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的方法和术后护理要点

时间:2022-08-17 08:59:00

探讨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的方法和术后护理要点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的方法及护理方案。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54例进行胃造瘘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经过6个月的随访, 54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具有安全便捷的优点, 同时给予精细的术后护理, 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经皮穿刺;内镜;胃造瘘术;护理要点

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手术在临床上是一种新型的管饲方法和内镜介入技术, 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进行胃肠内营养, 亦可作为胃肠减压应用。该术式具有简单易行、安全快捷、风险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广东省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实施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的54例患者, 术后给予精细的护理, 取得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54例行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 其中男女例数分别为32例和22例;年龄范围在59~83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8.5±3.1)岁;54例患者中食管癌23例,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重型颅脑损伤16例, 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9例, 重症肌无力6例。

1. 2 方法

1. 2. 1 胃造瘘方法 采用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 可在胃镜室或推电子胃镜主机于患者床旁施术。术前行全麻, 取平卧, 经口插入胃镜, 通过胃镜定好腹壁造瘘穿刺部位。常规消毒, 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于造瘘穿刺部位两旁约1cm处分别作为胃壁固定穿刺部位, 用CREATE MEDIC株式会社的经皮胃造瘘套件的胃壁固定器垂直刺入胃壁固定穿刺部位, 胃镜确认固定器刺入充气胃腔, 拔除固定器黄色管心针, 将缝线插入固定器, 通过蓝色管心针的线把持器将缝线套住, 拔出固定器使缝线经两管心诱导至体外, 在腹壁处结扎, 固定腹壁及胃壁。在对称的部位用同样手法进行腹壁及胃壁固定。在造瘘穿刺部位作一小切口, 将装配好T形持撑套的PS针垂直刺入胃内。留下T形持撑套, 拔去PS针, 立刻将造瘘管插入T形持撑套, 由气囊注水口注入规定量的灭菌蒸馏水使气囊扩张后, 拔出T形持撑套, 使气囊与胃壁接触, 然后将T形持撑套撕裂除去。于腹壁用绷带固定造瘘管。术后8 h患者无不良反应即可注入流质食物, 每次注入300~500 ml, 3~5次/d。

1. 2. 2 术后护理方法

1. 2. 2. 1 一般护理 术后卧床休息24 h, 并密切的观察患者呼吸、神智、体温、脉搏、血压等临床指标, 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痛等情况。

1. 2. 2. 2 肠内营养护理 术后8 h患者无不良反应即可注入流质食物, 每次注入300~500 ml, 3~5次/d。并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 食物温度在38~40℃, 食物摄入速度及剂量应适当, 在摄入食物前后用30 ml的生理盐水或者温开水对瘘管进行冲洗。在每次摄入食物的时候应把患者头抬高, 让患者维持在半卧位状态, 此种位置维持在30~60 min, 其可有效降低食物反流现象发生。

1. 2. 2. 3 造瘘管及皮肤护理 造瘘管可通过外垫进行固定, 防止出现扭折和移位现象。在手术后固定不用太紧, 防止压迫严重导致坏死性肌膜炎, 之后患者可根据其自身感觉将外垫调节到合适位置。保持造瘘口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防止感染。造瘘口感染大部分是因为营养液外渗残留在造瘘口周围, 从而导致细菌大量繁殖, 另患者在沐浴的时候造瘘口保护不当, 也是引起感染的原因, 所以应保持造瘘口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沐浴时淋湿, 并定期进行腹部检查, 防止腹压过高。若是出现造瘘口及周围皮肤红肿、疼痛、局部温度过高等情况时, 应及时报告医生, 治疗:用2%过氧化氢进行清洗, 再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 涂抹氧化锌软膏。

1. 2. 2. 4 并发症及其护理 该术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常见并发症为:①造瘘口感染。治疗:用生理盐水清洁局部皮肤、碘消毒造瘘口及周围皮肤, 静脉注射抗生素, 3~5 d症状消失;②造瘘口肉芽组织生长。治疗:用10%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局部清洗, 可有效预防肉芽组织生长引发的局部出血, 3次/d, 早、中、晚各一次。对于烦躁患者应使用腹带固定造口管, 并进行包扎。造瘘管每隔1~6个月进行一次更换(根据造瘘管质量来定), 如出现管道有异味、水囊破裂脱管等现象应去医院就诊更换, 一旦发生脱管应停止喂食, 并在半卧位的前提条件下使用75%乙醇消毒造瘘口外周, 重新插入新造瘘管, 注入5 ml灭菌注射用水将水囊充满。常见的胃肠道并发症为腹泻、便秘、出血、腹胀等, 应合理搭配饮食比例, 并在食物摄入的过程中注意温度和速度, 注意观察呕吐物颜色及是否有黑便, 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 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内镜止血。

1. 2. 2. 5 出院指导 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留置的胃造瘘管保留时间范围在6个月~2年, 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造瘘管护理知识教育, 掌握造瘘管的正确使用方法。患者需要家庭肠内营养时医护人员应仔细认真告知患者及家属及时关注相关的营养知识, 让家属变为肠内营养的执行者;还需对患者营养指标进行检测, 合理调整营养液的成分与计量,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 结果

经过精心的术后护理, 随访6个月, 没有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近些年来我院经皮穿刺内镜下造瘘手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其在长期吞咽困难或进食困难而胃功能正常、缺乏肠内营养的患者中较为适用, 其具有并发症少、安全快捷等优点, 该方式还可减少因长时间放置鼻导管造成的鼻腔咽喉黏膜糜烂出血, 或者因为反流误吸引起的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在手术后给予精细的护理, 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且该术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燕萍,张滢,裘丽珍, 等.老年痴呆患者内镜下经皮胃造瘘肠内营养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护理与康复, 2011, 10(9):779-781.

[2] 凌峭.集束化干预在超高龄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13):1521-1523.

[3] 徐沛纯,刘梅娟,王凤红, 等.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术后并发症护理的研究现状.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1, 16(6):392-394.

上一篇: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后腹腔并发症2例 下一篇: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