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模式下市政工程建设应推崇低碳环保的理念

时间:2022-08-17 07:47:38

低碳经济模式下市政工程建设应推崇低碳环保的理念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工程的大量建设,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什么是低碳经济、如何推广低碳经济模式、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化理念的建立与方式的推行等方面论述了市政工程低碳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市政工程低碳化;低碳经济;问题;推行

引言

全球变暖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市政工程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美好形象,也代表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闹市繁华之地的市政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情况。所以,运用低碳经济理论指导市政工程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和急迫。

1、低碳经济定义

在阐述什么是低碳经济之前,我们必须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密切关注着气候动向,而减缓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减少碳排放量,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模式。

总而言之,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一方面依靠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依靠相关的政策措施,进行一场能源革命,凭借“三低”模式: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少量排放,实现低碳经济的全面推广,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如何推广低碳经济模式

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是低碳经济的实质。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能源技术创新、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创新、制度创新等。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彻底转变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根本方法。同时,低碳经济也是对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发展理念的有效补充。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2.1发展生态经济

一方面,依靠生态碳汇建设、碳捕获及碳利用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利用低碳技术、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进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经济活动的低碳化,构建健康的生态环境。

2.2发展绿色能源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氢能等,努力实现能源消费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生态化,建立低碳、无碳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正常运行,最终实现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3发展低碳化产业

一方面,要切实实行节能减排政策,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努力改善清洁能源结构,密切关注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最终实现社会生产全过程的资源分配低碳化;另一方面,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的关系,有效限制高污染的传统产业,着力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4 发展低碳化社会生活方式

一方面,让人们知道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了解低碳经济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鼓励人们改变与文明生活方式不相适宜的陋习。另一方面,在社会上大力倡导文明消费和绿色消费,倡导健康节约的生活方式,让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3、低碳经济下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市政工程的节能减排工作一直都是各级政府的关注点,现阶段,很多市政工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没有有效地实践低碳政策,存在着许多与低碳经济要求相悖的地方,极大地妨碍了市政工程的低碳化。

3.1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没有按照要求进行

一方面,建设现场的碳排放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另一方面,运输碳排、建设现场碳排及废弃物碳排等与建设相关的其他作业的碳排放也呈上升趋势。除此之外,材料运输、人员建设、废弃物处置、建设机械作业、生活服务、现场办公等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也过多。这些都与市政工程低碳化操作理念相违背。

3.2没有切实提高能源利用率

一方面,我们要尽量减少用能,节约用能,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想尽办法提高能源利用率。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和完善已经让市政工程的能源消费大大增长了。再加之,某些市政工程在建设前图纸设计不准确,标注不明朗,解释说明含糊不清,这就导致建设过程中浪费能源的现象频繁发生。除此之外,建设单位不重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对建设过程监管不到位也是造成有效节能无法实现的原因之一。

3.3没有有效减轻环境污染

低污染是低碳经济强调的重点之一,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离不开环境污染的减少。一方面,市政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及时采取降低污染的技术手段和防护措施。另一方面,也没有尽可能地进行合理的建设设计。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市政工程环境污染不降反升的现象。

3.4没有广泛运用低碳技术

一方面,低碳材料在市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从材料上就没有办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了。另一方面,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技术研发能力十分有限,先进有效的低碳技术还没能有效广泛地推广开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快速推广低碳技术显得越发迫切。另外,从很多市政工程的建设现场来看,很多低碳技术,如太阳能、小型风力发电技术、生物质能系统、高效冷却技术、地热系统、水资源再生利用及水生态修复技术等并没有得到广泛地应用和有效地推广,能源利用率始终提不上来也和此有关。

3.5低碳意识没有深入人心

没有意识就没有行动。意识是行动的前提。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推行离不开低碳理念的深入人心。只有低碳理念人人认可了,在其推行过程中才会畅通无阻。因此,在市政工程低碳化的过程中,建设企业、建设业主、监管单位、建设工人等参与单位与人员具备深刻的低碳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仅仅具有专业的建设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4、低碳文化理念的建立与方式的推行

摒弃之前的粗放的建设方式,果断采取“三低”模式: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以建设单位为重点,联合业主、监理,统筹协作、共同努力是实现市政工程“三高”: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关键所在。

4.1低碳文化在企业中的建立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战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并体现在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以企业文化的形式将低碳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是企业实现低碳经济的根本措施。首先,低碳经济理念必须被列入企业价值观之中,成为每一个员工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其次,企业的经营宗旨不是要搞什么“面子工程”,而是以“三低”: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为重点,以实现低碳增长为目标。最后,要把一些关于低碳经济理念的模糊之处给理清,将低碳经济理念变为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习惯。

4.2低碳设计理念的全面推广

实现市政工程建设低碳化仅仅将目光放在建设环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考虑到市政工程的设计环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设计:材料的设计、主体工程的设计和回收的设计。在材料设计方面,要尽量选用不易受腐蚀、易于清洁和维护的材料,以及可再生、可降解的绿色环保材料,尽可能地延长市政工程建筑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在主体工程设计方面,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前建立严格的建设标准,凭借标准的严格控制达到建筑低碳化目标。在回收设计方面,新工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采用回收或再生后的零部件和材料,使得市政工程建设很好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4.3绿色建设方式的快速推行

《绿色建设导则》中关于绿色建设的描述为: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建设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在材料方面,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必须严格把关,保证建设现场没有被淘汰性的机械设备以及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工程材料;在建设环境方面,最好进行封闭式建设,避免噪声和扬尘污染,同时也要保证建设场地的整洁;在管理方面,要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分配各种建设器械和工具,建立完善的建设保养制度。

5、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基础工程的大量建设呼唤着低碳经济的快速推行。只有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人心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研究; 杨洪镅;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7-15

[2]基于模糊AHP法的低碳市政建设工程评价模型案例分析;郑欣;江苏科技信息2013-02-25

[3]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及其发展路径;章蓓蓓; 黄有亮; 程赟;建筑经济2010-09-05

上一篇:浅析节能形势下房屋建筑外墙涂料的施工工艺 下一篇:建筑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与控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