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施康定联合度洛西丁治疗晚期癌痛疗效分析

时间:2022-08-17 01:35:18

奥施康定联合度洛西丁治疗晚期癌痛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奥施康定联合度洛西丁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晚期癌症合并疼痛的患者60例,治疗前使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奥施康定+度洛西丁治疗,对照组30例仅给予奥施康定治疗。通过规范化、个体化止痛治疗,研究治疗后疼痛药物使用情况、控制爆发痛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取得良好的止痛效果,但治疗组奥施康定使用剂量平均为(55.6±1.2)mg,对照组为(80.2±0.7)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奥施康定; 度洛西丁; 癌痛; 焦虑抑郁障碍; 爆发痛; 疗效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1000余万新发癌症患者,在疾病初期和中期有35%~45%的患者经历着中度或重度的疼痛。在疾病进展期,75%的患者经历着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25%~30%的患者经受着严重的疼痛[1]。如果止痛药物能正确使用,80%的疼痛都能得到缓解。其余的疼痛仍未得到缓解,其原因多为患者的情绪和心理问题所致。目前大多数晚期癌症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其未能被及时识别和有效治疗,正在遭受着不必要的痛苦。不良情绪往往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治疗效果[2]。关于早期使用抗焦虑抑郁类药物治疗晚期癌痛,不仅可以有效处理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还可以作为癌痛的辅助治疗,用于癌痛三阶梯治疗的任何一个阶段,并且对神经性疼痛也可产生独特的效果[3]。本科2011-2013年采用奥施康定联合度洛西丁治疗晚期癌痛,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9月在本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入选标准:确诊为Ⅲ~Ⅳ期晚期肿瘤患者,合并疼痛症状,NRS评分>7分,单纯行姑息止痛治疗;排除标准:年龄大于75岁或小于15岁者;Karofaky体力评分30分以下者[4];痴呆或文化水平太低不能理解和完成测试者。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0~74岁,其中肺癌16例,胰腺癌6例,结直肠癌4例,肝癌2例,骨肉瘤2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1~75岁,其中肺癌15例,胰腺癌6例,胃癌2例,结直肠癌4例,胆管癌1例,肝癌1例,骨恶性纤维瘤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按照癌痛规范化治疗标准,以奥施康定10 mg、12 h一次为起始剂量,开始口服止痛药物并给予滴定,24 h完成滴定后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开始口服奥施康定治疗;出现爆发痛(即NRS>4分),按照治疗原则给予相应剂量速效吗啡治疗,并于治疗次日将前1 d速效吗啡总剂量换算为奥施康定剂量,累加原有奥施康定剂量为当日口服奥施康定剂量,以此类推。治疗组在口服奥施康定治疗第1天开始同步口服度洛西丁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奥施康定止痛治疗,治疗2周后计算奥施康定治疗剂量。

1.3 评价标准 治疗全程使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治疗前患者NRS均>7分,按照癌痛规范化治疗,规律增加奥施康定使用剂量,选取治疗2周为研究终点,止痛治疗均达到NRS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6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使用奥施康定剂量的比较 2周后,治疗组奥施康定使用剂量平均为(55.6±1.2)mg,对照组奥施康定使用剂量为(80.2±0.7)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爆发痛次数的比较 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治疗组爆发痛的次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药物相关性的肝肾功能异常;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及一过性排尿困难,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积极处理后不影响继续治疗,未见药物过敏反应发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见表2。

