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者的“超性别魅力”

时间:2022-08-18 01:42:29

谈教育者的“超性别魅力”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一部神奇的兵书,也是中国谋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分为六套: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含六计,凡三十六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时所用之计,后三套则是处于劣势时所用之计。

“美人计”属“三十六计”之“败战计”,乃处于败军态势下以“美色”(多为“女色”,亦可是“男色”)为“诱饵”致使对方自取其败的韬光养晦之术。其计曰:“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白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三十六计》,甘肃民族出版社1999年3月版)

诚然,对于势力强大、将帅明智的敌人,不可与正面交锋,只能暂时顺服事奉之。若事之以帛,徒增其富,乃下策也,如两宋之于辽金;若事之以地,徒增其势,乃下下策也,如六国之于西秦。唯事之以美人,以消磨其意志,削弱其体质,增其部下之怨恨,乃可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如勾践之于夫差。

“美人计”在现代军事、外交、政治、经济等领域中的运用可谓不胜枚举,而把“美人计”引进学校教育,在教书育人中发挥神奇效应,亦大有文章可做。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某高校大四女生A君,其貌不扬。见室友皆出入成双,唯自己形影相吊,自卑之极,而愈是自卑,就愈是容颜暗淡,甚至连毕业论文也写不下去了。这一切都躲不过心理学导师的一双“慧眼”,于是灵机一动,冒充“一个渴望得到你的青睐的男同胞”,给她写了封“求爱信”:

冒昧给你写这封信,该不会红颜发怒吧?

很久很久了,一直在默默注视着你,你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喜怒哀乐!

你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女孩。当别的女生接二连三地都有了男友,你却依然守着女孩的庄重和矜持;和她们相比,你更有涵养,也更具古典美。

在我心目中,你是那么圣洁,以致我不敢贸然说出自己的名字。但我会一如既往、小心翼翼地守望着你;直到有一天我有勇气告诉你我是谁!

我坚信,你的毕业论文也必定会一如你的人品,令人刮目相看!

我期待着!

于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出现了!自从收到那封“来历不明”的“求爱信”,A君居然判若两人:她不再暗自垂泪,身姿变得俏立挺拔,步伐铿然自信,脸上焕发青春的光泽;她的毕业论文也得到导师和评委们的一致赞赏,被永久存人母校历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档案。

上述案例可谓“美人计”在学校教育领域的绝妙演绎。也许心理学导师并非有意在使用此计,但这位“渴望得到你的青睐的男同胞”,却是确确实实充当了“美人计”的“诱饵”。正是“他”的“求爱信”,以爱情所进发出的巨大能量,激发了A君沉沦已久的自信心,进而又由内到外、由外到内地诱发出其全部美的潜质,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惊人蜕变。

实际上,男性更易中“美人计”。

著名人类学家、美国拉特格斯大学教授海伦・费希尔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些男生和女生看性感程度不同的异性照片,之后,让他们选择在实验的第二天领取一张15-35加币的支票,或者再过一段时间获取一张50-75加币的支票。结果,看到性感女郎照片的男生普遍选择了短期的较小利益,只看到相貌平平女性照片的男生则符合常规的“折现曲线”而选择了不久的将来会得到的更大收获;与此相反,女生们无论看到的照片是“帅哥”抑或“丑男”,都做出了大致相同的理性决定。

这就是不少调皮粗鲁的男生在漂亮的女教师手下一个个变得温文尔雅的奥秘之所在。不管主观上是否有所意识,那些漂亮的女教师总是在向异性教育对象施展以“性别魅力”为“诱饵”的“美人计”。因此,作为女性教师更应有意识地将自己独特的外貌美(如容貌之美、形体之美、音色之美、姿势之美、服饰之美)和性格美(如清纯之美、含蓄之美、温润之美、慈祥之美)张弛有度、恰如其分地展现给教育对象,以充分发挥自己独具优势的“性别魅力”,追求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然而如若仅此而已,学校教育中“美人计”的效应就难免会大打折扣了。只要将其与兵法中的“美人计”稍加比较,就不难发现二者的机制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是一方处于劣势下不得已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目的在于扭转败局,反制敌于死地;前者则不失为教育者主动出击的有效策略,目的在于激发教育对象的良性情感和潜质潜能。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完全可以进一步把学校教育中的“美人计”从“性别魅力”提升到“超性别魅力”层次,从而赋之以更为丰富的深层内涵和更为广阔的使用空间。

众所周知,在教育领域,从教育者到教育对象,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从教育环境到教育活动,处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美。而教育者作为教育美的实施者,其自身首先应该成为教育美之集大成者。他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涵养,善于不断吸纳相关学科的新知识乃至全人类文明的精华,善于不断积累并提炼人生阅历;他必须具备特立独行的人格和深刻敏锐的思想,具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永远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他必须深谙审美教育规律,善于调动各种方法、方式、手段、技巧来挥洒美、展现美,善于引领教育对象通过想象、联想、实践去感悟美、创造美;他必须具备高超的教育机智和控场能力。面对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境,能在瞬间迸发出多种应激方案并加以遴选而付诸实施;他必须注重仪容仪表,精神风貌、言谈举止,时时散发出真诚之美、含蓄之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高雅之美、幽默之美、学科之美、个性之美……凡此种种,浑成天然,合而为一,乃为“超性别魅力”!而一旦具备了这种魅力,便可达到人计合一的境界,即便无意施展“美人计”而计自在其中矣!诚如是,则所谓全方位激发教育对象的审美愉悦和良性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潜质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不过是谈笑之际、挥手之间的轻巧事罢了。

行将搁笔之际。忽然想起前一阵子沸沸扬扬的大学生网上评教师,其范围之广涉及全国约四千所高校的近三万名为师者。年届花甲的“学术超男”易中天和四十有三的“学术超女”于丹赫然名列“魅力排行榜”榜首。个中缘由,自无须笔者饶舌。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下一篇:网络道德建设中的礼仪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