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开启智慧殿堂之门

时间:2022-08-17 07:36:05

品读经典,开启智慧殿堂之门

摘 要: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外杰出人才成长的奥秘:从小读诵智慧经典。读经能让孩子懂得如何为人处世,社会上令人堪忧的现状,更加速孩子学习经典的急迫性。对于开展国学教育,要进行一个系统的规划,以七天为一个周期,坚持读经的多样性,有计划地搜集古典文学作品,激发兴趣,还可组建立国学小组,多开展活动。

关键词:读经典;必要性;好处;方法

一、什么是经典?为什么选择经典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这种数千年筛选和锤炼已经渗透天了民族的骨髓,是无可替代的。所谓“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中外文化经典是最高有营养价值的精神食粮。

《易经》、《黄帝内经》、《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和智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的精魂。

尤其是《易经》,它是中国所有的经典当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

《易经》成书所经历的时间非常长,所经历的圣人也很多,应该说,《易经》是我国古圣先贤集体创作的成果。

孔子在编订经典时写了十篇文章去赞美它,去解释它,这叫“十翼”。可见,《易经》真不愧是“群经之始”啊!

二、读经的必要性

1.中外杰出人才成长的奥秘:从小读诵智慧经典

周文王、孔子、孟子、诸葛亮,还有现代的、这些人,他们成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他们都是饱诗书,他们读的不是简单的书,不是现在家长们喜欢给孩子买的动画片、童话故事书、漫画书,而是那些被时间证明非常有价值的书,是那些叫做经典的书,所以应该说他们是饱读经书。第二、他们都是在什么时候读的呢?他们都是从小进行学习的。这是中国许多优秀杰出人物成才共有的特征。

2.读经能让孩子懂得如何为人处世

在现在的社会中,每个小朋友都是父母的宝贝,对于其他人更是不知道关心,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不知道应该怎样和其他的小朋友相处,到社会中也更加的不知道该怎样更好的生存。因此对于现在的小朋友来说,如何为人,如何处世,这些应该是孩子的人生路上的第一课。

3.社会上令人堪忧的现状

令人难忘的是2011年10月13日的“小悦悦事件”,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场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你们看,人最基本的同情心去哪里呢?为何路人如何的冷漠啊?

类似这样的新闻太多了,如:当代女大学生,美女白天当校花,晚上坐酒吧;90后校花被大款每月万元包养。还有更可怕的,高考状元事业受挫,喝酒、杀人、奸尸、煮尸等。

大家看,每一条新闻都让人触目惊心!

一个孩子的成长,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必须保证每个环节都合格,才能最终成才,它好比建一幢大厦,地基没打好,它很容易倒,这种房子,建筑上称为“豆腐渣工程”。教育孩子也一样!因此,如果大家不想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豆腐渣”工程,必须让孩子打好地基,开启人生的智慧大门,那就从前人留下的充满智慧的经典中汲取营养吧!

三、学习经典的好处

学习经典,历史上成就了很多人才,结合我自己培养孩子的经验, 我总结一下它的好处:

1.熟读成诵,记忆力强

小孩子的记忆力本来就很好,电视里常见的广告,很多孩子能全文背诵。比如说我家的小孩,她爸爸车上的歌名,她都可以背出来,有些节奏很快的歌,如《伤不起》、《爱情买卖》,她是从没看过这些歌词,单凭听歌的基础上就能把歌词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小孩的记忆力真的超强。后来我让她读经典,读了六、七天,尤其是读《成语接龙》和《千字文》,在我的引导下,她能把一百个成语共400字,千字文250字全背下来。因此,通过学习经典,可以使孩子的记忆力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2.理解能力,有效增强

当孩子读到成语“海咸河淡”时,孩子会不自觉地解释:“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当读到“杂七杂八”时,她就会指着乱乱的东西说:“杂七杂八”。这些知识我从来也没有为孩子讲解过,但她能结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来理解这些知识,可想而知,她的理解能力是得以有效的提高了。

3.修己治人,仁爱至上

孔子无论谈“修己”还是“治人”,最终归依还是人生道德。孔子所重视的德行,所包括的范围甚广,而这些都可用“仁爱”来总括。“仁爱”是孩子所树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理想。孔子提出“仁爱”,是对人的情感、情操、修养的重视。何谓“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仁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恰恰是很多现代人不懂,不能把握的为人准则。以此看来,孔子的仁德思想作为我们国人应该好好学习!

四、学习经典要科学、系统地进行

开展国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展的必然要求。那么怎样开展国学教育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1.对读经典要进行一个系统的规划

读经典先读什么?《易经》是群经之首,可选为先读材料,再配合什么读?如《老子》、《大学》、《中庸》或《千字文》等等,必须要做好一个系统的规划。

2.以七天为一个周期

正如赖国全老师为我们推荐的“累积式”教育法,我觉得非常好,也值得推广。他说:“同样的内容读七天。”为什么要七天?这个“七”字很有意思,一周就是七天。《易经》,五千年前的书,上面就写了“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大家看,五千年前先辈就记载“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那我们为何不好好利用好这规律呢?因此,七天为一个周期,孩子每天积累一点,就已经在无形中背出来了。

3.组建兴趣小组

对部分对国学兴趣浓厚的学生,可组织起来,成为兴趣小组,需有章程、有计划、有组织地举行活动,可以诗歌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或叫几位读得好的同学领读等,都可充分调动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有优越感和成就感。

国学教育势在必行,国学教育任重道远,国学教育功在千秋,只要我们语文工作者虚心学习、潜心研究、不懈努力、顽强拼搏,一定会把学生带进国学殿堂,让他们知之、好之、乐之,享受知识盛宴,长成擎天栋梁!

参考文献:

[1]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一章何为《易经》

[2]赖国全.《2010大易教育》

[3]孔子.《论语》

上一篇:论在国画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下一篇:漫谈传统武术与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