此外,目前“中、日、韩物流技术与装备应用交流会”和“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已持续举办多届,并就中日韩国际物流合作的具体事宜,如国际物流示范园区、海上物流通道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和合作。这些必将为中日韩国际物流网络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际物流通道初具规模。经过近十年的大规模建设,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全国公路网主骨架“五纵七横”已于2007年底基本贯通,路网结构日趋完善;铁路路网规模已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天津、青岛、大连和烟台等环黄海港口吞吐量迅速增长,成为东北亚港口群中一支突起的异军。日本作为物流发达国家,其物流基础设施完备。特别是北九州、福冈和下关市等港口不仅是日本与韩国、中国等大陆贸易往来的重要节点,而且已共同形成东北亚地区物流的重要枢纽。韩国陆、海、空交通运输均较发达,已建成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并拥有28个贸易港、22个沿岸港和4个国际机场。为了建成国际物流中心,韩国政府不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4.国际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夯实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衔接技术基础。在物流信息化方面,日本和韩国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尤其是日本,其有效地利用IT技术,开发出智能交通系统ITS。物流电子数据交换EDI、供应链管理SCM的应用也已普及化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我国物流信息化起步晚,但目前亦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包括分组交互数据网 (ChinaPAC)、数字数据网(ChinaDDN)、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和公用中继网在内的四大骨干网络的连通,使条形码 (BarCode)、电子数据交换(EDI)、地理信息系统(GlS)、全球定位系统(GPS)、无限射频技术(RFID)等物流信息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物流信息管理水平,提升了国际物流的效率,奠定了我国国际物流迅速发展技术基础。

5.日韩物流企业抢滩中国市场,积极构筑物流网络平台。日本已经在中国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建立货运与配送网络,而且己开始进军我国中西部地区,准备构建全国物流网。日本的7-11、黄帽公司、小森公司、伊藤忠商事、阿尔卑斯物流、日本通用公司等相继在中国沿海大城市开设分店或加盟店,且大都处于盈利状态并将进一步扩大销售网络。韩国荣进公社株式会社、鲜光株式会社、共成运输株式会社、韩中物流株式会社等积极与中国物流企业合作,建设第三方物流项目。此外,韩国最大的物流企业通运在2003年已进入我国环渤海地区,其目前正在开拓快递、流通等事业领域的业务,努力构建物流网络,逐步实现物流业务多元化。由此可见,随着日韩物流企业逐渐进入中国物流市场,势必会快速提高中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有利于中日韩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连接的实现。

二、 中日韩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连接模式构建

中日韩物流系统无缝连接应以“高效”、“低成本”、“安全”为目标,其模式的构建需要从以下环节着手:

1.运输子系统无缝化。运输的作用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移动,物流系统依靠运输作业克服商品生产地和需要地之间的空间距离,创造商品的时空效益。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的核心,有时就用运输代表物流全体。因此,构建无缝连接的国际物流系统的关键之一就是实现运输子系统的无缝化,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来完成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空间流动过程。

2.仓储子系统客户化。从无缝物流系统角度来讲,希望外贸商品不要太长时间停留在仓库内,要尽量减少储存时间、储存数量,加速物资和资金周转,实现国际贸易系统的良性循环。为了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仓储系统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实施仓储客户化即在储存普通商品直到收到顾客订单过程中,仓库完成了按顾客需求将普通商品客户化的增值服务。

3.流通加工与商品检验子系统快速化。流通加工业与检验的兴起,是为了促进销售,提高物流效率和物资利用率以及为维护产品的质量而采取的,能使物资或商品发生一定的物理和化学以及形状变化的加工过程,并保证进出口商品质量达到要求。如何实现其快速化,打造相关物流服务品牌对于构建高效化的物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4.商品包装子系统标准化。要使国际间物流畅通起来,统一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将难以提高。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设施的统一标准。如何实现中日韩物流包装系统标准化,降低物流费用和运转难度也是实现物流系统无缝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5.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网络化。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际化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如何将各个独立的信息化系统联系起来,构建信息平台,提高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追溯性为相关主体进行科学的物流作业流程提供数据来源,是实现物流系统无缝连接的核心问题。

