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分型治疗胃脘痛45例

时间:2022-08-17 03:25:46

中医药分型治疗胃脘痛45例

摘要:

目的:分析用中医辩证法分型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来我中医院治疗的胃脘痛患者45例,对于不同症状的患者,采取分型、辩证施治。同时结合疗效标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组研究中45例患者有15例肝胃郁热型患者,肝胃不和型患者有12例,胃阴亏虚型患者5例,寒热错杂型患者6例,而脾胃虚寒型患者仅有5例,胃络淤血型患者2例。经过辩证分型治疗,痊愈了9例,占20%;显效15例,占了总例数的33.3%,好转16例,占据总比例的35.6%;无效5例,占据11.1%。总有效率为88.9%。结论:中医药分型辩治胃脘痛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辩证;胃脘痛;分型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9.0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72-01

胃脘痛临床表现是指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简称胃痛[1]。患者通常会有饮食疲劳,脾胃损伤之状。并且会附带呃逆、腹胀、呕吐甚至呕血、黑便等症状。在临床医学的范畴里,胃脘痛包括了急、慢性胃炎、胃痉挛、胃下垂、消化性溃疡、胃粘膜脱垂症等一系列的消化系统疾病[2]。在临床上属于多发病,常见病。采取中医疗法治疗胃脘痛对改善胃肠道环境,降低副作用和复发率等方面有相当的优越性。现收集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来我中医院治疗的胃脘痛患者45例,对其进行中医辩证分型治疗,然后分析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来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来我中医院治疗的胃脘痛患者45例 ,其中男女比例为5:4,即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平均年龄36±10.7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2.3年。所有患者临床表现都有胃脘部饱胀不适,隐约的痛感。同时会伴随着反酸嗳气,消化不良等。对全部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所有患者都排除癌肿。符合中医上胃脘痛的诊断标准。在这45例患者中有15例肝胃郁热型患者,肝胃不和型患者有12例,胃阴亏虚型患者5例,寒热错杂型患者6例,而脾胃虚寒型患者仅有5例,胃络淤血型患者2例。

1.2 方法: 把胃脘痛在临床上分为脾胃虚寒型、肝郁气滞型、湿热内阻型、胃热阴虚型四种类型。对这四种类型患者采取不同的中药治疗。

1.2.1 对于肝郁气滞型患者,舌苔多薄白,脉弦,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剂学中使用柴胡达到疏肝散的功效:白芍15g,柴胡,枳壳,香附,甘草各10g,川芎,绿萼梅,佛手各5g。

1.2.2 对于脾胃虚塞型患者,胃脘隐痛,面色不华治疗上应注意益气温中,方剂学中一般会选择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用药治疗,党参 、红木香各30 g,焦白术 15 g,茯苓、炙甘草、佛手、桂枝各10 g,炙黄芪20 g,砂仁5g ,白芍 20 g。

1.2.3 对于肝胃郁热型患者:临床症状为胃脘灼热胀痛,脘腹痞闷,口苦口臭,渴不欲饮,苔黄厚腻,尿赤便干,脉弦滑或弦数。中医治疗中通常使用通降和胃汤加黄连、青皮、丹皮、栀子、泽泻、大贝母各10g,吴茱萸3g、白芍15g。

1.2.4 对于胃阴亏虚型患者: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热,有隐约痛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口渴欲饮,舌红少津,脉细数或弦细。中医治疗上通常使用降和胃汤加百合、白芍各30g、乌药、甘草各10g。

1.2.5 对于寒热错杂型患者:临床表现通常是胃脘部痞满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或紧。中医治疗通常使用通降和胃汤加黄连、黄芩、干姜各10g。

1.2.6 对于胃络瘀血型患者:临床表现通常为胃脘疼痛,痞硬拒按,胃痛,食后胃痛加重。有黑便,舌紫暗,脉弦涩。中医治疗通常使用通降和胃汤加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大黄各10g,砂仁5g。

以上方子均每天一剂,用水煎服,取汁500ml,一天早晚两次温服。一个疗程为五周。

1.3 疗效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胃脘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来判断,痊愈是指消化系统症状全部消失,半年至一年内无复发现象。身体状况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的标准是主要的临床症状消除,半年到一年之内没有复发现象。身体主要体征有好改善。有效的定义是主要临床症状消失,但是半年到一年之内有偶尔发作,但疼痛现象基本减轻,持续时间变短。体征理化检查变化不大。无效则是指主要临床症状完全无变化,相应的体征理化检查也没有改变。

2 结果

经过辩证分型治疗,痊愈了9例,占20%;显效15例,占了总例数的33.3%,好转16例,占据总比例的35.6%;无效5例,占据11.1%。总有效率为88.9%。见表1。

表1 患者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近十年来,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等,中医学通常认为应当注重辨证分型,比如疏肝理气,健脾益气,和胃止痛,和胃助运,清热化湿等方法[3]。而西医则是通常倾向于使用H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来进行临床治疗。同时联合黏膜保护剂来治疗。使用传统的西医疗法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消除临床症状,但是对于疾病的复发性和反复性不能得到解决。

临床数据显示胃脘痛的发病患者中中年人所占的比例最高,尤其是31―40岁年龄段的患者最多。这是因为中年人正是繁忙时期,容易造成饮食的不规律,导致了这一年龄的疾病高发率[4]。

在传统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方法中,虽然一直都有通则不痛的原则,但是不能受限于狭义通泄一法,通泄之法,各有不同,可以分为疏肝谓之通、散郁谓之通、泻热谓之通、养阴谓之通、化瘀谓之通、消食谓之通理气谓之通、温脾谓之通,补之亦为通、散寒谓之通等。治法很多,应当注意于分型,对证施通。

治疗胃脘痛时,首先应当要辨明虚实,根据胃脘痛的不同分型而做出诊断。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的根本是应当抓住主要矛盾。胃脘痛现代临床实验数据表明: 胃脘痛患者中大部分为器质性病变,只有一小部分为功能性病变。中医认为久病必虚,会导致损伤脾气,应当注意脾气宜升,胃气宜降,一升一降气机调畅,身康体健。因此治疗慢性胃炎及胃溃疡应当特别注意补脾比如使用党参、黄芪、自术。治疗中患者应当注意调节心态,保持愉悦心情,注意合理饮食习惯等。

参考文献

[1] 韩立.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关系分析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 : 539-540.

[2] 顾同进,王赞舜.H受体阻滞剂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原发治疗[J].实用内科杂志,2011,6(1):41-42.

[3] 王天龙,余滟钧.胃脘痛肝胃气滞证病因病机之我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8(3): 52.

[4] 张镜人.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165-166.

上一篇: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诊治60例 下一篇:LCP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折断18例病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