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听我说 27期

时间:2022-08-17 08:22:27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新课改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敢说、爱说,大胆、自信的个性特点在他们身上展露无遗。可是他们正逐渐“失聪”,即孩子听的能力有所缺失。这是个值得我们每位老师深思的问题。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一种有效的的学习方式。苏教版语文第二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指出“乐于倾听”是学生应该养成的习惯,因为这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更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听的习惯;低年级;养成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同时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件小事都弄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虽然三个金人都有各自的价值,但是第三个金人却因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价值最大。有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就充分显示了,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人交往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现状不容乐观。

场景一:课堂上,一位学生的发言还没有结束,旁边的同学已高高地举起了手,有的同学不停地用肘部碰击着桌面,嘴里发出“嗯,嗯”的声音,更有甚者叫嚷着“还有,还有”。

场景二: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唉”,于是发言的学生自顾自讲着,别的学生或无精打采,或东张西望,或手不停脚不住……

场景三:合作学习时,老师的要求还没说完,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调转座位展开讨论,待老师连忙说“大家等一等”后,同学们才不知所故地渐渐停下来。老师的后半句话刚说完,一片声浪立刻卷土重来。

……

这样的场景在低年级课堂上屡见不鲜,显然,这是由学生不乐于倾听引起的。这样的课堂教学,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譬如场景一中的教学生成,孩子们都只想着自己表达,而没有注意听别人的发言,以至于一再重复别人的发言,学习效果可见一斑。怎样引导学生乐于倾听呢?怎样让听的养成习惯静水流深呢?

一、表征――爱听不听

1.不愿听。笔者长期执教低中年级,通过教学实践与观察,发现现在的学情较之以前有较大不同。一是内容提前学。入学前认识两百字左右的孩子不在少数,有部分学生汉语拼音已在幼儿园或校外培训机构学过。二是表达较自如。如今年轻的父母都和孩子说普通话,注重讲故事、听故事又使孩子的词汇量变得丰富,许多孩子学会了使用各种句式,学会了很多词语和成语的用法。这些储备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课上老师讲到他先前接触过的东西,便自以为学过了,早会了,所以可以不用跟着学了。

2.装在听。低年级学生喜欢被表扬,为了得到老师的肯定,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听讲的:端正坐着,平视前方。其实,这其中有的是“装”听,因为当你非常期待他回应的时候,他总是节奏很慢地附和着别人,尤其有一些孩子,当你不经意与他眼神交会时,他立刻从抽屉里抽出双手,作点头状。这样的学生之所以“装”听是为了不被老师批评,如果被奖励“小星星”那真是歪打正着了。

3.难再听。虽然上了小学,但仍有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缺微量元素锌等原因而“啃咬手指”。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也会影响其身体和智力的生长发育。我发现这些孩子的遗忘率较高,想来“左耳进,右耳出”也是一种病态吧。

二、对策――趣、践、励、养

(一)趣生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0分钟。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穿插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善于运用彼此间相互转化的规律,激趣、乐听。

1.有一个孩子叫聪聪。“聪”的构字很有意思,凡事若入耳、入眼、入口、入心了,定能铭记不忘,久之必为聪明人。听觉功能消退是为失聪。于是我边写边说:“古时候,有个孩子,他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用耳朵听,眼睛看,嘴巴说,用心学,所以每件事都做的很好,大家都叫他聪聪。聪明的聪。”说到这里,孩子们都睁大眼睛,感觉有趣。

2.大耳朵图图来帮忙。《大耳朵图图》是一部孩子们爱看的优秀国产动画片,天生快乐,心地善良的胡图图有着一对大大的招风耳,他喜欢多管闲事,精力充沛,所有可爱的小朋友都能从图图身上找到自己成长的影子。因此我萌生了把他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认真听的想法。我把图图的形象作为认真听讲的logo,和“聪”字放在一起,如果有学生一边听一边做小动作,就悄悄走过去对他说:“图图提醒你!”

(二)践于行

倾听是深入学习的必然途径。课堂上的倾听关系既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倾听,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倾听。实际上,所有的教师都非常清楚这种互相倾听关系的构筑是多么不易。

1.榜样效“行”。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绝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课后与学生谈心、受理“告状事件”时,也要注意耐心听取学生的讲话,给孩子一个展现个人思维的机会。

2.训练导“行”。第一,听写训练。可听词语、听故事、听儿歌等,要求学生写下来,再读读是否正确、连贯。第二,听说训练。通过让学生重复别人的话促使他不分心,仔细听。如“刚才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你能再说一遍吗?”第三,听答训练。通过让学生听一些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引导学生在分析中提高听觉的灵敏度,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度。如“小明的妈妈有三个孩子,老大叫大宝,老二叫二宝,老三叫什么?”第四,听辩训练。教师口述判断题或选择题,让学生听后判断或选择。再结合开展一些“聪明星”“乐听卡”“图图奖”之类的争星、评选等活动,学生就会逐步养成认真倾听老师讲解、悉心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小学英语课堂如何做到“高效” 下一篇:如何培养幼儿园小班学生绘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