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项目驱动下的课程形成性评价

时间:2022-08-18 01:23:05

谈谈项目驱动下的课程形成性评价

摘 要:教学中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锻炼学生能力、全面考核学生、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需要,实施课程的形成性评价。项目驱动下的课程形成性评价对于调动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多种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实现与岗位的零对接以及快速融入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项目驱动;课程;形成性评价

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是最为重要、关键的载体。课程除了承载着知识传授的任务外还承担着专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实现知识、能力并行培养的任务。因此,对课程进行评价就必须既要考核知识又要考核能力,所以,仅仅采用闭卷考核显然做不到。实践证明,采用项目驱动下的形成性评价是全面评价学生的最好办法。本文试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借助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的课程形成性评价。

一、实行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原因

1.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应用型人才突出的表现是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快、创新意识好、综合素质高。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是能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基本的职业技能,并熟练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这就要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特别是师生之间、同班级同学之间、与其他专业同学之间、与社会人员之间的沟通能力。此外,还要提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查找资料的能力。要实现上述能力的培养,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显然行不通。实践证明,对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课程形成性评价是能够实现上述目标的。

2.锻炼学生能力,检验实践效果

课程除了承载着传授知识的功能外,还承担着培养能力的艰巨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是不能通过课堂知识传授实现的。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借助实践教学活动项目,可以为学生培养能力搭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借助课程布置学生在课外的活动项目,学生在课外完成项目任务,通过课堂展示成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借助项目的完成,锻炼自己的多种能力,诸如资料检索能力、材料组织的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合作学习及沟通能力等。教师则借助项目的实施,检查项目设计的任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检验学生能力锻炼的实际效果。

3.全面考核学生

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较高综合素质和熟练的职业能力,以便顺利就业。要想了解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状况,就应遵循全面考核的原则,既应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还要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传统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是闭卷考试,但在注重锻炼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大潮中,把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项目作为平时成绩,最后加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方式已经得到了认同。实践证明,通过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来考核能力,通过学习过程结束后的基础知识闭卷考核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两者相结合的办法就能够全面考核学生。此外,知识和能力全面考核的过程,体现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应用这一成长的过程,展现着教育的功能。

4.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

即使信息量再大的课堂教学,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满足不了未来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就需要学生在业余时间大量拓展专业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同,即使教师引导学生去做其实际效果也不尽相同,而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项目,一方面可以借实施实践活动之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起到推动学生积极拓展专业知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完成实践项目的同时,学会终身受用的拓展知识的方法。

总之,采用课程形成性评价是紧跟时代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项举措,这一形式既能锻炼、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多种能力,又能全面评价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因此,这是应该广泛推广的一种评价方式,不仅应用于课程评价中,还应该在大学学业中采用。

二、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

这里所说的课程形成性评价其实就是平时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虽然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但是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并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1.教师的任务

第一,设计项目。设计项目时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所设计的项目是通过学生的努力能完成或者完成较好的。在数量上适度,在难度上要适中。

第二,布置任务。设计项目的步骤、任务和目的要明确。布置任务时,每一步骤之间要有衔接,过程要流畅,先进行什么,后进行什么要明确,要按照步骤进行评价。同时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执行任务,如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第三,指导任务。任务布置后要指导到位。因为学生个体不同、能力不同,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就不同。但是学生有时不善于与教师沟通,因此教师一定在督促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完成进度适时、主动地给予指导,以利于学生较好地完成任务。

第四,检查任务。实施任务检查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质量都能起到督促作用。检查时切忌无标准、无目标、无反馈等“三无”做法,这无疑是在告诉学生能不能完成、完成质量如何不会影响整体评价,最终会造成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或者完成质量下降。

第五,评价任务。评价要全面、公正。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项目是形成性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按照实施的步骤以百分制进行评价的。可见,其评价关系着学生这门课程的最后分数。因此,作为任课教师,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给出最恰当的评价。

2.学生的任务

第一,明确任务。接受任务时应该明确教师设计活动的目的,如通过怎样的步骤锻炼什么能力,达到什么目的,要严格按照要求去做。

第二,实施任务。按照项目的要求、根据自己能力设计实施项目的步骤。虽然教师设计的项目有明确的步骤和目标,但是,由于有的项目是个人完成的项目,因此在完成任务前,要根据个人的能力具体设计实施步骤。有的项目是小组活动项目,这就要求在完成任务时明确小组每一名成员的分工。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及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以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任务。

