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展评更“给力”

时间:2022-08-17 03:58:53

【摘 要】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却实施质量不高的展示与评价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了展评活动所应具有的激励、启发、纠偏三个基本功能,并从“过程”与“结果”两大维度解读展评需要关注的内容,对展评操作环节中的对象的选择、时机的安排、操作的程序三个关键要素的实施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展评;功能;内容;程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2-0049-04

展评,即展示评价,它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学生实践练习后进行。下面为《文档修饰》一课的展评环节的教学实施片段:

师:刚才大家做得很认真,基本完成了任务。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作品。请大家打开自己的作品。

教师通过电子教室软件,随机转播一个学生桌面。(显示为打开的作品)

师:大家看看这个作品做得怎么样?(没有学生发言。)我个人感觉还不错!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

学生还是没有发言,教师随机叫了一位学生。

生:这个标题做得太小了!

生:这个标题字的颜色不好看!

学生七嘴八舌,说了很多问题。

师:好,我们再来看另一位学生的作品。

……

像这样的展评环节,在现实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并非少数。但其并未充分发挥出展评环节所应有的教学功能,有些做法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充分分析展评所具有的教学功能,进而理解展评的内容,明确展评实施的一些关键要素,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展评功能的理解

展评的功能,通俗地讲,就是展评到底起什么作用,它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什么影响。清楚这一问题,是我们做好展评工作的重要基础。

从字面上看,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展示,二是评价,因此,理解展评功能,可以先从展示功能与评价功能开始。

展示功能。展示可以理解为展示和示范,也就是说,把练习的结果或作品,在一定的场所公开呈现出来,让大家来观看,能够给观看者以示范的影响。当然,这里的示范,既可以是正面的示范,也可以是负面的警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一般可通过电子教室软件或大屏幕投影仪等,把展评者练习的结果或作品呈现给全体学生,通过分析,从中获得正面的引导或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展示功能是通过“展”的方法,实现“示”的功能,具有以展代教的作用[1]。

评价功能。展评环节中的评价,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总结性评价,它实现的是过程性评价的功能,是以学生发展为指向的评价,即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方式,它把评价视为发现学生发展可能性的手段,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充分了解学生,关注每位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差异,及时准确地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客观地反映和鉴别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帮助学生改进。[2]因而,评价时,一般通过对操作过程、结果的分析,来激励或引导展评者,启发或提醒其他学生,从而进一步丰富或完善练习的结果或作品,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因此,这里的评价,至少应具有以下三个基本功能。

一是激励功能。激励有激发和鼓励之意,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动力保证。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Berelson)和斯坦尼尔(Steiner)曾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评价工作正是通过这一活动形式,改变人的内心活动状态,从而实现激励功能。通过评价,对学生在操作过程、操作结果上取得的成绩给予积极的影响,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与热情,鼓励学生在提升学习质量上不断追求。

二是启发功能。启发,即开导其心,使之领悟。实现启发功能,一般是通过一定的方式阐明事例,促使对方思考、领悟,其着重点在“发”。《论语·述而》中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我国对启发基本内涵的理解,这里十分强调对启发时机的把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思考,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可能十分顺利,有的可能正处于“思不通”、“求不得”之际。此时,通过展示典型的、有特色的作品,可以有效地开阔学生的眼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打开思维,有效地促进实践活动创新。

三是纠偏功能。纠偏,其基本含义是改正偏向或偏差。在学生操作实践中,出现一些偏差是正常的,通过展评环节可集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倾向进行纠偏,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这种偏差,主要表现为技术应用上的偏差,有两种情况:一是技术使用不当。例如,笔者曾经看到一名学生在学习了“文字效果”的设置后,将某段文档的重要内容全部设置“礼花绽放”。这样,版面似乎更活泼了,却让人无法很好地阅读。二是技术使用过度。例如,某学生在学习“图文混排”后的实践练习中,在一篇文档中插入了许多与文本内容毫无关系的图片,导致整个版面非常混乱。当然,对于技术使用上的偏差,要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出原因,从而更好地改正。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偏差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对于技术应用的好奇而出现反复尝试使用的现象;二是由于学生对于技术应用的理解偏差,如对技术应用范围的认识有误差,对技术应用的价值认识有误差,等等。