6.物流系统安全化。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连接会受到许多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干扰,使系统运行偏离。这些不可控因素可能是国际的、国内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上的和政策法令等的制约,这是很难预计控制的。所以如何提高系统自适应能力,保障物流系统安全性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构建中日韩物流系统无缝连接的对策分析

1. 构建海陆空立体运输,实现运输接口的无缝化。对于中日韩三国来说,现阶段海运仍将是主要的物流通道。我国一方面尝试通过签署协定的方式与日韩相关港口进行合作,加强三国的海运连接;一方面宜鼓励环渤海地区港口合作,如天津、青岛、大连3港的合作,构筑面向日韩的环渤海港口物流平台。同时,鉴于中日韩地理位置的临近性,积极合作投资建设海底铁路建设,必将进一步加速中日韩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连接的实现进程。此外,航空方面应发挥上海、天津、青岛、大连等空港优势,建设世界最高水平的空港,引进航空货运区域分拨中心,增开日韩航线,实现航班与班轮、铁路等无缝衔接。

2.互建保税物流自由商贸区,实现三方物流对接。从中日韩三国贸易来看,我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和韩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比较优势表现在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此外,中日韩主要贸易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当中,并不是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而是价格和质量有区别的垂直产业内贸易起主要作用。因此,通过互建保税物流自由商贸区,实现三国商流集聚,使国内客户不出国门就可以在区内直接就地了解日韩商品,并可以当即签订合同,办理进口手续;境外客户也可以在区内与国内企业签订出口合同。此外,还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日韩金融、保险等机构入驻,允许其开展与中日韩物流、贸易等相关的金融、保险业务。

3.建立中日韩物流管理中心,专门负责统一物流标准与适用法律等软环境建设。以包装标准为例,国家制定的包装标准化影响整个国家的物流系统和国家之间的贸易系统,如果没有国家包装标准就有可能发生上千万个不同尺寸托盘,这种现象会导致产品物流过程中经济、时间、人力的浪费。我国要实现与日韩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首先要就最简单的项目开始共同讨论和协商而制定双方或多方都满意的包装标准化。国家和国家之间制定一项标准化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多年累积下来的习惯等等。因此,成立中日韩物流协会(管理中心),专门负责统一物流标准及其适用法律等软环境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4.构建中日韩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国际化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建立三国海关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及时掌握有关各个港口、机场和联运线路、站场的实际状况,为供应或销售物流决策提供支持。加快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主要是各个物流节点之间利用EDI、GPS等高新技术进行货物跟踪和控制,以及节点联系和协调的信息网络。由于保税港区的国际物流信息平台涉及企业、政府、海关、检验检疫、银行、工商、税务、保险等物流相关机构的信息交换,必须与这些信息系统通过各种接入方式实现网络化、实时化。这样,既可以节约通关时间又便于客户了解商品的物流过程。

5.鼓励中日韩企业间建立闭环供应链。闭环供应链是指企业从采购到最终销售的完整供应链循环,包括了产品回收与生命周期支持的逆向物流。它的目的是对物料的流动进行封闭处理,减少污染排放和剩余废物,同时以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服务。尤其是对于一些电子信息产品,闭环供应链意义重大。而中日韩贸易的主要产品之一就是电子信息产品。闭环供应链的建立,既有利于信息追溯、保障产品质量等,又符合绿色物流的发展理念。

6.鼓励中日韩物流企业间形成战略联盟。由于国际商业运作的复杂性,某一单一的物流服务提供方往往难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也无法给客户带来较高的满意度。通过结盟解决资金短缺和应付市场波动压力,并进而增加服务品种和扩大企业的地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收益正成为许多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中日韩物流企业而言,战略合作伙伴既可以选择异国物流企业、货代公司、国际分销公司等,也可以选择信息系统公司、制造商、设备租赁商等。通过结盟,使企业得以在未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的情况下,扩大业务范围,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

总之,我国应该把握历史机遇,通过加快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连接的实现加强与日韩的贸易往来,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同时推动三国贸易的便利化,实现多赢。

上一篇:上海外贸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应用思路及模式分析 下一篇:金融危机难以根本改变美国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