第三,完成任务。完成项目目标重要,但是,有创新地完成更能扩大其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总结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虽然按照步骤完成任务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学会方法才是终身受用的。项目完成后要准确评价个人或小组的完成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尤其是要及时召开小组活动座谈会和交流会,这对于今后的活动将大有裨益。

三、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原则

实践教学项目设计得好坏是整个课程形成性评价能否实现的关键,因此教师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制订操作性强、具有实际锻炼效果的综合性项目。而要做到以上几点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目的性

课堂实践教学项目是进行课形成性评价的载体,因此,项目的设计必须以实用为基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以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锻炼和提高综合能力为最终目标。特别在锻炼学生能力方面,一定要让学生在明确目的的前提下进行活动,以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

2.可操作性

项目的设计应该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要求的各种能力这一实际出发的,设计学生感兴趣、可操作、实用性强的实践活动项目,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资料检索能力、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计算机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就能够完成,而在完成的过程中还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适宜性

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项目是课堂教学的辅助部分,绝大多数在业余时间完成,因此项目设计的数量要适度。因为如果项目过多会牵扯学生的精力,影响学生课堂听课以及进行其他方面活动的效果。同时,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项目既不能过于繁琐或复杂,也不能过于单调或简单。因为如果项目活动过程过于繁琐或复杂,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都不能完成,或不能全部完成,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影响预期的活动效果。相反,如果项目过于单调或简单,一是会降低教学质量,二是会影响参加项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综合性

项目的设计要有综合应用性,要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职业要求应该学会的知识交融在一起,同时注意将本学科的知识与横向学科的相关知识交汇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无限扩大,这不仅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还能进一步扩大知识的空间,特别重要的是能最大限度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小组活动中分组待改进

一是人数不宜过多,应该控制在5~6人的范围内。因为人数过多,无论是教师的指导,还是学生活动的参与度乃至互动质量都会受到影响。二是学生分组同质或不同质,应该根据项目情况进行。因为同质的学生如学习习惯好的、成绩好的、活动积极的,或者是学习习惯不好的、成绩差的、活动不积极的分在一组会形成两极分化的现象,影响整体效果。而不同质的学生因为会出现示范效应,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就会提高整体效果。三是小组活动一定要遴选负责任、会组织、有沟通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否则小组活动就会形同虚设,以至变成个人成果替代整组活动成果,影响小组学生活动成绩。

2.活动项目需根据情况与时俱进

项目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扎实的知识和锻炼能力而设计的。有的项目是锻炼学生的一项能力,有的是锻炼多项或者是综合性的能力,即使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一种能力也应该根据不同的班级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做到常做常新,不断出新。

3.对学生做项目的指导应该进一步加强

虽然学生在不同的课程学习中接触过和做过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也从不同角度锻炼着学生的能力,但是教师的指导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在实施项目时教师指导要注意的是:一是及时掌握学生做项目的进展情况;二是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在活动及活动的情况;三是掌握学生讨论问题的结果;四是检查学生的活动出勤情况;五是明确学生的任务分工。

4.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由于项目任务的设计要求既适合实际,又要数量适度、难度适中,还要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而要能够将“三适合、一锻炼”的实践教学项目设计出来就要做精心的准备:一是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学生的实力;二是调研社会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三是全面考虑,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水平才能做到。

5.适度让学生参与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改变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让学生适度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来。在评价之前,首先让学生明确评价的具体标准,其次讲清评价中的注意事项。适度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主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精神;另一方面,让学生真正加入评价主体享有评价的权利,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明显的进步和变化,从而增强自信心,享受成功的乐趣。

综上所述,项目驱动下的课程形成性评价突破了传统的一张考卷评价学生的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全面评价理念,能充分地调动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特别是通过个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讨论、评价等多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较强的社会心理素质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走向社会、实现学业与实际岗位的快速对接以及被社会认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鲁华.在教学中落实形成性评价的意义[J].教学研究,2014(4).

[2]黄怡凡.形成性评价在合作学习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7).

[3]谭朝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J].中学教学参考(下旬),2010(4).

[4]谢永春.形成性教学评价要把握的因素[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5).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014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15GJJG2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付际红(1965- ),女,江苏淮安人,大学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世界历史教学。

上一篇:阅读指津(4) 下一篇:应用滋肾育胎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