对展评中需要关注内容的分析

那么,如何实现展评的上述功能呢?这里涉及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评价内容,通俗地讲,就是看什么、评什么的问题。

面对展评对象所展示的练习结果或作品,我们可以选择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如结果的完成情况怎么样、是怎么完成的、创意怎么样,等等。为了能全面分析评价内容,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即“对学生信息技术作品的评价要重视学生作品设计的思路和过程,而不能只评价作品的优劣”[3],我们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评价,即关注过程与结果。

一是关注过程,就是关注展评对象完成练习或作品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这包括学习的态度,如是否积极、主动等;学习的方法,如是个人钻研,还是小组合作等;当然还包括是否有经验值得分享,是否有教训值得提醒等。通过对过程的分析,可有效地实施过程与结果的对接。在实施方法上,一般可通过展评者的自述和同伴、教师观察来关注过程,并对过程表现做出评价。当然,在一般展评过程中,应该着重对展评对象的学习过程予以肯定和表扬,以激励展评者,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一个标杆,鼓励其他学生学习并进行挑战。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评价进行提醒或引导。

二是关注结果,就是关注展评对象练习的结果或完成的作品质量如何。关于学习结果的质量,一般我们可从隐性质量或显性质量两个方面进行关注。隐性质量,包括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显性质量一般表现为问题解决的程度、效果等,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侧重表现为操作完成的一个方案、一个作品等。对此,我们可以从技术性、创造性与艺术性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关注技术性,就是关注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技术有没有在练习中得到有效应用,这是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也应该是展评中需要落实的一个基本要求。对于这一点,在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忽视的教师很多。究其原因,首先,不少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次,认为比较简单,不必去关注。不少教师关注的兴奋点主要在艺术性,追求作品要漂亮、美观,这当然也是评价中需要关注的,但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明确,我们执教的是信息技术课,而不是美术课。所以,关注评价中技术要求的落实,个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如学习了“插入图片”操作,展评中首先要关注的是在文档中能否有效地插入图片、插入的位置如何、设置的文本与图片的关系是否合理等。再次,可以关注技术应用是否合理、是否适度等问题。如是否插入了过多的图片等。同时,还可以关注选择使用的图片是否合适,是否有利于信息的表达与理解等。

关注创造性,就是关注学生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技术,或者利用所学技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现创新的学习要求。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活动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这也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在展评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创新点加以鼓励、引导、启发,如有学生使用几个简单的自选图形组合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就值得表扬;有学生在文档美化时,适当增加一些个性化的设计,也值得鼓励。这些实质上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通过肯定、表扬、鼓励,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热情,有效地从事创造实践活动。

关注艺术性,就是要关注作品的艺术表达效果,强调作品能给人以艺术的感受。其实质是从对作品美化的角度提出的。作品的美化主要涉及元素布局、色彩搭配、效果设置等,讲究结构清晰、色彩和谐、效果适度等。如适度使用颜色,可以丰富画面效果,但过多地使用,有可能使画面变得庸俗,甚至影响信息的表达。例如,有学生将文档中的每段文字都设置为一种颜色,就不是一种艺术的行为。同样,为每段文字都增加一个动态效果,显然也不符合一般的审美原则。

对展评实施关键要素的分析

展评过程能否顺利实施,发挥应有的作用,达成预期效果,涉及的要素很多。个人认为,以下三个要素十分关键,即展评对象的选择、展评时机的安排、展评操作的程序。

1. 展评对象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展评对象是展评工作实施的第一步,也是较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展评对象是展评功能实现的重要载体。展评对象的选择一般有两个基本途径,即自荐和推荐。

自荐,是由操作成果或作品的所有者主动要求的。这在小学、初中课堂比较多见,而且有时颇为踊跃,高中课堂略少些,这与这些学生的个性及心理特点是相一致的。让自荐者进行展评十分有利于对展评者的激励,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有较好的鼓舞作用。在实施展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有创意、有特色、有思想的学生参与展评,从而充分发挥展评的激励和启发功能。当然,为保证展评的效果,在组织上要注意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展评工作,如展评多个相似的作品。

