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丧葬礼乐探析

时间:2022-08-17 09:11:52

摘 要:本文运用民族音乐学的方法对现代豫北丧葬礼乐进行归纳,主要从现代豫北地区的殡礼、豫北的丧葬音乐及其乐器、豫北教化后人的丧葬音乐功能进行探讨与分析,旨在说明音乐在丧葬礼仪中的效用、孝道观念的发扬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关键词:殡礼;丧葬乐;豫北

在豫北丧葬仪式中,礼和乐相铺相成,丧葬礼需要音乐为其营造气氛,以起到抚慰心灵、教化规劝等作用,音乐则需要丧葬礼作为其表达的载体。豫北主要是指河南北部新乡、安阳等地区,本文主要以豫北为例来谈一下现代豫北丧葬仪式中的礼和乐及其功能。

1 豫北地区的殡礼

从西周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开始起,礼和乐就开始同时出现了,乐伴随着礼,为礼服务,礼就开始一直发展延续到现在。不同时期同一个地方的礼也会有所不同,当然,豫北现代的丧葬仪礼也是这样的。丧葬礼简称丧礼或葬礼,古称“凶礼”,是人生礼仪中最后的一件大事,是人结束一生后,由亲属、邻里、朋友等进行哀悼、纪念、评价的仪式,同时也是殓殡祭奠的仪式,在豫北也称“白事”。在人生仪礼中,葬礼的程序最为复杂多样,一方面有对死者一生的事业、影响社会的总评;一方面又会对死者进入信仰中另一个世界表示各种祝福。豫北采用土葬的丧葬仪式,豫北的丧葬礼大致由以下步骤:一是纸幡,门两侧所贴的白纸上面写有对联,告诉别人家里有丧事。二是盖棺入殓,将寿衣、寿帽、寿靴给死者换上,用纸蒙脸,钉上棺材,盖棺缝用纸封贴,棺头上置饭罐,子女等亲属要在棺材旁昼夜守候也就是我们说的守丧。三是扎纸罩,有种迷信的说法,认为人死后在阴间跟在世一样。所以子女为了尽孝道就为死者扎纸罩,纸罩一般是纸马、纸牛、纸人、纸屋、纸花圈等。纸罩为送行和送殡时要烧掉。四是吊丧,俗称出殡,也就是集体悼唁祭拜。五是发引、送殡,发引前,众孝子披麻戴孝,手持哀杖,将牢盆摔破,一人高声报路,孝子、亲朋痛哭慢行,纸人、纸马等伴随前进。亲属将棺材至坟地。丧葬仪式有悲伤的气氛,但同时也是主客双方联系感情的纽带,几席的亲朋,老者尊辈,平肩弟兄,这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创建和谐社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 豫北的丧葬音乐及其乐器

在丧葬仪式过程中,浓重的气氛、压抑的心情,对于死者家属而言,内心的悲伤自不言待。用音乐来渲染情绪,传递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豫北丧葬歌的内容是哭述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对亡者的深切怀念;还有就是歌颂死者艰苦创业的精神,以教育后辈。所谓“丧歌”就是服丧期所唱的歌曲,丧歌的曲调一般是哀哭歌调,这种歌调大都建立在悲泣哭述语调的基础之上,节奏自由,一句委婉的下行哭腔,大同小异地连续进行。现在在豫北都会请歌手来唱哭丧歌。在守灵期间,丧家为了悼念亡灵,慰藉人心,便会请歌手来唱孝歌,他们会唱多种孝歌,有的还能即兴创作,针对死者的年龄、性别和家庭情况来唱。哭丧歌伴奏的乐器是鼓和锣,一般是边敲边唱,或唱一段再敲打一定的套数。在豫北丧葬中,都要用哀乐葬礼进行曲。哀乐葬礼进行曲的旋律呈下行进行,使人听了不自觉会悲伤,可以想到他们失去亲人的痛苦。在豫北丧葬中一定会放哀乐葬礼进行曲。

