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关注点 盘活初中历史复习课

时间:2022-08-18 01:45:41

把握关注点 盘活初中历史复习课

通过对近几年中考试卷的分析,基于近年中考试卷的特点及命题者的思路,我们在今后中考复习中应关注以下四点,这是盘活初中历史复习课的关键所在。

一、吃透考纲,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开卷考试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这点,我们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认为是开卷考试平常不用花时间,到时抄书就行。

从这几年的试卷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其立足点依然是最基础的历史知识点、主干知识、历史阶段特征乃至历史常识。故在复习时,要做到依“纲”据“本”。“纲”即《历史课程标准》和《中考历史考试说明》,“本”就是手中的课本。复习时《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和课本不要分离,且最好让学生画、写路径图。教师还可依据考纲结合课本对考试说明进行逐条解读,形成自己的白皮书。这样学生复习时就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及格率。

二、研究复习方法,融会贯通,全面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在复习时,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考纲的知识要点,逐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对历史史实有较全面的把握,做到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建议从三方面入手:

①帮助学生理清线索

如复习中国近代史时,要找出“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这条主线,然后出线穿珠,把近代史上的西方列强的几场侵华战争、中国被迫签订的几个重大不平等条约、中国各个阶层与爱国的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展开的抗争运动都串起来。在这样的总结过程中我们就会逐步提高理解、运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让他们一定要有一个意识即:落后就要挨打,强国才是根本。

②加强联系、综合,引导学生以小专题为主进行复习

如:世界时局,我们可以归纳以下几点给学生:

(一)世界现代史上三次格局的变化: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剧变,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转变。

(二)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二战后,地区性战争不断发生,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三)世界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带来的机遇:(1)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2)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3)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

2.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作出的努力(举例):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8年,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2010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

3.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A、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好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兴利除弊。B、引进国外的投资和先进技术,学习科学的管理经验,改善内部经济结构,促进经济高速发展。C、在维护国家基本权益的前提下,通过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发市场,公平贸易,提升自身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

③精选巧练,强化学生解题能力,提高实战水平

训练是能力的提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训练中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指导,尽量巧妙地将理论、史学方法揉合在一起来设计习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应试能力。如例题:成为大国的原因,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作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美国的成长壮大,从独立到发展稳固,再到称霸世界的过程,恰恰印证了这一结论。---《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综合美国发展历史,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

(1)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美国历史上经历了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这两次革命的领导人分别是谁?

(3)在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选择实行“新政”的人物是谁?“新政”中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措施是什么?“新政”地位作用如何?

(4)下表中提供了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的相关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各阶段特征。

(4)下表中提供了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的相关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各阶段特征。

(5)综合所学知识,请你简要归纳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

(6)结合具体的历史史实,谈谈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

这道题最重要的就是要考查“《独立宣言》”、“独立战争”、“华盛顿”、“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等知识点。这就要让学生掌握材料题的解题思路:“考什么?”,“答什么?”,“做什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即有什么经验教训、启示、留给我们怎样的精神财富)?”这道题“是什么”即以上的知识点;“答什么”、“做什么”即针对问题设置回答相关知识点;“结果如何”美国成为强国;“说明了什么”即美国成为大国的条件及罗斯福新政的启迪。

三、整合有效资源,进行拓展延伸

课堂知识与课堂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地方历史课程,重视知识的联系和整合,并把课堂知识伸展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收获和提高。同时在整合中要做好三点:一是将捕捉到的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时政热点信息与学科教材知识点进行整合;二是把学科内的知识作一些小专题的整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同时把知识学活、用活、内化、迁移,以提高应试能力;三是将创设新情境与历史知识点的整合。

在平常的训练中我们可以结合时政热点,设计如下:

(2012年漳州历史中考题第28题):2012年是中日建交40周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交往频繁,关系错综复杂。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1)左图是安放在日本唐招提寺的人物坐像,请问他是谁?(2分)

材料二: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等。

(2)材料二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1分)它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如何?(2分)

材料三: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登载“杀人竞赛”的报道(图略)。

(3)材料三的这则报道反映了中国什么时期的历史事件?(1分)

材料四: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与到访的中国代表举行会谈,提到日军“南京大屠杀”时表示,“的确存在常规的战斗行为,但我认为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环球时报》

(4)对于名古屋市长的这一言论,你能够查找哪些形式的历史证据反驳他,比较有说服力?(举两例,2分)(例:当时报纸的报道)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日本与中国发展良好关系的前提是什么?(2分)

像这样的考题就可以很好地将中日关系专题和2012年的时政热点结合起来,从而拉近历史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距离,进而起到了历史学科“学以致用”的功能。

总之,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一线教师的我们要从自身素养的提高,找准授课要领,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注意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有效教学,全面系统、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如此,则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帮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上一篇:书写姿态:关乎人的文雅与气质 下一篇:寓游戏教学于思想品德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