推荐,就是由教师或同伴推荐展评对象。同伴推荐可建立在学生(或小组)间相互间欣赏、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教师推荐的展评对象可由教师在巡视、指导过程中发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可以教师推荐为主、同伴推荐为辅。教师在推荐展评对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推荐质量上把好关,甄选在某些方面较突出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作品进行示范,便于学生更直观、具体地理解和掌握作品的一般标准,培养判断能力。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日常教学展评时,有的教师在选择推荐对象时,为了说明问题,会选择一些操作中出现问题或作品中有明显不足的学生作品。这当然对纠偏十分有利,但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个人建议还是应该采取一些变通的方式。如只说明这种现象而不针对具体人,同样可以达到纠偏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般课堂中展评环节的时间有限,在展评对象的数量上,教师需要适当控制,能够达成展评所承载的激励、启发、纠偏功能即可,不可因为展评而浪费太多的时间。从这个角度上讲,就需要教师在巡视指导中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合适的对象,保证展评活动的效果。

曾经也有教师甚至专家对展评对象选择的公平性提出了质疑,认为“选择了一些,而放弃了一大片”、“怎么保证展评的就是最好的”等。类似说法虽然有些道理,但个人认为,这并不矛盾。一方面展评的目的,是以展代教,从这个角度讲,选择的对象只要能实现教的作用就是可以的;另一方面,展评也不是给展评的学生定为“优秀”、“良好”,而给其他学生定为“合格”、“不合格”等,这不是一个定级的问题,因而也就不是一个涉及公平公正的问题。再者,对所有学生来说,机会还是均等的,只要愿意都可以展评。当然,在这一方面,教师也需要适当强化全局意识,尽可能多地照顾到全体学生,如一学期能够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展评等。

2. 展评时机的安排

一般信息技术课都将展评时间选择在课堂总结之前,个人以为,从发挥展评的作用来看,这并不恰当。因为这样安排,学生失去了再次创新、修改、完善的机会,再加上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每周课时较少(一般1~2节),展评的价值就更难体现。因此,展评时机的安排,个人建议至少在下课前10分钟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展评后,学生还有机会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创意的实践,从而发挥展评的激励、启发和纠偏功能。

3. 展评操作的程序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当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展评活动中的评价也可按此要求落实,因此,一个完整展评操作的程序应该包括三个基本流程,即展评者的介绍、同伴评价、教师评价。

展评者介绍,就是让作品的创作者(或小组成员)围绕作品的创作历程做相应的经验介绍与分享。展评的介绍主要包括:自己(或小组)的创意、实现的简要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还有哪些想法及困惑等。通过介绍,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及教师深化对展评作品的理解,为相对准确地评价作品提供必要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其他学生的创作灵感,共享实践经验,为学生学习层次的提升提供帮助。

同伴评价,就是在展评者介绍的基础上,同伴对展评作品进行评价。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过程与结果两个方面进行相对完整而有针对性的评价。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为了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我们提出了“三个一”的评价要求,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所谓“三个一”,就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个可以改进的方面。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评价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为展评者、评价者及全体学生后面的修改与完善提供十分有价值的信息。当然,对于评价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要鼓励他们做出个性化评价,而不必拘泥于此。

教师评价,就是由教师结合展评者介绍及同伴评价的结果,进行引领性的评价。这里十分强调“引领性”。教师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前进的方向性引领,为后续的创意、完善、修改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二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为学生扫除学习道路中的部分障碍,提高完成作品的可能性和质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无论是同伴评价,还是教师评价,都要努力改变一种评价倾向,即评价就是为了寻找问题,评价的价值取向似乎就是“指向问题”,这严重违背了发展性评价的基本要义。开篇中的那个案例,就是非常典型的“指向问题”的评价倾向,这在展评工作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并注意加强引导,确保评价的方向不偏。

厘清展评的基本功能,深刻理解展评的内容,抓住展评操作实施的关键要素,对提高展评工作的质量,构建信息技术的有效课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围绕展评工作,我们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为做好展评工作提供一点借鉴与思考。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

上一篇:班级读书会:“交流型”课型探究 下一篇:化整为零与化零为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