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裸”成名 裸眼3D才是未来?

时间:2022-08-17 06:06:34

“真没想到这款产品这么快就面市了,我原本还以为至少还得再等上3个月。”在看到东芝Qosmio F750的真机后,德国记者Oliver不无激动地说。在2011年CES电脑展上,这款产品的原型机就征服了他,这也是当时展会上少有的吸引人们排起长队体验的款产品。“接下来就要看裸眼3D能不能加速3D普及了。”

这也是很多人对于时下热门的裸眼3D技术的想法。除裸眼3D电视外,在2011年上半年超过15款裸眼3D平板、PMP和手机先后,7月13日LG也推出首款裸眼3D显示器,而华硕等品牌的裸眼3D笔记本电脑也将很快上市。而于今年3月上市的任天堂3DS也已证明了它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裸眼3D产品。

一些业内人士甚至超前地预计:当前无论是不闪式,还是快门式3D都只是3D产业发展中的过渡性产品,裸眼3D才是3D技术的终极端口。也有人疑问,真的是这样吗?

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还在快门式3D和不闪式3D互相讨伐的时候,裸眼3D技术随着爱国者佳的美,纽曼的裸眼3D电影本,爱普泰克的裸眼3D视频DV以及凤凰的裸眼3D数码相机开始走入消费者的视线。而夏普、HTC、LG等手机厂商也正积极推进裸眼3D手机的新概念。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如今已有超过20家数码电子和手机厂商,与国内裸眼3D解决方案提供商签订了合作协议。还有业内人士爆料,苹果近来申请的各种专利中发现不少是与3D视频相关的专利,“我们猜测苹果正在为裸眼3D产品布局,很有可能再给大家个震撼。”

裸眼3D之所以获得如此多的厂商青睐,无非在于它的一“裸”成名。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对3D电视观看感受的相关实验显示:长时间佩戴专业眼镜观看3D电视会造成观看者在看事物时视觉疲劳,更为严重的会产生头晕,恶心等现象。根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调查资料显示:46%的消费者表示戴眼镜看3D电视有不适感。

国内裸眼3D市场的领导企业浙江天禄光电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吴仲麟表示:“裸眼3D的发展道路同样要经过渐进的过程,一项新技术从被人了解到接受,需要市场的培育并检验。从个人观点来看,3D的发展会遵循2D双目3D裸眼3D真3D的过程。”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这一观点。这其中就包括曾和瑞芯微电子一起进行裸眼3D方案研发的蓝魔。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私下向记者透露,蓝魔曾是国内最早期望将裸眼3D与平板相结合的企业,但研发出款试验机型后,就因为成本高,效果不明显,片源少且需要单独压制等原因而未能立项。

三星显示部门总裁BK Yoon也曾对媒体表态:“我认为裸眼3D可能将会率先在手机等其它移动设备上实现普及应用,小尺寸显示器也有可能,但是裸眼3D电视5~10年内都不可能真正成熟并走进千家万户。”

首先,按照高性能裸眼3D芯片商的预估,厂商会考虑初期研发费用投资的尽早回收,加上全套裸眼3D方案需要人脸识别、跟踪定位和3D图像处理等多个组件,因而成本难以降低。TCL系统事业科技部也表示,制造裸眼3D电视的成本是很高的,首先,它的显示器必须是工业显示器,制作工艺与普通的液晶显示器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成本就无形中提高了,另外,3D电视的贴膜技术很难,虽然制模容易,但要保证“点对点”的对应贴膜却是个很大的技术难题,这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目前还没有办法进入工业量产阶段。其市场经理黄先生曾向外界透露:“裸眼3D电视的年产量能达到300-400台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其次,目前已经上市的裸眼3D产品主要以视障式为主,视障式优点是电子可控,3D/2D切换时对2D显示没有影响,可控制横屏竖屏显示切换,局部3D显示等。缺点是横向分辨率下降一半,亮度有定损失。而柱镜式裸眼3D,优点是亮度没有损失,缺点是分辨率也是横向下降一半,而且由于不可开关和控制,所以柱镜多用于大面板,大面板观看距离比较远,不容易看到柱镜对2D图像造成的影响。

再者,东芝虽然在裸眼3D技术上走在了前面,但在技术上仍然没有克服视角问题。据报道,东芝最新展出的这几款裸眼3D电视最大视角仍然只能达到40°左右,而笔记本电脑方面则因摄像头仅能识别单人人脸,只能保障单人的观看效果。

最后,大多数3D电影与裸眼3D视频的成像原理不样,不能照搬,另外裸眼3D终端屏幕的分辨率不高,收看效果也很一般。因此,现在裸眼3D的内容主要是静止画面、视频、游戏,很少实体感的片源。

据韩国机构Displaybank预测,2015年全球3D显示器的供货比例将由2008年的0.1%上升到整个显示器市场的9.2%,而2015年的市场份额将从2008年的1亿4000万美元增加到158亿美元。目前,众手机厂商和家电厂商争相在此布局,以求得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形成差异化,与对手拉开差距。未来,3D会同摄像头一样成为手机和显示器的标配。

然而我们也看到裸眼3D目前仍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对于裸眼3D是否会成为3D技术的终极产品,目前尚难以盖棺定论,但至少在目前的状况下,裸眼3D绝不会是3D普及的加速剂。

上一篇:从3G用户的挖掘看携号转网的必要性 下一篇:不断超越和创新保持TETRA市场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