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涂鸦―不应忽视的儿童心理发展信息

时间:2022-08-17 04:56:01

儿童涂鸦―不应忽视的儿童心理发展信息

摘 要:绘画作品作为评估幼儿发展水平评估的重要手段,比语言更具有优势在于直接、真实、客观。而我们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估大多从艺术角度出发,注重美学,往往忽视了心理学的巨大价值。在理解了幼儿涂鸦应具备的条件后,我们开始意识到涂鸦作品中蕴含的层层深意。所以,我们从色彩、布局、线条笔触等方面初步了解如何解读涂鸦,从年龄特点如何看待涂鸦,教师如何敏锐的抓住幼儿绘画作品中透露出的心理发展信息等。总之,幼儿涂鸦绘画作品带给我们的心理信息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儿童涂鸦 儿童心理发展

近年来,我们对幼儿的发展评价越来越趋向全面、客观,在其中幼儿绘画作品已成为主要依据,幼儿的个体发展档案中已少不了它的存在。而作品分析法也大多是以幼儿绘画作品的为第一手资料,但对幼儿绘画作品中透露出的幼儿心理发展的信息却被忽视。

一、通过绘画作品进行发展评估的优势

在对幼儿的发展评估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法(观察幼儿的外显行为,并记录下来)、谈话法(以语言为中介,了解幼儿认知经验情况),再下来就是作品分析法;但在对这些方法的比较中,作品分析法就独具优势。

观察法的不足在于:幼儿的外部行为具有时效性,即使记录下来,也多是以书面语言呈现;同时观察记录者往往会因为一些主观因素直接影响到记录资料的客观性。

谈话法受到语言的影响就更大了,我们会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与孩子交谈时,一些幼儿或因陌生或情绪不佳而不与配合,拒绝回答,你能轻易评价这个孩子吗?你能说该幼儿不具有某方面的认知经验吗?

显而易见,只有在幼儿作品分析法中,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幼儿最真实心理状况的体现,幼儿在放松、投入的情景下,完成作品,尤其是幼儿的涂鸦作品,每一个线条、每一块色彩都无一不是向我们展示着他们色彩斑斓的童心世界啊!

二、进行作品分析时的误区:忽视幼儿心理因素

在对幼儿全面评估中,关于“色彩是否丰富、搭配是否协调、布局是否合理”的标准就大为不宜,对于一个心理学研究者来说,幼儿随意的一幅乱七八糟不知所画何物的涂鸦作品却往往成为揭示幼儿心理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呢!而国外更普遍运用涂鸦绘画作为对幼儿进行心理治疗的重要方法和主要手段。

有人研究发现“性格外向、喜欢交流但又不稳定的孩子色彩运用大多明亮、丰富,尤以红黄、橙等为主;内向拘谨的孩子往往只钟爱一、两种颜色,一般来说发展平稳的幼儿会均衡的运用4到6种颜色。色彩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含义,但总的来说,纯正明快的色彩代表了各方面的均衡,而灰暗沉闷的色彩则代表了忧虑甚至反叛,苍白的色彩往往是情感失衡或是疾病的表现。”①

我们也发现,有的孩子画得人物总是中规中距,而且总在画纸的下半部,这又说明什么?那是孩子在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控制力强,小而老成的“小大人”呢?这一点你可曾想到?

三、幼儿绘画作品的提供哪些信息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幼儿要完成绘画作品应具有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呢?①客观条件:画笔(主要是幼儿常用的水彩笔、彩铅、油画棒等)、画纸(A4大小为宜)这些绘画工具。主观条件:包括幼儿的手眼协调水平、小肌肉控制水平、绘画技能的经验水平;另一方面就是心理发展成熟度、智力发展水平。在这些条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幼儿绘画作品中能透露给我们的信息。例如:

个人情况:琛琛,男,(四岁三个月)

画纸材料:水粉纸8开;油画棒

画面情况:

