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卖声中听时代变迁

时间:2022-08-17 03:52:58

叫卖声中听时代变迁

每天早上或下午,在我家的楼下,总会响起一阵阵声调不一、风格各异的叫卖声。有的字正腔圆,有的抑扬顿挫,有的震耳欲聋,有的余音绕梁……听起来,是那么熟悉而又亲切。

很早以前,我们家曾开过一间油坊,主要经营煤油。那时,农村还没有电灯,晚上照明主要靠煤油灯。于是,爷爷瞧准了这个商机,在乡里开了一间油坊。

爷爷每天挑着担子,在乡村的小路上,一边瞧着过往的人群,一边扯着嗓子吆喝着:“卖煤油哟――又清又亮的煤油――”爷爷在吆喝的时候,把“卖”的音发得特别重,把“煤油”的音拉得特别长,听起来很有节奏感,像是唱歌。一天下来,爷爷走得腰酸背痛,两腿发软,嗓子干得直冒烟,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这是我听到的最早、也是最美的叫卖声。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灯,煤油便没了市场,我们家的油坊自然也就关门了,但我还是经常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叫卖声。在那些飘荡在不同时期的叫卖声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叫卖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人民的生活十分贫困,叫卖的内容也多是跟老百姓艰苦朴素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收破布烂棉被喽――”“补铝锅铁桶哟――”“理发剃头哟――”;20世纪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叫卖的内容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如:“收鸭毛、鹅毛――”“爆米花――”“卖冰棍、雪糕――”;20世纪90年代后,我们听到的叫卖声是:“收旧电脑、旧彩电、旧冰箱、旧音箱――”“修抽油烟机、煤气灶、电饭煲嘞――”。

其次,是叫卖的方式发生了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前,叫卖的人们都是扯着喉咙,一边赶路,一边吆喝。吆喝的声音一般都很洪亮,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要是喉咙叫干了,就在路边的井口,蹲下身子,用手掬两捧清水喝,润润嗓子。而现在,叫卖的人通常都不亲自吆喝,而是事先用录音机录好,在叫卖时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播放,既方便省力,又能招徕顾客。

再次,叫卖人采用的交通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卖东西或收废品的都是挑着担子,徒步行走,边走边吆喝。要是有人应答,他们就放下肩上的担子,与顾主讨价还价。生意成交后,他们又挑起担子继续赶路,继续吆喝。而今,商贩们卖东西,要么推着三轮车,要么骑着摩托车,要么开着小四轮。东西卖完,屁股后面一冒青烟,人就消失在了远处。

上一篇:燕子归来 第7期 下一篇:赞白杨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