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优的解题方法

时间:2022-08-17 11:29:11

寻找最优的解题方法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则是提高数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生正是通过一个一个的解题,使思维能力得到一步一步的提高.在解题过程中,若能追求解题的最优化,则一方面可以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的奇妙,领悟到数学的真谛,激发学生更加喜爱数学,激励更多的人从事数学研究.下面仅以函数、不等式、数列等方面的内容加以说明.

一、 变换思维角度

不少问题按一般思维方法,往往会束手无策或者是计算量偏大,但如果我们运用“正难则反”、逆向思维等手段改变思维角度,则往往能起到“柳暗花明”之功效.

例1:等差数列{a}中,d=,a=,S=-,求a及n.

[分析]通常可以列出关于a、n的方程组解决,相对稍繁.但如果变换一种角度,进行逆向考虑,把a看作第一项,则a为最后一项,公差为-,就简单多了.

事实上,-=n×+×(-)?圯n=10,则a=-3.

例2:若ΔABC的三边a、b、c的倒数成等差数列,求证:∠B

[分析]由题意=+,要证∠Ba,b>c,>,>,+>,即得矛盾.真是令人大开眼界.正如牛顿所说:“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

例3:已知=(,),=(,),求+与-2(-)的夹角.

[分析]一般思路:易知

||=||=1,·=0,cosθ==-,

而+=(,),-=(,)计算量偏大.

如果改进计算方法,则可简化计算:

|+|===2,同样|-|=2,则cosθ=-,又0°≤θ≤180°,θ=120°.

思考:如果从图形上考虑,则可显而易见:注意到||=||=,||=||=1,以,为边作出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OAB=30°,易知所求角为∠BOC=120°.

启发:向量问题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利用几何意义,如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共线、长度、平面几何结论,从图形入手,往往可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

二、变更问题方式

如果一个问题难于解决,我们就可以将其转化为它的等价命题,或者利用反演原则转化为其他领域问题,必要时甚至可以强化结论,从而较好地解决问题.

例4:已知函数f(x)=(1+)-2(x≥-2),求方程f(x)=f(x)的解集.

[分析]按常规思维,须求出f(x),一步一步去解.如果我们将问题变更为:等价于解方程f(x)=x,则易得x=±2.

例5:已知函数f(x)=-,(1)证明f(x)存在反函数并求出其反函数;(2)证明f(x)的反函数图像与直线y=x无交点.

[分析](1)即证a≠b时f(a)≠f(b),正面直接证明较困难.若改为证它的逆否命题:若f(a)=f(b)则a=b,则不太困难.事实上,令f(a)=f(b),即-=-,变形得(-)(1+)=0?圯==a=b,不难求得f(x)=(x+).

(2)若直接由f(x)与y=x联列方程组,则计算量较大.这里若注意到一个函数与其反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只需证明原函数f(x)与直线y=x无交点即可.

f(x)=-y=x?圯x(1-)=1,当0

当x≥1时,x(1-)≤0,得x(1-)=1,均无解,则方程组无解.

三、一般、特殊灵活用

特殊与一般是辩证统一关系,特殊蕴含于一般之中,一般包含特殊.我们可以从特殊入手,从简单做起,寻找一般的规律,或者是否定一般性;也可以从一般性入手,反过来解决特殊性问题.

例6:(1)已知数列{c}中,c=2+3,数列{c-pc}为等比数列,求常数p;

(2)设{a}、{b}是公比不相等的两个等比数列,c=a+b,证明{c}不是等比数列.

[分析](1)一般做法是利用任一项是前后两项的等比中项(第二项起),建立恒等关系,再化简,但化简的计算量偏大,一般学生难以完成.但如果灵活运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首先前三项必须成等比,即可求出p.然后验证,即利用必要条件解题.事实上,前三项为13-5p,35-13p,97-35p,则(35-13p)=(13-5p)(97-35p),得p=2或p=3,容易验证适合,计算量明显减小.

(2)仿(1)同样只需考虑前三项c=a+b,c=ap+bq,c=ap+bq(记公比分别为p、q),易证得c≠cc,否则不难推出(p-q)=0?圯p=q,从而矛盾.故前三项不能成等比,因而{c}不是等比数列.

例7:已知函数f(x)=,那么f(1)+f(2)+f()+f(3)+f()+f(4)+f()= .

[分析]用死算的方法当然能求,但比较耗时.我们将其一般化:考虑到f(x)+f()=1,则易得原式=f(1)+3=

再如:已知函数f(x)=asin(πx+α)+bcos(πx+β),其中a、b、α、β都是非零实数,又知f(2003)=-1,求f(2004).只要将其一般化,研究f(x)与f(x+1)的关系即可.

四、用好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用好数学思想方法则能更有效地指导解题,提高解题有效性,做到高瞻远瞩.

例8:等差数列{a}中,a=13,S=S,问前多少项和最大?

[分析]此题一般方法当然能解,但若能从函数观点尤其从图像角度出发,则会异常简单.

S=na+d=An+Bn,A=

例9:当1b.

[分析]此题虽然叙述简单,但一般方法并不太好着手.两边取对数试试看:

即证(b-1)lga>(a-1)lgb,即证>(*)

这自然联想到数形结合,即比较斜率大小.考察函数y=lgx,A(1,0)、B(a,lga)、C(b,lgb),B、C两点在图像上,b>a>1,由图像知k>k,即(*)成立,原不等式得证.(见图2)

例10:若|a|

[分析]运用分类讨论,则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若(a+b)(a-b)≥0,则|a+b|+|a-b|=|(a+b)+(a-b)|=2|a|

若(a+b)(a-b)

证毕.

例11:抛物线x=8y的焦点为F,点M(-2,4),P为抛物线上的一点,求P点坐标,使得|PM|+|PF|最小.

若以常规设法,设P(x,y)为抛物线上的一点,则|MP|+|PF|=.显然,这与简单性是背道而驰的,可以说此路繁琐之极.

考虑到数形结合,由定义可知,|MP|+|PF|=|PM|+P到准线的距离,如图3,易得P点坐标为p(-2,).这个解法巧妙,简捷,合理,优美.

又如:求cos+cosπ+cosπ的值.

解:按常规的方法是用三角变换,乘以后积化和差,逐步变换得结果,另外,还可以用二项方程x-1=0的复数根的实部之和为零来解,最佳的方法是化为cos-cosπ+cosπ,作等腰三角形ABC(如图4),使∠A=,AB=AC=1,BC=x,在∠ABC内作∠DBC=π,则AD=BD=1-x,BC=CD=x,cos=,cosπ=,cosπ=,又对BCD用余弦定理,则易得结果为.

上一篇: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 下一篇: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