线条:多为折线,斜线。

偏右侧有两个同心圆的封闭线条

色彩:用色为五种:

天蓝、土黄、大红、紫色(圆形使用)及少量黑色

3、布局:画面填充较满,多方位都有画到的线条。

4、笔触:有轻有重;在同心圆中心处有多色重复涂画。

分析:

1、色彩使用不单一,冷暖均有―幼儿发展平稳,相对倾向于外向。

2、画面没有出现很具体的形象事物―是幼儿的信手涂鸦

3、画上大面积使用线条―当时的心态是幸福快乐的

幼儿的解释:(一段时间后询问幼儿)一个大盘子,旁边有很多云彩。

以上为例,这幅作品还属于“草草描绘”②的阶段,这一阶段与幼儿身体机能的发育密切相关,也体现了智力发展过程:孩子们试图模仿大人并努力的更好的掌握画笔。对于一个四岁的幼儿来说,能够熟练地进行封闭曲线、折线,说明他小肌肉发展良好,手眼协调较好,掌握画笔比较熟练。色彩丰富,线条布满画纸,等等都说明这是一个情感发展平衡的幼儿。

四、如何解读涂鸦呢

理解涂鸦与理解孩子是相辅相成的,了解孩子的生活教育背景则是必要的步骤。观察作画中的幼儿尤为重要,记录下他的每次犹豫,每次涂改,每次走神和他所讲述的每个故事,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研究。每次的分析基本上都有两个过程组成:对画面中构图元素的分析及对整体内涵的假设和证明。

画质的布局很有学问,画面的充实度有时也能反映出精神或智力缺陷。画中的线条又细又长、下笔犹豫迟疑的通常是内向腼腆的孩子,而下笔自由放任、笔触浓重的多为大胆甚至好斗的孩子。温和的个性往往偏爱曲线,而现实的头脑更多会选择直线和角。此外,孩子的健康状况也应列入考虑范围之列

对于色彩的态度加强了涂鸦的可分析性。外向的孩子喜欢红色、黄色和橙色这类热情奔放的颜色,并且能够配合使用;而内向的孩子只满足于少数几种低调的颜色,例如蓝色、绿色和灰色。衣服恶化色彩丰富、画面充满生机的画体现了小画家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但是比起这些基础性的元素,涂鸦中的主题及人物似乎更有丰富的内涵;是命题作画还是自由发挥并无太大影响,事实上命题作画,例如树及房子的测试,更便与分析。而画中的人物,无论是复制的还是独创的,都是孩子们“个性与人际关系的综合体”。人物的出场顺序是值得关注的因素之一,越是与孩子亲密的人,就会越早出现在他们的画中。当然也不要忽略那些小人儿所处的位置、比例关系、高矮胖瘦、衣着表情等内容。

五、幼儿的涂鸦一般发展规律

作为教师,要想敏锐的抓住有用的信息,相对客观的评估幼儿发展情况,对幼儿涂鸦的发展规律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1、3岁孩子的特点:一开始就赋予意义地画,向作为人的“表现”的画的转变期。详细解说:3岁以后,他从一开始就会确定要画什么,按照既定的想法来画,所以画的东西所代表的意义到最后都不会变。但这时还画不好形状,只是把圆比作什么,就一个又一个地画圆。3岁半以后,画的圆就能表现出由点和横线构成的“人的头像”,即孩子给圆、线条,赋予意义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这就是画人的头和脚的前奏。3-4岁孩子的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极其象征性的线条把现实事物画出来,此时,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作品横加指责,批评他没有画耳朵,没有画手脚,更不要越俎代庖地教他怎样画。

这期间孩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拟人化表现”,他们认为所有东西都与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比如会画出长着鼻子眼睛笑眯眯的太阳。