3 讨论

晚期癌痛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心理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其焦虑抑郁情绪和肿瘤患者关系最为密切,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可影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癌症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10%~60%,在晚期癌症中其发生率高达77%,疼痛和抑郁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情绪障碍和疼痛是癌症患者生存独立预后因子,因此在有效止痛治疗的同时,及时有效地针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早期干预、治疗尤为重要[5-9]。何为有效止痛治疗,尽管近年各国或区域性学术团体相继制定了很多更具实用性的癌痛指南,但这些指南仍然遵守WHO三阶梯止痛的基本原则。按阶梯给药,轻度疼痛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中度疼痛选择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选择强阿片类药物。随着癌痛治疗的进展,为使患者尽快止痛,临床多采用NCCN成人癌痛指南的推荐,弱化二阶梯,中度疼痛即开始口服奥施康定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如果疼痛进展,可继续用于第3阶段治疗,根据TIME原则调整剂量即可达到较理想的止痛作用。本临床研究均为重度癌痛,起始即给予奥施康定口服止痛治疗,均取得良好止痛效果。同时恶性肿瘤患者疼痛与抑郁之间的研究已经证实,在恶性肿瘤疼痛的治疗中加用抗抑郁药实属必要[10-11]。近年来新型抗焦虑抑郁药物对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的痛苦心理与抑郁情绪疗效已经得到肯定。相关研究表明,新型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文拉法辛、度洛西丁等联合羟考酮缓释片能有效地控制癌痛,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但目前国内此类临床研究较少。任义平等[12]、罗琼等[13]研究均证实应用阿米替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是晚期癌症患者镇痛过程中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本观察采用的是新型抗抑郁药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度洛西汀治疗晚期癌痛患者,其作用机制为度洛西汀是5-羟色胺转运体(SERT)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的抑制剂,对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载体具有很高的亲和力,能够快速的使突触间隙中5-HT和NE浓度升高,增强5-HT和NE神经功能,有效治疗抑郁及伴随症状;同时度洛西汀口服可在胃肠道完全吸收,不受食物或合并使用抗酸药物的影响,具有亲脂性,可迅速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中;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只有轻度的恶心、口干等,临床使用方便实用。

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NRS首次评定无明显差异,均按规范化止痛治疗,治疗2~3 d爆发痛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2~5 d、2~7 d及2~14 d后爆发痛次数评定出现显著差异(P0.05),且给予止吐、缓泻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可明显好转,不影响持续用药。

综上所述,奥施康定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癌症,疗效确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适合晚期癌痛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Goudas L C,Bloch R,Gialeli G M,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cancer pain[J].Cancer Invest,2005,23(2):182-190.

[2] Bucheri G.Depressive reaction to lung cancer are common and often followed by a poor outcome[J].Eur Respir J,1998,11(1):173-178.

[3]宋丽莉.抗抑郁药物在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8):475-57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断规范.第9分册[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10.

[5] Given C W,Given B,Azzouz F,et al.Predictors of painand fatigue in the year following diagnosis among elderly cancer patients[J].J Pain Symptom Manage,2001,21(4):56-66.

[6] Given C W,Given B A,Stommel M.The impact of age, treatment, and symptoms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ancer patients: a longitudinal perspective[J].Cancer,1994,74(21):28-38.

[7] Kurtz M E,Kurtz J C,Stommel M,et al.Physical functioning and depression among older persons with cancer[J].Cancer Pract,2001,9(1):1-8.

[8] Stommel M,Given B A,Given C W.Depression and functional status as predictors of death among cancer patients[J].Cancer,2002,94(27):19-27.

[9] Gripp S,Moeller S,Bolke E,et al.Survival prediction in terminally ill cancer patients by clinical estimates, laboratory tests, and self-rated anxi-ety and depression[J].J Clin Oncol,2007,25(33):13-20.

[10]高文斌,王丽双,尹良伟,等.恶性肿瘤患者抑郁情绪与疼痛调查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2,2(3):186-188.

[11]陈虹,马军,宋秀珍.晚期癌症患者抑郁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癌症姑息医学杂志,2002,1(3):125-127.

[12]任义平,张弓.阿米替林在晚期癌症镇痛中的应用[J].医学新知杂志,2007,17(6):332-336.

[13]罗琼,黄华.单用吗啡与联合用药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疗效比较[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30(6):892-894.

(收稿日期:2014-03-07) (本文编辑:蔡元元)

上一篇:新生儿股静脉与头皮静脉采血方法的对比研究及... 下一篇:固守年代 12期