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对照研究

时间:2022-08-17 07:50:40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对照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总体疗效相当,西酞普兰组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较氟西汀组少而轻。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既有效又安全。

【关键词】

西酞普兰;氟西汀;脑卒中后抑郁

Citalopram and fluoxetine in t 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clinical control study

DUAN Yuanqing,WANG Wenze,WANG Jiyu.Shanxi rongjun mental health hospitalShanxi,Taigu 0308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ion of citalopram and flu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Methods 82 case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of citalopram and fluoxetine groups,treatment of 6 weeks,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and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in pretreatment and treatment of 1,2,4,6 weekend separately assessed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Citalopram and fluoxetine group the overall effect of a considerable,citalopram group effect faster than the fluoxetine group of adverse reactions due to limited light.Conclusion 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are both effective and safe.

【Key words】

Citalopram; Fluoxetine; Poststroke depression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1.19

作者单位:030800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段媛卿 王继禹);

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王文泽)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DS)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其发病率为23%~65%[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情感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体重减轻、消极等,同时伴有认知功能障碍[2,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为探讨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笔者收集了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2006年10月至2008年8月笔者所在2个医院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均为急性脑卒中患者,诊断依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确诊,抑郁症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4]前17项评分≥18评分。所有入组对象均排除以下情况:有意识障碍、严重失语和既往有精神疾病史、一个月内接受其他抗抑郁药治疗。82例脑卒中患者,男44例,女38例;年龄36~74岁,平均(59.0±2.4)岁;病程17~36 d;其中脑出血39例,脑梗死43例。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42例)和氟西汀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每日晨服,剂量均为20~40 mg/d,疗程6周。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严重失眠者晚间睡前口服阿普唑仑片0.4~0.8 mg。

采用HAMD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各评定一次。按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西酞普兰组痊愈24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6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48%;氟西汀组分别为20、9、5、4,脱落2例,有效率为89.4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两组HAMD评分比较 治疗各周末两组HAMD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x±s)

时间西酞普兰组(n=42)氟西汀组(n=38)P值

治疗前28.7±4.226.4±6.3>0.05

治疗1周22.5±3.5**24.7±4.4**>0.05

治疗2周16.0±4.4**22.4±3.8**

治疗4周10.6±6.8**13.8±6.4**>0.05

治疗6周7.4±5.2**9.6±3.9**>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ESS评分比较(x±s)

时间西酞普兰组(n=42)氟西汀组(n=38)P值

治疗2周8.7±5.017.1±7.0

治疗4周6.8±3.412.9±8.3

治疗6周5.9±4.013.0±7.7

2.3 两组TESS评分比较 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有出汗增多5例,恶心4例,震颤5例,焦虑失眠3例,便秘1例;氟西汀组心电图异常10例,视物模糊9例,排尿困难5例,口干18例,恶心22例,肝功能异常14例,头晕及血压改变 8例。两组血常规、尿常规与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

治疗2、4、6周末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指脑卒中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且症状持续2周以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显示PSD与卒中有着直接关系,抗抑郁治疗不但能提高PSD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5],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相当。治疗后各周两组的HAMD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48%和89.47%,表明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性。但在治疗2周时西酞普兰组减分率与氟西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表明西酞普兰起效时间更快,与国内研究结果相符[6]。

本研究显示,西酞普兰和氟西汀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但氟西汀组高于西酞普兰组,尤其在心血管方面及抗胆碱能方面,有研究认为,西酞普兰在SSRI中不良反应最轻,适用于伴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

本研究提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与氟西汀相当,但起效快,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耐受性,可做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 Gainotti G,Azzoni A,Marra C.Frequency,phenomenology and anatomicalclinical correlates of major poststroke depression.Br J Psychiatry,1999,175(8):163167.

[2] Kotila M,Numminen H,Waltimo O,et al.Depression after stroke results of the finnstronke study.Stroke,1998,29:368372.

[3] 孔永彪,宋艳萍.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367.

[4]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39.

[5] 田亚莉,蔺承艳,龚玲,等.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与多种因素相关性分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2):99101.

[6] 王进良,刘晓伟,杨国平,等.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1617.

上一篇:PTBD治疗肝内胆管微扩张型梗阻性黄疸 下一篇: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4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