“河南唢呐”俗称“响器”、“鼓乐”,遍及河南城乡,在豫北丧葬音乐乐器中主要就是以唢呐为主,唢呐能使“丧葬年祭务请响器致哀”,在豫北丧葬中都会请唢呐队吹奏来送葬以及表现伤心哀愁。丧葬中以摆地摊或行进形式演奏,丧事吹悲剧,如河南越调《李天保吊孝》、《秦雪梅吊孝》等。吹戏曲也用于送葬途中等,唢呐声音高亢明亮,传递较远,与丧葬情绪同心同构。笙,在豫北丧葬中也会用到,跟唢呐、鼓合奏。它的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丧葬使用的鼓,按形制可以分为大鼓、中鼓与小鼓三类,按音响可分为高音鼓、中音鼓和门鼓三类。丧葬锣使用锣、斗锣和云锣三种形制。在豫北丧葬中会使用锣鼓,丧葬锣鼓的演奏方法其基本形式为合奏。在豫北有丧事必有鼓吹,吹主要是指唢呐,“鼓吹”,在当地民间俗称“响器”。 在当地,人们一听到有“响器”的声音就直观的认为:有人家在办丧事。鼓吹乐贯穿了丧葬活动的始终,在一定程度上鼓吹乐已经成为了丧事的代名词。凄婉哀愁的鼓乐声能引起周边人们的注意,在这里鼓和吹奏乐器发挥着它传达信息的作用,起到通报死讯的作用,同时也渲染失去亲人悲伤的气氛。

3 豫北教化后人的丧葬音乐功能

丧葬仪礼,体现了人类的尊严与自我尊重。尤其是对有业绩的死者,用葬礼的形式进行表彰,这不仅是让死者享受哀荣的问题,而且是借此教育后代,学习死者的品德、操守,继承死者的遗愿,实现他们未实现的理想。复杂的丧葬仪式、庞大的送葬队伍、以及陪葬纸活、异彩纷呈的节目表演无疑会对参与者产生很大的心灵震撼,这种实际行动会告诉每个人,孝道是人的基本准则。百事孝为先,恪守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在整个仪式的过程之中都极力宣扬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多行善事以告慰亡者的在天之灵。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就是哭丧歌,它起到了助哀的作用,即便再不懂孝道的子孙,也会因此而受到感动进而泪流满面。这样的氛围,无疑是一场生动的孝道思想宣传教育课,这样的教育远比课堂上任何光辉的字眼和话语有效的多。

综上所述,豫北丧葬礼中用的“乐”它符合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同时有着良好的现实依托。对于参与丧礼和观看丧礼的人们来说,每一次丧葬仪式都是一次情感教育和信仰的提升,以达到尊老、敬老、祀鬼、敬神、娱人、思亲的最佳效应,而这种效应恰恰通过丧葬仪式音乐得到良好的宣传。在丧葬仪式中,每一个环节奏什么样的音乐,行什么程度的礼,都有当地的习俗规定,音乐与民俗是伴随在一起的。豫北的丧葬仪式涉及豫北的文化、艺术、社会等诸多因素,是豫北文化从古至今、历经沧桑形成的深厚积淀,其中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豫北的丧葬音乐在文化的熏陶下得以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它具体形态和模式又发生了变化。丧礼仪式上唢呐吹的响亮,锣鼓打的火爆,仪式场面更加“宏伟”,吸引了乡民来看这不仅仅体现了音乐的魅力,更体现出中国传统“礼孝文化”的美德,“礼孝”是我们中国传统文明的精髓,是体现我们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 柯琳.“河南唢呐”及其系列乐器[J].乐器,1989(02):1619.

[2] 王晓坤.鼓的文化意义――豫北群鼓个案研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2):6570.

[3] 汤洁.浅析仪式音乐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以焦作市博爱县北石涧村丧葬仪式音乐为例[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03):121122.

[4] 王志毅.先秦“丧葬歌曲”考[J].艺术研究,2010(04):7073.

上一篇:天津自然博物馆如何实现对社会与公众的服务 下一篇:高校品牌艺术特色活动的创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