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

时间:2022-08-17 04:31:17

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

【摘要】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归根结底是由于高校提供给社会不同专业的人才数量与市场所需不匹配,从而产生的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的局面或现象。因此,对这一矛盾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有效的减小其影响,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本文对就业的专业性矛盾的概念出发,对其成因做了初步的分析,并对此简单地提出应对措施,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大学毕业生。

【关键词】普通高校 本科毕业生 就业 专业结构性矛盾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05-02

近年来,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高校毕业生为了尽快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不得不先就业再择业,或者放弃自己的专业而选择就业形势大好的职业,从而形成了大多数本科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关联不大或毫无关联的现象,而造成该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针对此种社会普遍现象,对这一矛盾的成因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并探索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的概念及特点

在这里,笔者将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定义为,普通高校提供给社会的不同专业的人才数量与市场所需的不同专业的人才数量不同(或多或少),导致了不同专业的人才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的就业形势矛盾。

社会实践证明,对大学生就业的专业结构矛盾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缓解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因为大学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具有以下特点:(1)大学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无法顺应高等院校教育的根本要求和目的;(2)大学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或“瓶颈”;(3)大学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对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产生阻碍作用。

二、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产生的原因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专业结构性矛盾的产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但同时又是可以控制和可以被减小的。在当前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人才供需也趋于互动性和平衡性,这样健康的市场环境离不开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取得的成效也有待提高,依旧需要改革和完善。在这样的状况下,对专业结构性矛盾产生的原因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此来对症下药,寻找更加可靠和有效的解决措施。

1.内部原因

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这是由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和变化要受教学场所、教学用具或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导致高校人才供给具有漫长性、稳定性、停滞性等特点。而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自然具有短期性、变化性、与时俱进等特点,这使得高校人才供给的调整变化无法同社会的人才需求同步,从而导致人才供给和人才需求的比例失衡或错位,进而产生人才供给和人才需求之间的难以杜绝的矛盾。

2.外界因素

首先,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社会的职业设置虽然有着紧密的连联系,但高校的专业划分标准和机构组织却与社会职业设置完全不同;其次,高校的专业分类注重“学什么”,而社会职业更加关注“做什么”;最后,高校人才培养体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不够完备等。这些都是专业结构性矛盾产生的外界因素,在实际中应该提高警示,提前预防,以此来减小其影响。

三、缓解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的应对措施

1.内在原因的应对措施简述

(1)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力度,构建专业的市场人才需求分析、调查系统,以此来事先拟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2)充分发挥政府对人才供需的宏观调控功能,从而实现高校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灵活办学,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供需的导向作用;(3)根据市场预测,及时更新和改革高校人才培养的设置和方向。

2.外在因素的解决方案浅谈

(1)结合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探索科学的人才成长规律,并与时俱进的对其调整和更新,实现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2)结合时代特点和教育的发展规律,开启多元化的教育思路,制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3)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培养的进程;(4)制定完善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培养体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在所难免,但却是可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在实际中我们应该正视其成因,从而寻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来减小其影响,从而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

[1]操竹霞.关于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朱炜.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18).

上一篇:基于自主学习理念探析临床医学专业就业指导课... 下一篇:基于会计要素的纳税筹划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