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探讨

时间:2022-08-17 10:54:09

关于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探讨

[摘要]旱涝灾害是我国最多发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防汛抗旱减灾一直是我国防灾和抗灾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本文就以江苏南京为例对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防汛抗旱 减灾对策 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213-1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区域因素极易导致旱涝灾害的出现,一般来说北方干旱少雨,而南方则湿润多雨,在我国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严重的旱涝灾害,旱涝灾害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1]。

1防汛抗旱减灾历史与现状

南京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所辖各县分布在长江南北两岸,我们一般将秦岭淮河看做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2],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分布不均,旱涝灾害时有发生。江苏人口稠密,做好防洪抗旱减灾工作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历史上南京遭受的旱涝灾害并不多,长江上游植被茂盛,极少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水流清澈,并不像黄河堆积泥沙抬高河床。长江中下游属于平原地区水流缓慢且多湖泊,这有效防止洪涝灾害的出现,众多湖泊的蓄水工作也有效缓解干旱。

从近代到现代长江流域自然灾害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长江沿途植被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防灾和减灾基础工程建设的不重视使得人们应对旱涝灾害能力差,加之多雨气候,近代以来南京地区遭受多次严重水灾的袭击。

建国后,我国逐渐重视对长江流域的旱涝灾害的治理工作,对长江流域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增加植被、改良河道、建设防洪灌溉工程等,有效减少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的发生。然而,当前环境变化对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当前的防灾减灾工作中逐渐暴露出了不足,加强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仍然是我们面临的紧要任务。

2防汛抗旱减灾措施

2.1健全防灾工程体系建设,提升防灾能力

防灾工程建设是我国防汛抗旱的基础,没有充分的物质基础保障无法实现防汛抗旱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旱涝灾害产生迅、危害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争取将灾害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于无法有效控制的灾害,在灾害发生后确保相应的减灾工程发挥作用,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造成的危害。防灾工程设施建设是健全防灾工程体系的重要内容,针对江苏地区灾害多发特点建设相应的防灾设施能够有效提高城市防灾能力。尤其是要在原有的各市抗排队的基础上组成一批市级的防汛机动抢险队,为了降低洪涝灾害时造成的损失,要尽可能的增加排涝设备的建设。

2.2加强法制建设,规范防灾和减灾措施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我国颁布和修订了一系列针对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的法律法规例如《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抗旱工作的意见》等,“蓄滞洪区管理条例”也在起草当中。与此同时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工作管理制度,如《国家防总应急响应工作实施办法》、《防汛抗旱信息报告情况通报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完善为江苏地区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3建立完善指挥系统,快速科学决策

防汛抗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有统一的指挥从而把控全局,目前,江苏地区防汛抗旱工作中已经建立其较为完善的指挥系统,能够灾害发生前或发生后对其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从而实现对防灾和减灾工作的科学指挥。对于防汛抗旱工作来说统一的指挥和科学的决策极为重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指挥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对防灾减灾工作过的整体把控,在人员及物资的配置上从全局出发实现最优配置,有效提高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效率。坚持“统一指挥、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分级分部门”的原则,做到防洪抗旱减灾工作的有序进行。各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本区域内防洪抗旱减灾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统一服从上级部门的指挥。

2.4加强预防体制建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完善的预防体制是是做好防汛抗旱健在工作的重要保障,完善的体制保障能够使灾害的应对工作更高效,对于灾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做到全面的分析,从而做好准备工作,预防制度建设与防灾减灾工程体系建设相辅相成,两者紧密结合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5完善灾害监控体系,提供科学的防灾、减灾依据

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江苏地区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先进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对灾害的有效监控,在抗灾减灾工作中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对于灾害发展的有效监控为防灾指挥系统提供最准确的事实依据,帮助其制定出最科学合理的决策,灾害现场的指挥和人员物资调配等工作还有赖于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

2.6加强综合工程措施的建设

根据江苏省的地形分布特点,加强综合工程的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挡、排、拦、蓄、分。挡,就是要通过加固河堤的方式,提前抵御洪水的威胁,尽可能降低生命财产损失;排,就是在排涝泵站的基础上,疏浚河道、完善或者重新改造地下的排水管系统,增加低洼处的排水设备,提高综合排水能力;拦,就是开挖拦山截水沟,由于雨量较大,如果同时进行山洪和低水的排泄处理,难度较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山洪和低水分开进行排泄处理,缓解排泄设备的压力;蓄,就是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蓄水处理,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现象,充分利用洼地、池塘进行蓄水处理,一方面可以抵御洪涝灾害,另一方面又可以进行充分利用水资源;分,可以在废弃黄河的上游开辟分洪道,加大黄河上游的分走量,可以减轻对本省内的洪涝压力。

3结束语

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质量关系到灾害存在地区的全局,经济的发展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要充分利用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完善的法律体制来保障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贵宝.防汛抗旱技术标准[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02).

[2]唐传利.关于开展河湖连通研究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水利.2012(06).

上一篇:地理国情监测与测绘高新技术分析 下一篇:论房屋建筑工程的渗漏原因与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