2、4岁孩子的特点: 终于会画形状了,开始凭想象画画,画中除了头足人,还会出现画了头、躯干、双腿的人。

注意:看孩子的画时,不要只看形状,还要认真听孩子讲。把要画的东西放在眼前写生,要等到9岁以后,4-8岁,儿童画画的特征并不是一边观察一边画,而是把自己所知道的“真实”如实地画出来,而不管看到的事实是怎么样的。

详细解说:不会写字的孩子通过画画,表达出他们逐步认识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画出的人会有所不同,但一定表达了他那一时期印象最深刻的“人”身上的东西,例如:都是从画脸开始,慢慢孩子意识到有脚才能走,所以很快画出了有脚的“头足人”,然后注意到人有身体、手等,更可贵的是他开始慢慢发现每个人的特征,比如画妈妈的长头发、,爸爸的眼睛等。所以千万要忍住教孩子画人的欲望,不要随便说“脚不是从头上长出来的,你画的人怎么没有鼻子?”,更不要在孩子的作品上粗暴地添上手,耳朵之类,这样做是对孩子用好不容易才获得的知识做出的表现给予否定,不但剥夺了孩子的认知乐趣,甚至会阻碍他逐步认识世界的能力。凭自己的想象画画。4岁的儿童还能把心中想的内容通过语言与具体的想象联系起来,并画出像样的形状。如可以由“爸爸”这个词来想象自己的爸爸,能够抓住自己爸爸的姿态与特征与其他的爸爸有所区分。印象深刻的东西就画得大。孩子有一种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画大的倾向。4岁半以后的画,就像商品目录一样杂乱无章。

3、4岁到5岁期间,孩子会在一张画纸上画各种各样的形状,或是把同一形状反复画,象商品目录一样把各种物体罗列出来的画叫做罗列表现,作为整体,他毫无统一感,但听孩子慢慢讲解,才知道在孩子心里画上罗列的东西都是有关联的。到五岁左右,就会逐步发展成为把家里家外用四方形围起来,成为有整体感的表现形式。另一特点是把时间的流逝表现在一张画面上的同存表现,如听了“仙女”的故事后,把不同阶段干不同的事的罗罗都画在同一画面上。

4、5岁孩子的特点: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原封不动地画出来,而是只把感兴趣的如实画出。开始有了把事物程度化的“基础线”。能把听到的事所留下的印象画出来。

注意:不要说他的形状画的丑。要多听听他用画所表现的关系。

详细解说: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和形状,还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不但知道人有的各个部位,还知道了人与这些形状之间的关系,还知道人和衣服之间的关系,能画出穿着衣服的人。由于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感兴趣,所以会画出基底线,基底线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转换成了二维世界,成为秩序的基础。另外,无论是家里还是海中,都清晰可见,这就是透视画法。能把从故事中得来的印象画成画,是5岁儿童的特征。多给孩子讲些民间故事和传说,培养他丰富的想象力,然后他的画也会成为充满故事和想象力的画。

5、6岁孩子的特点:掌握了基底线的使用方法是事物秩序化。能做把世界抽象化的游戏。

注意:绝对不要对孩子的作品做好的或坏的评价。要更多注意与孩子对话,对他的画问:“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让他以快乐的生活为主题来画,给他将绘画书,将民间故事和自己记忆中的故事给他听。有时,让他画一画讲故事的画。

客观地说,仅通过绘画作品就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做出全面评价是不可能的,而且“需要把握的一个原则:尽量不要脱离社会文化背景去进行分析研究”。而且对于“涂鸦心理”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完全解读涂鸦还需要更深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不要对孩子信手涂抹的画视若无睹。因为“无论画什么,有心人总能从中看到孩子的心情与品性”③。

参考文献:

[1]《涂鸦解密―儿童绘画心理透视》(法)罗丝琳娜 达维多 著 2007.12

[2]《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美)Cathy A. Malchiodi 著 李 李晓庆 译2005.2

[3]《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日) 鸟居昭美 著

上一篇:浅议幼儿安全教育方法及原则 下一篇: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几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