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倒的羌族古碉楼

时间:2022-08-17 07:45:00

四川理县的桃坪羌寨,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它有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古建筑群。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使桃坪羌寨113座民居全部受损,但绝大部分碉房和3栋碉楼依旧巍然屹立。

13条甬道织成迷宫

羌族石匠建造碉楼,有两个今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奇特之处:一是从不吊线,二是根本不画图纸。桃坪羌寨碉房的建造也是如此,所有的民居碉房,依山而建,绵延相依。

与传统城池设有东南西北4座城门不同,桃坪羌寨说是寨却没有寨门。外人若想进入寨子,几乎只能通过地下甬道。甬道宽窄不等,高低不一。甬道内没有照明设备,有时会有两三个透光的 望孔。全寨总共13条甬道,彼此交错相连,犹如迷宫一般。

碉楼建造有讲究

整个桃坪羌寨有3栋碉楼,1号碉楼和2号碉楼是整个桃坪羌寨的象征和核心,均有9层。理县前县志办主任王科贤老人说,羌族对修建碉楼有着特殊的规定:首先,必须是有人立过战功的家庭才有资格修建;其次,碉楼一般修在整个寨子的要道上,起到防止盗贼侵袭的作用;再者,建碉楼前要请羌族的“释比”(羌族宗教仪式执行者)来看风水选地址,以保人旺财发。

也因为此,羌碉从功能上又可分为官碉、战碉、界碉和风水碉等几种。官碉,为官员所建,如土司建官碉以象征其权力;界碉,为管辖地的“地理标志”;风水碉,一般形体较小,主要用以镇风水,驱魔镇邪;而战碉则雄伟高大,多建于交通要道、山梁岔口或开阔地带,以燃狼烟、吹号等形式报警,也可直接投入防御战斗。

千年古碉处处神秘

碉楼与碉房民居浑然一体,是桃坪羌寨建筑群的一大特色。

在2号碉楼主人陈朝文的碉房里,房间的门多达20多扇,记者差点迷失了方向。陈朝文将记者引进一间不大的卧室,说:“这就是2号碉楼的最底层。”没想到从碉房就这样走进了碉楼。记者正诧异间,只见他忽然弯下腰,掀开一块地板说:“这就是碉楼的暗道,从这里下去,可以一直通到寨子外面。”

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寨主都有“暗道”之类的描述,原来并非杜撰。

羌族是大度的民族,族人之间更为慷慨。两户人家,后盖屋的人,常常在先盖屋的人家边上“挖眼搭木”,或者倚邻居的墙而立柱,节省了人力和物资。

这样的建筑方式,让民居碉房的屋面成了一个只对寨内居民开放的快速交通系统。不用通过地下甬道,就可以快速到达寨子另一头的碉房,这在面对强敌围困时,很是有用。

而更加神奇的是,桃坪羌寨还有另一个贯通全寨的系统:地下水通道。水是高山溶化的雪水,从独有的地下通道流遍全寨。强敌即使将桃坪羌寨团团包围,也无法切断其水源。如今,虽然羌家妇女不再使用地下水网的水洗衣做饭,但甬道之间、碉房之下,依然可见清泉流过。如此周全精妙的设计,出自古人之手,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上一篇:遗嘱涉房产纠纷多,法官提示注意三问题 下一篇:唐太宗寻得《兰亭序》的奇闻谜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