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身体里“养”虫

时间:2022-08-17 08:36:14

9月3日下午2点,扬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来了一名7个月大的婴儿,啼哭不止。家长反映,孩子老是揉眼睛,细心的妈妈发现里面好像有“虫子”蠕动。结果,孩子妈妈真的没看错,医生花了3个多小时,从婴儿眼中“挑出”15条白色线虫!最长的达18毫米,细如白线,挑出来后被医生放在生理盐水瓶里,虫子还活跃地游来游去。

人体是寄生虫最理想的繁殖栖息地

由于卫生习惯不良,肠子里有蛔虫、蛲虫等寄生虫多数人都听说过,可眼里为什么也有寄生虫呢?

其实,世界上约7亿人体内有寄生虫。对于寄生在人体的寄生虫来说,人体是非常理想的繁殖栖息地点。它们可通过空气,饮用水,食物和直接接触进入人体。30分钟内它们即可找到合适自己的栖息场所。

人的表面皮肤,会受到螨虫等细小昆虫的袭击。而人的消化道更是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等的理想栖息地。一条牛肉绦虫在10周内可从受精卵生长至2米长。而且受感染者开始并无感觉。数周后发现大便里含有会动的虫体节。每个虫体节可含5万个受精卵。

当寄生虫附着到消化管道中,它们就导致消化系统机能不良,妨碍了原本吸收养分的过程。当虫卵进入血液中时,它们就可以在每一个主要器官、腺体和身体系统中孵化和寄生,导致器官退化或机能不良,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虫积”危害古来有之

中医早已认识到寄生虫能引起疾病,并将之称为“虫积”,多由饮食不慎、恣食生冷瓜果及不洁食物等所致湿热内生,蕴酿生虫,久而成积。

虫积常见腹痛、食欲不佳、面黄形瘦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厥逆、腹胀不通、呕吐、甚至酿成蛊症。寄生于人体内的虫类颇多,一般有蛔虫、蛲虫、绦虫、血吸虫、囊虫等。其发病各有特征,如蛔虫寄生于肠道,则腹痛时作;钩虫病常表现为面黄肌瘦、嗜食异物;蛲虫病患者常主诉、会阴瘙痒,并可在这些部位直接找到白色细小线状蛲虫;绦虫病症状较轻,常因粪便中发现白色带状或虫节片而就医;血吸虫病因其肝脾肿大,血行不畅,而致水液停聚形成“蛊胀”。

养生不成反倒“养虫”

因受一本养生书影响,四川省医院感染科连续收治23名吃生泥鳅染病的患者,通过试剂检测,患者血吸虫、肝吸虫、包虫、囊虫都呈阳性。

医生介绍,这几种寄生虫有交叉反应,不能判断究竟是哪一种。而已经住院的23名病人,每人的肝脏上都检查出有寄生虫,部分病人大脑内也检查出寄生虫。

寄生虫病多由不良卫生习惯引发,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善,很多严重的寄生虫病已经越来越罕见了。对于现代人而言,不当追求“更高级”的生活、饮食方式,却反而给身体埋下了“虫积”的隐患。

据杭州市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治所所长徐卫民介绍,寄生虫和虫卵遍及在所有的蔬菜水果,以及鱼、虾等水产品中。以腌、醉的方式吃蟹、虾比较危险,因为有的市民将蟹、虾用白酒浸泡一下就吃,未能将其中的肺吸虫囊蚴杀死,等于是生吃。还有些市民将淡水鱼洗净后切成鱼片生吃,有的吃“生鱼粥”,有的只用开水浸泡半生吃,还有的在野餐时吃没烤熟的鱼、虾等。这些吃法都存在隐患。比如,生吃淡水鱼易患肝吸虫病。

据专家介绍,肝吸虫的虫卵必须在纹沼螺等淡水螺中孵化,形成尾动幼虫后离开螺体,并寻找麦穗鱼、鲤鱼、青鱼、鲫鱼、大头鱼等淡水鱼类作为第二中间宿主。人生吃淡水鱼后,囊状幼虫会在食用者的体内脱去外囊,并逐渐发育成虫。这些成虫可在人体的胆管和胆囊内存活30年之久。

当心宠物也“宠”虫

如今,家里养宠物已经越来越普遍了,但实际上,宠物更是寄生虫最喜爱的繁殖栖息地。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寄生在狗小肠内的小型绦虫,是一种共患病。人体感染主要是与牧犬、家犬接触,或在剪毛、挤奶、皮毛加工,以及运输、购买生狐皮等动物皮毛时,不及时洗手,或误食犬、狼、狐等排出的虫卵而致。感染5-20年后才出现症状。可寄生在人体肝胆、肺、脑、骨、体表等部位,引起刺激症状。

弓形虫在宠物体内同样比较常见,也是共患病之一。据调查:猫的感染率竟高达40%左右。

如果与宠物亲密接触后不及时洗手,则很容易通过揉眼、吮手指、吃饭等动作引虫上身。在寄生虫病易感人群中,尤以儿童的免疫力最低。而当寄生虫进入人体后,免疫力会进一步下降、消退,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防虫“必杀技”

一、不购买未经检验的肉类;不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水产品;切生、熟肉的刀、案板分开使用。

二、饭前便后要洗手;蔬菜瓜果要洗净;不喝生水;内衣、内裤勤换洗;被褥勤晾晒。

三、使用纱门、纱窗、蚊帐,防蚊灭蚊,避免蚊虫叮咬。

四、猫、狗等宠物要经常洗澡,要减少和宠物亲密接触,孕妇和儿童尤其要远离宠物。

上一篇:艾灸真能“包治百病” 吗? 下一篇:颈椎病“瞄”上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