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甘露醇联用治疗脑梗塞60例

时间:2022-08-18 01:09:46

【关键词】 药物联用; 脑梗塞; 结 果

脑梗塞为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种降粘药的应用,使闭塞性脑血管病的近期疗效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了探讨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甘露醇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我院自1991年2月至1996年5月,采用上述3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病例60例,并与同期病例59例,采用蝮蛇抗栓酶治疗作对比,经对照观察,治疗组效果较显著,且恢复肢体功能较对照组快,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共119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男92例,女27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6.8岁。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治疗组60例,对照组59例。全部病例均为急性期。两组性别、年龄均有可比性。入院后均常规做血液流变学、CT检查。

1.2 诊断标准[1]:①有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血压病史;②在安静状态起病缓慢;③临床症状轻,意识清或仅有一过性意识丧失、无头痛、呕吐;④定位体征明显(偏瘫、失语等);⑤脑CT显示局部低密度灶;⑥除其它疾病外。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低分于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入,1次/d,连用15d为1疗程。对照组用蝮蛇抗栓酶治疗,以0.08U/kg计算用量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1次/d,连用15d为1疗程。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略)

1.4 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6d后观察两组的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仪观察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温氏比积法)、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简易法)等。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①治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生活完全自理;②显效:瘫痪肢体肌力提高Ⅱ度以上,语言、吞咽障碍等症状与体征显著改善;③有效:瘫痪肢体肌力提高I度以上,语言、吞咽障碍等症状与体征有改善;④无效:死亡或症状与体征无改善。

2.2 结果:治疗结果见表1、表2。从以上治疗结果分析表明,采用传统的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病人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报道蝮蛇抗栓酶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本组总有效率为88.13%,推测可能与疗程过短有关。

表2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略

3 讨 论

3.1 血液流变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形成关系密切。许多学者观察到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均有异常,血液粘度升高、红细胞压积增高、与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聚集性增强以及血浆成分改变有关,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3]。血液的浓、粘、聚、凝状态,易导致血栓形成,引起缺血性梗塞。根据泊肃叶氏定律(Poiseuille)[4],在血管长度和管径不变的情况下,脑血流量与血液粘度呈反比,血液粘滞性成为影响脑血灌注量的重要因素。脑梗塞病人缺血区血管极度扩张、麻痹、失去调节能力,即使轻微血粘度增高,脑血灌注量也会明显减少,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水肿,不仅增加脑血流的阻力,使血管两端的压力差(P)减少,影响局部脑血流量,而且脑水肿的发展可使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疝而危及生命。因此,降低血液的粘度是治疗脑梗塞的重要环节。

3.2 本组病例应用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与20%甘露醇治疗后,根据以上结果分析,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均有降低,尤以全血粘度和纤维蛋白原的降低明显,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凝集率及甘油三脂降低幅度两组差异性不大。我们认为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与20%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是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应于基层医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梗塞发生后缺血区内血流变慢,切变率低,红细胞变形性小,血细胞聚集性增高,发生逆转现象而使血液粘稠性急剧上升,导致局部血循环障碍,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恶化。因此,要改善微循环障碍,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必须首先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故上述二者联合应用目的在于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运氧能力,提高脑组织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从而缓解脑梗塞缺血区的氧供减少及耗氧增加的矛盾,增加脑组织的代偿能力。

3.3 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甘露醇联合应用的药理作用,复方丹参为中药活化血液之剂,其有水溶性成分,每毫升相当于丹参、降香各1g。研究表明,丹参有抑制磷酸二脂酶的作用,可使血小板中环磷酸腺苷增加,并抑制血栓素A,(TXA2)的合成,减少血细胞及血小扳的聚集,并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异常,有利于侧枝循环的开放,加快微小血管的血流速度,改善缺血区的瘀血状态,调节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还有人报道认为丹参是钙离子拮抗剂,对心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5]。低分子右旋糖酐可以降低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血细胞的聚集作用,并有渗透性利尿作用。20%甘露醇不仅有消除脑水肿的作用,实验证明还能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减少血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变形性等作用[6]。日本学者玲木二郎指出[7]:20%甘露醇能有效地控制脑梗塞,为首选药。三者联合应用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迅速建立侧枝循环的作用,又具有直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度,改善梗塞缺血区的供血供氧,消除脑水肿,保护脑细胞,显著提高了疗效。

3.4 值得注意的是,脑梗塞急性期,病灶区血管麻痹,常出现过度的灌注,此时使用血管扩张剂,不仅不能增加病灶区的血流量,反可发生“盗血”综合征。因此,急性期,特别是脑水肿明显,意识障碍严重者,不宜使用血管扩张药,有报道任何血管扩张剂都不能使缺血区小动脉进一步扩张,但正常小动脉则可扩张。这样就有可能使脑血流从缺血区引向正常脑区(脑血偷漏)。本组病例在使用脱水剂的同时,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均未发生上述“盗血”综合征现象。作者推测认为是使用脱水剂同时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扩张了心脑肾血管,加强了利尿作用,消除了脑水肿,而克服了脑内“盗血”综合征的发生。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病人,在保证有效的脱水同时,联用血管扩张剂,是安全、有效的,且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各类脑血管疾病论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88,21(1):60.

[2] 董德长,主编.临床理论与实践[M].内科分册.第1版.上海科普出版社,1993.109.

[3] 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06.

[4] 李家增.血栓形成后的病理生理[J].实用内科杂志,1984,4(5):226.

[5] 黄明才.丹参在辅助治疗肺心病中的作用[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81,16(4):229.

[6] 李伟华.血液流变学原理在脑梗塞中的应用[J].中级医刊,1990,25(6):389.

[7] 刘顺兴.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急性期治疗现状[J].山东医学,1989,10:450.

上一篇:巴曲酶注射液、甘露醇与速尿联用治疗大面积脑... 下一篇:静脉使用甘露醇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